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打造工業軟件創新生態雨林
2025-08-25 15:14 來源:蘇州日報
近日,蘇州工業軟件產業動作頻頻。同元軟控重磅發布MWORKS2025b版本,新增優化200余個功能項;千機智能QJCAM系列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機加工行業自主可控;浩辰軟件CAD系列產品支持鴻蒙、安卓以及蘋果系統等多終端形態,覆蓋全球超過175個國家和地區;喻云仿科技中標成飛國產焊接仿真軟件項目,標志著自主可控工業仿真軟件在高端制造領域的進一步應用。
工業軟件是指在工業領域輔助進行工業設計、生產、通信、控制的軟件,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制造的“核芯”和“大腦”。作為工業重鎮的蘇州,近年來,在這條高壁壘的賽道上不斷破局發力,以金雞湖軟件產業園、蘇州(太湖)軟件產業園、蘇州市大數據產業街區等為工業軟件核心集聚區,以昆山、吳江等重點市(區)為融合創新應用的產業發展生態逐步完善。全市十座特色軟件產業園,如同十片精心規劃、養分各異的“產業雨林”,正成為蘇州工業軟件產業拔節生長的沃土,匯聚成驅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
據蘇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10個特色軟件產業園共建成軟件產業載體面積超560萬平方米,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工業軟件、智能網聯和數字金融等細分領域,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11億元,平均增速超10%;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會同市投促中心、軟件產業園區赴上市企業、龍頭企業開展專題招商對接活動,吸引36家知名軟件企業在蘇落地。
精筑“金巢”:“十園十景”托起產業版圖
各類產業園區的發展,如何避免“撿到籃子都是菜”的同質化競爭?蘇州的破題思路,是頂層設計下的差異化布局和功能互補。
總面積超560萬平方米的產業載體,絕非簡單的樓宇集合。在這里,每一座園區都有自己清晰的“產業畫像”和“獨門絕技”。
金雞湖軟件產業園猶如綜合實力強大的“航母戰斗群”,220萬平方米的核心區內,工業軟件產品覆蓋35個工業大類,構建了從研發設計到生產控制、業務管理的全產業鏈生態,截至2024年底,納統軟件業務收入超913億元,入選市級及以上重點軟件企業數超140家,綜合實力在江蘇省乃至全國形成了典型示范。
與之遙相呼應的蘇州(太湖)軟件產業園,它深度聚焦數字經濟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引入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華為(蘇州)開發者創新中心等重磅平臺,著力構建“工業芯片檢測—工業鴻蒙操作系統—工業數據庫—專業工業應用軟件”產業鏈。華為云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與生態伙伴打造的新一代工業軟件體系,助力本地工業軟件企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營收跨越式增長。2024年,蘇州(太湖)軟件產業園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39億元。
與此同時,蘇州市大數據產業街區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為核心抓手,通過高標準的硬件設施與數字化平臺建設,為軟件企業提供全鏈條技術支撐,建成251公里智能網聯測試道路和長三角最大的智駕運維港;昆山全球數字創新港瞄準“人工智能+”和工業元宇宙等,打造蘇州市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吳中科技創業園發力以“機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醫藥+大健康”三大核心產業,形成“轉化—孵化—產業化”全生命周期孵化生態鏈……“十園十景”的格局,形成了協同并進、覆蓋產業鏈各環節的“集團軍”,共同托舉起蘇州工業軟件產業的宏大版圖。
廣引“俊鳳”:構建“熱帶雨林”式要素生態
“金巢”既成,如何引來“俊鳳”?蘇州的答案不僅是引進企業,更是吸引人才、技術、資本等所有創新要素,構建一個要素齊全、循環通暢的“熱帶雨林”生態。
龍頭企業是“參天大樹”,奠定生態基礎。在蘇州的軟件園里,一批標桿企業已成為產業的中流砥柱。從科創板上市的新點軟件,到智能駕駛領域的獨角獸Momenta;從國產工業軟件佼佼者浩辰CAD、同元軟控,到網絡信息安全領域的山石網科……這些企業不僅自身壯大,更吸引了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磁場。
高端人才是“活水之源”,激發創新活力。產業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各產業園區紛紛打出“組合拳”:昆山全球數字創新港會聚216名軟件高端人才,其中博士35人;蘇州留學人員創業園累計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2.2萬名。“園區提供的遠不止一份工作,更是事業發展的平臺。”有初創企業負責人認為,通過建設軟件測試實驗室、人才培訓基地、概念驗證中心等,蘇州為人才提供了將idea轉化為產品的全流程支持。
公共服務平臺是“肥沃土壤”,滋養企業成長。這是蘇州“金巢”含金量的最高體現。工業軟件應用創新中心開放制造業應用場景,讓國產軟件有用、好用;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提供澎湃算力;蘇州市軟件評測中心、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為企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這些平臺極大降低了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創業公司的創新成本和門檻,讓其能心無旁騖地專注研發突破。
健全服務:提供“雨露陽光”全周期滋養
優良的生態系統,離不開政策“陽光雨露”的持續滋養。相關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蘇州正在做的,并不是簡單的行業管理,而是精準的“園丁”工作,通過滴灌式的服務,為產業生態注入持續動力。
今年初施行的《蘇州市加快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軟件產業的研發、應用、生態等環節,全鏈條、全方位推動蘇州軟件產業發展。鼓勵本地制造業企業開放應用場景,為國產工業軟件提供“試煉場”;對關鍵技術攻關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支持首版次軟件產品首購首用、推廣應用;蘇州市重點軟件企業與各類金融服務平臺對接機制,引導資本力量賦能科技創新。
“這種滋養是全周期的。”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企業初創時的場地租金減免、人才公寓配套,到成長期的技術對接、融資支持,再到成熟后的全球市場拓展、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關懷貫穿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正是這種“潤物細無聲”又無處不在的支持,讓這片創新雨林充滿了勃勃生機。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蘇州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從業人數穩步增長,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軟件業務收入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順利通過中國軟件名城評估。接下來,還將繼續筑“金巢”引“俊鳳”,為“蘇州制造”向“蘇州智造”的躍升提供核心驅動力,也為中國工業軟件的自主可控之路貢獻獨特的“蘇州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