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大城市十二五規劃全面布局物聯網
2011-07-01 14:34
近日,我國各大城市的“十二五”規劃綱要紛紛正式發布,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進行了全面準確地定位,清晰地規劃了城市物聯網未來五年發展之路。同時,根據各城市新興產業的“十二五”發展目標,重點對智慧城市、三網融合和云計算等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布局。在“十二五”開局之際,中國物聯網對我國十大城市的“物聯網”規劃進行簡單盤點,看各個城市物聯網在未來五年將如何走出自己的產業特色。
無錫“十二五”將建成物聯網標準體系和專利池
無錫"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壯大物聯網、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無錫物聯網產業將以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為主要載體,重點在新型傳感器、核心芯片、系統集成、應用軟件開發、網絡運營和信息服務等領域集聚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建立集技術創新、產業化和市場應用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努力將無錫建設成為具有一流創新力的物聯網技術創新核心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發展集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先導區,全力打造物聯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并著力實施物聯網人才引進工程,推進國家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建設,重點實施一批示范工程。到"十二五"末,實現新興產業"雙倍增"計劃目標。
推進“感知無錫”建設。大力推進物聯網技術創新、產業化和市場應用,攻克一批制約應用發展的關鍵技術,基本建成物聯網標準體系和專利池,在全市范圍內大規模推廣相對成熟的傳感網技術行業應用和公眾應用,重點實施交通、電力、工業、農業、環保、水利、健康、安保等領域的感知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建設,加快形成信息資源統籌共享體系。到2015年,力爭基本建成"感知城市"。
實施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充分發揮在錫科研單位的優勢和作用,圍繞物聯網、集成電路、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云計算、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工業設計等優勢領域,以及前沿性產業領域,著力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完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培育壯大科技交易市場和產權市場,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到201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
北京“十二五”將推動物聯網應用實踐
全力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積極承接和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基礎設施,在后3G移動通信、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攻克核心關鍵技術,為國家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科技支撐,形成更多的創新成果。
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率先在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等領域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產業化,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范應用,推動物聯網應用實踐,加快制定物聯網應用標準和規范,促進應用數據和支撐平臺建設,推進物聯網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態環境、資源管理等服務領域的應用,提高現場感知、動態監控、智能判斷和快捷反應能力。發揮物聯網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追溯、藥品監管、生產監管、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支撐功能,打造"安心工程"。
推廣應用"數字北京"繳費服務平臺,整合各種支付方式,方便市民繳費。利用遠程傳輸技術和物聯網技術,逐步實現計量設施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讓市民不再抄表繳費。
重慶“十二五”將建設城市物聯網基礎平臺
"十二五"期間,重慶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形成物聯網產業集群,打造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重慶物聯網應用試點工程、"智能重慶"工程均列入信息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智能重慶"工程包括: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環保;物聯網應用試點工程: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和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城市物聯網基礎平臺,推進物聯網在工業、交通、物流、醫療、家居等有關領域的應用。
重慶要建設寬帶城市,加快3G網絡建設,升級改造廣電網絡,建設下一代廣電網絡(NGB)。建設國際重要的離岸云計算數據處理中心,構建高速數據通道,積極推進寬帶電信網、下一代互聯網和數字電視網的共建共享和高層業務應用融合。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和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城市物聯網基礎平臺,推進物聯網應用試點。建設重慶數字媒體中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廣州“十二五”將重點推進“智慧廣州”建設
廣州"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智慧廣州"建設,實現"三網融合",推動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全面融合,推進天河智慧城和南沙智慧島建設。
大力實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行動計劃,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積極推進智慧廣州建設,到2015年初步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以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為目標,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城市化融合發展。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三網融合",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構建寬帶、融合、泛在的國際化信息網絡樞紐。實施重點智能工程,實現城市建設管理向智能化提升。整合政務信息資源,建設一批智能化業務處理和在線服務平臺,建設智慧型電子政府。普及智慧生活模式,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便民服務智能化體系。推動物聯網、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全面融合,促進制造業智能化、服務業高端化。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重大專項,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數字內容創意和網絡文化產業。積極推進天河智慧城和南沙智慧島建設。
