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科技創新為西部騰飛插上翅膀

2010-10-10 16:24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全國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今年1-3月,重慶市軟件產業業務收入達16.3億元,同比增長75.8%,增幅列全國第一,是全國平均增幅的3倍。經過10余年的蛻變之后,這個曾經的“老工業基地”,正在華麗轉身。

  重慶是整個西部的縮影。在祖國西部680余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創新之筆正描繪出一幅幅美妙多姿的新興產業畫卷。

  工業換上“白襯衫”

  “傻大黑粗”曾經是西部老工業基地的“整體形象”。如今,這些老工業基地都換上了清爽時尚的“白襯衫”。它們的“服裝設計師”,就是科技創新。

  甘肅省依靠科技創新發展循環經濟,經濟增長方式實現了由高耗能、高排放、資源型的舊“兩高一資”,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資源永續利用的新“兩高一資”的轉變。

  “在我們這里,你可以最直觀地看到‘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在蘭州市雁兒灣路的一處空地上,技術人員介紹說,在建筑垃圾中添加12-15%的水泥,然后在磚的空心里填上泡沫,生產出來的磚就具有了保溫、防火等多種功能。利用這種技術,蘭州市已累計消納建筑垃圾等固體廢物80多萬噸,使建材業走上了資源永續利用的循環經濟之路。

  循環經濟使甘肅經濟初步實現了“四升四降”:與2007年相比,2009年全省資源產出率提高9.8%,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24.8%,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例提高2.8%,廢舊資源綜合利用量提高18.5%;與2007年相比,2009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4.17%,化學需氧量降低3.6%,萬元產值能耗下降9.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2.3%。

  煤炭產出大省山西,近年來倡導節能減排,致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向低碳、綠色轉型。作為山西省重要的工業中心城市,河津市在秉承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理念的同時,按照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要求,投資120億元建設鋁及鋁深加工基地、清潔能源基地、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等五大工業基地。這五大工業基地全部達產后,每年可新增產值200億元,新增利稅35億元。全市圍繞節能、節電、節水實施的48個節能降耗技改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57萬噸。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產業發展模式,使西部的天空變藍了,河水變清了。1998年以前,重慶每年有超過一半的時間為霧天,是名副其實的“霧都”;現在,每年空氣優良的天數已接近300天,“鳥瞰新重慶”成了著名的旅游品牌。

  經濟駛上“快車道”

  過去10年間,重慶市的市級財政科技投入、爭取國家科技經費、發明專利授權量、高技術產業產值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長都超過了20%;企業新產品產值率、科技進步貢獻率每年至少提高1個百分點。

  2009年8月,惠普(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慶)產業基地,同時簽約落戶重慶市西永微電子產業園。這標志著重慶將在3年內形成年產2000萬臺筆記本電腦出口能力,聚集產出超過2000億元的“整機+配套”產業集群,相當于現在“三分之一的重慶工業”。惠普(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制造基地,預計帶動進出口總額超過400億美元,這相當于重慶目前進出口總額的4倍。根據重慶市委、市政府的規劃,西永微電園將成為推動重慶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增長極和創新核、重慶內陸經濟中心城市對外開放的實驗區和示范區。園區將力爭在2012年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2015年實現年產8000萬臺筆記本電腦、7000億元總產值、800億美元進出口額,提供40萬個就業崗位的發展目標。屆時,西永微電園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部硅谷”。

  西永微電園是科技助推西部產業升級的縮影。像重慶一樣,越來越強勁的科技引擎,正驅動西部地區駛上經濟增長的“快車道”。

  憑藉龐大的技術人才隊伍和雄厚的科研實力,四川省于2010年5月成為西部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份。這個躋身國家技術創新第一梯隊的西部大省,制訂了宏大的《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四川省試點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到2015年,四川省將擁有100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5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省級創新型企業1500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20家。目前,全省已擁有95個產學研創新聯盟、1113家高新技術企業、706家創新型企業,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已基本建成。

  結合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建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的目標,陜西省啟動了12個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重點打造150個大中型企業工程技術中心。陜西省還將精心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作為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在新能源產業專項發展規劃中,將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確定為“一號工程”。總投資310億元的16個重點項目,已經形成了2000噸微電子級多晶硅和600兆瓦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產能。

  科學研究沒有國界之分,科技創新不受地域限制。科技創新迸發出的巨大的“綠色生產力”,正越來越多地將西部地區的“欠發達劣勢”變成“后發優勢”,成為西部經濟“彎道超車”的強勁動力。

  科技合作進入“蜜月期”

  2010年前,重慶市連續舉辦了8屆重慶高交會和4屆國際軍博會,共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9個省區市的748個代表團參展,展示高新技術項目56400多項,成交2128項,合同交易額達917億元。重慶高交會和國際軍博會,由此成為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科技盛會和最有影響力的軍民兩用技術交易平臺。

  各個省區市舉辦的高交會,更是西部地區促進科技合作、引進創新要素的重要平臺。以各類高交會為依托,以項目為載體,重慶與陜西開展了改性瀝青精煉石蠟項目合作、與廣西開展了造紙化工助劑項目合作、與貴州和云南開展了煤礦安全生產項目合作、與新疆開展了風力發電和齒輪箱項目合作……通過合作,不僅提升了西部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而且促進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的轉移和轉化。

  在2010年4月舉辦的第九屆重慶高交會和第五屆國際軍博會上,西部各省區市又簽署了《西部十二省區市十三方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科技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根據框架協議,西部各省區市將相互開放各類重點實驗室,建立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及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實驗室聯盟;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將開通網上技術市場,共同探索科技金融促進成果轉化模式;在高新技術產業合作上,將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鏈接和孵化器合作交流機制,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產業鏈對接,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合作。此外,還將在人才培養、產業振興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這個文本共8條,約2700字。字數不多,但內容很實在,切合西部地區科技發展實際,有利于形成推動西部地區自主創新的合力。我們對共同抒寫西部地區科技發展新篇章充滿期待,對共同開創西部地區科技發展的美好明天充滿信心。”重慶科委主任周旭說。

  是的,從壯麗的北疆到多彩的南國,從青藏高原到巴山蜀水,科技創新的如椽之筆,正描繪著遼闊西部科學發展的美好明天。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