WSN技術尚未成熟 中美專利數量相近
2010-11-24 16:31 來源: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簡稱WSN,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的網絡系統,其目的是協作地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域中被感知對象的信息,并發送給觀察者。
事實上,目前WSN的商業化應用也已逐步興起。據市場調研公司ONWorld近期發布的報告稱:預計到2011年,世界市場無線傳感器網絡(WSN)系統與服務市場將飛升至約46億美元,比現在增長5億美元。
本文以在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領域的中美專利作為分析對象,數據分別源自美國專利商標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公開信息,數據截止日期為2010年10月25日。主要包括采集年限內已獲授權的美國專利和已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以及已公開或已授權的中國專利申請,對于已被受理但尚未被公開的專利申請,不在本文統計分析之列。
國外技術發展方興未艾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該領域非常重視,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相繼被美國各類雜志列入重要的未來新興技術之一,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院校也都有研究小組從事相關技術的研究。美國國防部遠景計劃研究局和一些大型IT公司通過與高校合作的方式紛紛設立或啟動相應的研發計劃,在無線傳感器節點的微型化、低功耗設計、網絡組織、數據處理與管理以及WSN網絡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包容性的WSN術語在專利申請權利要求以及專利申請的背景和摘要部分中進行檢索,得到如下結果:
由圖1可知,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在美國的專利總數呈逐年增長態勢(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申請數據庫只提供2000年至今的數據)。就專利申請數量來看,從2002年至2007年始終保持高速增長,2008年至今專利申請增速略有放緩,但每年仍舊保持平穩增長,表明該領域技術活躍度非常高,創新技術更替較快,預計今后幾年該領域將有大量專利獲得授權。
由圖2可知,擁有美國專利申請的國家(地區)數量排名前三是美國、日本、韓國。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美國權利人/申請人擁有的已公開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所占比例達到71%左右,具有絕對優勢。
美國專利權利人/申請人排名前十位中有6家美國企業,這也充分表明美國在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領域占據一定優勢。其中,摩托羅拉擁有的美國專利最多,且該公司的申請趨勢也正在持續上揚。在授權專利方面緊隨其后的是諾基亞公司,三星公司、索尼公司、愛立信公司分列第四、六、七位。而在已公開專利申請方面排名前三位的是三星公司、微軟公司與霍尼韋爾公司。
總體上,各個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研發。具體來看,最早揭開現代WSN發展序幕的美國在通信協議、硬件設施和芯片技術等核心技術方面較為領先,日本韓國則在應用方面走在前列。
我國研發發展較快
我國現代意義的WSN及其應用研究幾乎與發達國家同步啟動。2001年,中科院成立了微系統研究與發展中心推進WSN的研究。2006年,WSN作為重大專項、優先發展主題、前沿領域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并成為重大專項“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中國的WSN應用已經深入到智能家電、智能樓宇、智能交通、中小企業管理等民用領域。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WSN也得到了示范和應用。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在國內起步并不晚,但真正開始大規模研發是在2004年至2006年間。2007年后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有些年份的專利公開數量出現翻番,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的增加也達到上一年的3倍以上。主要原因可能在于2004年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國家發改委“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工程項目(CNGI)”等相繼將WSN技術列為重點領域和優先課題。隨著200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網”國家級重大專項的啟動,專利申請趨勢保持上揚。
目前中國與美國權利人/申請人分別擁有數量最多的發明專利授權與專利總數。日本、韓國次之。從比例上看,中日韓三國擁有的專利數大幅度領先于其他國家和地區。
在華擁有最多WSN技術相關專利的權利人/申請人主要為國外大型企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三星公司、諾基亞公司與皇家飛利浦公司。只有華為一家國內企業進入前十。但相對的,在發明專利授權數量上華為公司排名第四位,相對國外企業的差距并不大。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排名前十位的企業申請的均為發明專利。
與前述美國專利權利人/申請人排名對比可以發現,在WSN技術領域較為領先的公司在中美兩國都有大量的申請。擁有最多美國專利的摩托羅拉公司在中國的排名也是第十一位,可見該領域技術競爭之激烈。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領域的中國和美國專利情況比對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WSN技術尚未進入成熟期,美國專利與中國專利絕對數量相差不大。經過對中美兩國專利數據庫的檢索而知,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領域美國專利數量多于中國。其中,美國授權專利數量為2250件,公開專利申請總量為5974件。而該領域已公開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為1963件,其中發明專利為1928件,實用新型為35件。而已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數量為343件。但需要說明的是,根據前述專利所屬的國家和地區分布,只有約30%的WSN技術中國專利來自于國內申請人/權利人。
通過專利數量年度分布可以看出,盡管美國較早進入專利申請高峰期,但中美兩國專利數量的差距并不明顯。說明國內外都對該領域保持較高的關注,技術研發也都在逐步活躍。
(二)WSN技術美國專利集中度較高,國內缺乏具備較強研發能力的企業、大專院校或科研院所。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大公司在該領域美國與中國的專利布局已經基本形成,而國內除華為公司以外都無法占據一席之地。從專利權人/申請人排名統計可以看出,在美國的專利權人/申請人排名前幾位的在中國均有大量的專利申請,而國內企業在美國的專利申請較少,而授權專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兩者差異明顯。因此,國內企業應當首先重點加大國內專利申請力度,其次關注專利技術在海外的布局,以免受制于人。
(三)中國WSN產業應當把握機遇,以知識產權與標準化為手段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分析與背景資料可知,WSN技術相對其他核心基礎產業領域,如半導體、移動通信、電子元器件等存在較好的發展空間,我國企業仍有機會避免出現掌握的核心專利相對不足、無法參與標準化制定從而受制于人等長期困擾我國信息產業的問題。一方面,國內企業應趁此機遇充分研究目標公司在國內申請的專利,加快研發進度,在國內外同時申請基礎性專利;另一方面,利用我國組建的WSN工作組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聯合的WSN標準化工作組等機遇,逐步將基礎性專利納入到國際性標準中,搶占未來WSN產業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