上海“十二五”將推進物聯網產業自主發展
“十二五”期間,上海將實施物聯網、智能電網等一批專項工程,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示范區,促進物聯網技術、智能電網等科技成果的規模化應用,并有序推進"三網融合",構建適應云計算、物聯網發展的基礎設施環境,大力推進物聯網產業自主發展。
實施一批專項工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抓緊實施民用航空、海洋工程裝備、云計算、物聯網、智能電網、大規模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制品與醫療器械等一批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專項工程。堅持以示范應用帶動產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實施創新示范應用工程,擴大世博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整合科技資源,綜合應用先進科技,布局一批技術水平領先、服務能力突出、具備推廣價值的示范應用工程。建設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示范區,促進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智能電網、物聯網技術等科技成果的規模化、集成化應用。
有序推進"三網融合",加快機制創新,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推動用戶駐地網光纖接入綜合改造。鼓勵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支持數字電視、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網絡電話等融合型業務發展。
增強功能平臺服務能力,提升超級計算中心能級,不斷拓寬應用和服務領域。構建適應云計算、物聯網發展的基礎設施環境,打造新一代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展高端網絡運營中心、視訊內容制作和交易中心。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化,以關鍵技術攻關和新興技術應用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物聯網、新型顯示、網絡和通信、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產業自主發展。積極推動國產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和行業應用軟件研發及產業化,實施"云海計劃",打造云計算產業鏈。加快IPv6和移動互聯網商業化應用,推動專業信息服務業和電子支付、網絡視聽、互動娛樂、數字出版、電子閱讀等互聯網服務業發展。
寧波“十二五”將全力加快創建智慧城市
把握物聯網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發展的新機遇,以全國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以智慧應用為導向,以智慧產業發展為重點,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城市化的融合,力爭到2015年,智慧應用體系、智慧產業基地、智慧基礎設施等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智慧城市模式創新和標準化建設走在前列,寧波信息化水平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構建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加快物聯網試點推廣,著力推進光纖到戶和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等建設,努力構建"隨時隨地隨需"、統一高效的泛在網絡。推進城鎮地區光纖到樓入戶,推進寬帶向政府、公共服務機構和社區中心覆蓋。以兩岸產業合作無線城市試點建設為契機,推進無線城市建設。統籌規劃物聯網和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
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優化整合數字電視網絡,實現整體轉換和網絡升級,積極推進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三網"融合,加大內容資源開發和業務創新,大力發展手機電視、互聯網視頻等融合業務。推進寧波杭州灣新區"三網"融合試點建設,積極探索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運營模式、市場體系和政策體系,逐步在全市推廣。全面落實"三網融合"新技術的專項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信息安全建設與管理同步實施的工作機制。
大力推進基礎平臺和數據庫建設。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加快政府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平臺、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法人、人口、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建設。推進智慧城市知識普及化,加快信息亭、市民卡等工程建設,完善公共場所上網環境,為公眾提供便利的信息獲取渠道,不斷提升居民信息應用能力。
加大智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以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寧波大學等為依托,推動專業和學科調整,建設智慧城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軟件開發人才教育培訓基地,著力培養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合作,引進高層次智慧城市人才,打造智慧城市人才高地。推進智慧城市標準法規建設。加強信息化技術標準、法規規范、制度規則的創新和應用示范工作,形成由技術通用標準、網絡活動信用制度、監管制度和法規制度等組成的支撐保障體系。加強智慧城市地方性立法工作,引進培育一批相關領域的標準化研究機構。
深圳"十二五"將建設物聯網傳感網絡平臺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應用。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制定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應用,加強物聯網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搶先布局移動互聯網。
依托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整合存儲資源和運算資源,打造面向應用的城市公共云計算平臺。建設物聯網傳感信息網絡平臺、物聯信息交換平臺和應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支持運營商加快建設高端數據中心、大型托管中心、網絡運營中心等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加快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建設,鼓勵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支持融合型業務發展,提高信息資源與網絡資源使用效率,建設國家"三網融合"示范市。
推進城市管理智能化。深化城市管理運行的信息技術應用,建立與城市快速發展相適應的智能管理體系。加大城市物聯網傳感網絡建設與整合力度,逐步實現基礎設施與基礎資源的實時監測和高效利用。建設高效低碳的智能交通系統,營造"智慧交通、低碳出行"的綠色交通環境。積極應用物聯網技術,對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銷售、使用進行全程監管。推動生態環境信息采集傳輸網絡化、智能化,建立生態環境管理保護新模式。深化"數字城管"應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網融合、物聯網、無線城市均列入信息化建設重大工程。
三網融合試點工程:完成符合三網融合雙向進入要求的綜合業務管理平臺和IPTV、手機電視播控平臺建設。實施三網融合數字家庭試點示范工程。推動三網融合技術在大運會的應用示范。
無線城市建設工程:加快3G、WLAN、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地面數字電視等無線寬帶網的全市無縫覆蓋與重點地區的深度覆蓋,率先開展TD-LTE規模試驗網建設。
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推進物聯網關鍵技術攻關,搭建公共技術研發和檢測服務平臺,在交通、物流、電力、水務、金融、醫療以及社區實施一批應用示范工程。
杭州"十二五"物聯網發展目標產值1000億元
十二五期間,杭州將重點發展物聯網、云計算等,打造 "物聯網經濟高地",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產業的發展,重點扶持新業態、新應用產業的發展,積極建設節能、低碳、環保型智能電網,建設"智能杭州"。
未來五年杭州物聯網目標產值達千億元
杭州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將重點發展物聯網、云計算、軟件、現代通信、大規模集成電路、下一代互聯網等,打造"互聯網經濟強市"和"物聯網經濟高地",使杭州成為重要的新一代信息產業基地。
"物聯網技術"列入十大科技重大專項,未來五年,杭州物聯網將實施十大重點項目(基地),預計目標產值達1000億元。
物聯網十大重點項目(基地):基于傳感網的能源領域應用技術研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2所)、智能醫療保健管理系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2所)、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解決方案項目、聚光科技(杭州)公司物聯網安全監測項目、華數物聯網數據處理統一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物聯網經濟示范區(濱江)、中科院杭州射頻識別技術研發中心、余杭創新基地物聯網園區、電信光纖到戶工程、中國聯通杭州管線傳輸(無線)網絡建設。
杭州將投資兩百億發展"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列入基礎設施十大工程之一,計劃投資220億元建設電信、移動、聯通傳輸網絡(基站)項目,實施光纖到戶工程,建設云計算、物聯網基地。
推進"三網融合"發展。探索"三網融合"的管理模式和機制,積極推進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全面提升"三網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國內最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智能網、軟交換、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業務高清化、互動化。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產業的發展,重點扶持新業態、新應用產業的發展。
杭州建設"雙智能":智能杭州、智能電網
加快"數字城市"建設,以基礎地理數據、遙感影像數據等為基礎,建立城市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平臺。
積極建設節能、低碳、環保型智能電網,提高電網的智能控制能力,建設供電充裕、運行可靠、網架合理、裝備先進、技術一流的堅強智能電網,建成用電環節綜合智能化體系。
武漢"十二五"將實現車聯網全覆蓋
推進兩型社會建設重點工程。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智慧城市、生態農村等重大工程。重點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新型顯示器件、地球空間信息、軟件及服務外包等產業,培育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網絡增值服務等新型產業,打造區域性信息服務及服務外包基地。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1600億元。
圍繞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全面完善交通和市政設施網絡,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武漢建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整合信息資源,完善信息化頂層設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努力建設智慧城市。
推進數字武漢建設。提升城市基礎測繪保障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充實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完善數字武漢地理空間框架。深化"三網融合"、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試點工作,推進通信網、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等信息網絡全覆蓋,提升服務功能,促進融合應用,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
實施光城計劃。加快寬帶網絡建設,利用武漢光纖光纜產業優勢,積極推進光纖到樓,大力發展光纖到戶,擴大遠城區寬帶網絡覆蓋范圍,建設智能樓宇、智慧家庭。進一步增加無線網絡覆蓋點,實現機場、車站、學校、大型商場等公共空間無線網全覆蓋。
推進物聯網建設。引進和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實施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安防設施、智能環境監測、數字化醫療等物聯網示范工程。實現車聯網全覆蓋。拓展"武漢通"應用功能,基本覆蓋居民衣食住行的小額消費,促進與身份信息管理互聯。
天津“十二五”要建成無線傳感網
“十二五”期間,天津將以鞏固基礎、強化優勢、培育新興、搶占高端為方向,做強移動通信、新型元器件、數字視聽三大優勢領域,壯大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器、集成電路、嵌入式電子、軟件四大潛力領域,培育物聯網、云計算、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光電子五大新興領域,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優勢,帶動產業高端發展。加快“三網”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建設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城市綜合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天津"。加快構建寬帶、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光纖寬帶網絡、新型無線寬帶城域網建設,普及光纖入戶,提高寬帶網絡覆蓋率和用戶接入帶寬,加快廣播電視網絡的數字化、雙向化改造,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的三網融合。大力發展物聯網,啟動一批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工程,推進物聯網和云計算在政府、行業和公共領域的廣泛應用,建成無線傳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