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氣候談判再啟程:重拾“哥本哈根碎片”

2010-04-14 10:4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從任何意義上而言,這都不是一次歡樂的重聚。

  除了在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大會前增加2次磋商環節,重啟的波恩談判桌上,3天內上演的是一場哥本哈根會議的矛盾擴大化:聯合國談判陷入了一種過時的南北對抗,且不可自拔。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德國聯邦環境、自然資源和核安全部部長羅特根對記者承認,當他啟程去哥本哈根的時候,有過對于相互信任的預期,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

  在問及在今年的談判中,歐盟國家是否應該在談判中改變策略時,羅特根表示他個人認為,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需要進行信任建設。

  不過好消息是,種種跡象表明,在美國出爾反爾的情況下,歐盟中的主要國家都有更強推動談判的意愿。

  波恩爭議《哥本哈根協議》

  在開幕式上,非政府組織為代表們準備了四噸回收的碎玻璃,提醒著與會談判代表——“撿起那些散落在哥本哈根的談判碎片。”

  4月9日,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就在這種預期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所在地德國波恩開幕了,這是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后首次重啟相關談判。

  然而,談判從開始就呈現無法聚攏的趨勢:談論2010年應該如何繼續的代表成為少數;相反,許多國家利用此契機,來表達他們對于哥本哈根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看法。

  與本應聚焦在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相反的是,大部分談判代表將精力放在了討論分歧和矛盾上。其中,最主要的爭論焦點,還是集中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唯一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上。

  在參加博鰲亞洲2010年年會期間,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對于《哥本哈根協議》再一次做出表態。他表示目前115個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他們對哥本哈根協議的支持,包括中國和其他主要的全球經濟體,這些國家占據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0%以上和近9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

  然而,由于《哥本哈根協議》背后明顯的美國背景,對于該份文件的合法性質疑,已經擴展成為又一南北對抗。

  在會議上,委內瑞拉指出《哥本哈根協議》就是一個新殖民主義陰謀,從而更深地壓迫世界窮國。

  相反,美國代表則稱《哥本哈根協議》為里程碑,以及“十分精彩”,指出該份文件所帶來的新意與突破。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今年的談判還應當在“雙軌制”下圍繞哥本哈根會議尚未解決的問題繼續推進。

  《哥本哈根協議》具有重要的政治指導作用,但其本身并不能取代“巴厘路線圖”所確定的《公約》和《議定書》“雙軌”談判進程,更不能成為“第三軌”。蘇偉表示,應當增加今年兩個工作組的談判會議,確保充分的談判時間,使各方能夠集中精力談判解決未決問題。

  資金依舊是難點

  盡管拉斯穆森還重復著對《哥本哈根協議》的一貫積極論調,不過對其政治斡旋能力,輿情并不抱樂觀態度。

  事實上,此次波恩會議上,一個令人不能忽視的信號是,幾乎只有美國還固執己見地認為《哥本哈根協議》還有生命力,包括那些表示“支持”的大部分國家,都堅持只有UNFCCC,才是做出決定的場合。

  會議討論中心已經轉移到,《哥本哈根協議》的哪一些部分,可以被放到UNFCCC的框架之下:大部分談判代表傾向于,將一些不那么有雄心、已經部分同意的目標加入到UNFCCC之下。羅特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其中包括在氣候變化方面的技術合作,氣候變化減緩、氣候變化適應、森林保護等4~5個主要的項目。

  不過這也意味著,包括關于減排目標和范圍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協議,將要被推遲到2011年的南非會議甚至是更遠。

  “現在是要專注于在森林保護,清潔能源,氣候變化適應以及融資方面切實行動的時候了。”一家國際環保組織的全球氣候變化政策協調員特立奧(Wendel Trio)在波恩參會后對記者表示,“從現在開始到6月,各國必須加快速度,利用諸如5月德國的部長級會議以及隨后在氣候變化融資方面的高層建議組會議,來推動真正的發展。”

  然而不得不注意到的是,哪怕是最小的共識,都需要“資金”來黏合。

  哥本哈根會議結束后,各方達成了對于“快速啟動”資金的共識:在最開始提供300億美元“全新且額外”的資金援助,從2020年開始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長期資金資助。

  今年2月,接受記者專訪的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呂珂·弗里斯表示,從丹麥的角度看,也希望這筆資金快速到位,這對于發展中國家及其國內行業來說,是一個建構信心的信號;在這方面,丹麥同歐盟正在緊密協調。此次波恩會議,歐盟代表已經承諾將在未來三年每年提供24億歐元。

  負面的消息是,美國方面又開始考慮玩把戲。《華盛頓郵報》首先揭露,奧巴馬政府正在考慮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強勢出招,以資金援助作為外交政策,迫使發展中國家同美國所希望制定的氣候變化國際協議相一致。

  報道中稱,玻利維亞同厄瓜多爾這兩個反對《哥本哈根協議》的國家,有可能會被拒絕施以資金援助。

  “這些資金是《哥本哈根協議》的一部分,因此從整體上來說,美國要在那些支持該協議的國家身上施以資金援助。”美國氣候變化談判首席代表斯坦恩表示,他同時也表示該想法并不是已經決定了的。

  不少在華盛頓的環保組織表示,美國國務院的確在考慮這個方式:奧巴馬政府認為在氣候變化方面的300億美元資金和《哥本哈根協議》應是一個組合。反對這個協議的國家,因此就喪失了取得資助的資格。

  科學家關切聯盟的氣候變化主任梅耶(Alden Meyer)認為,這可能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間引起持續的緊張局勢。梅耶指出,過去擁有大排放量的美國以及其他工業化國家如若這樣做,在道德上會輸掉,而且這也不是同發展中國家進行積極交流的策略。

  南北需要信任建設

  “緊迫感和雄心壯志在會議中全部缺席。”特里奧表示,國家間需要結成更強同盟,來推動排放國,盡快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平等且有雄心的條約。

  根據其預先的設定,波恩會議應該主要討論未來談判的程序:從何種文本開始,在坎昆會議前舉行多少次會議,是否授權主席起草文本等等。不過,在3天的會議中,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所引起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間的不信任感仍在持續。

  “我個人認為,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間需要進行信任建設,我當時(哥本哈根會議)的確沒意識到這一點。”羅特根對記者表示,在波恩也是一個信任建設的過程。

  “我們正處于世界秩序的轉型期,我們現在沒有冷戰秩序中的2個超級大國。我們現在沒有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僅保持過一些年。”羅特根表示,在現在的轉型期,新型國家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都有新責任,來穩定和創造一個合作的世界秩序。

  “而我的分析是,中國、歐盟和美國在建立一種合作的世界秩序方面,都有著廣泛的興趣,”羅特根表示,“在氣候變化方面,這個新世界秩序建立的重要方面,中國也是有著責任的。”

  而且羅特根認為,中國的政治責任比一般的發展中國家要重大些。“中國認為自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也許是對的。但這對于減排目標和范圍都會有影響。”

  目前,根據在波恩所達成共識,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之前,還要舉行2次額外會議,每次會期都最少在1周以上。

  即將卸任的UNFCCC秘書長德布爾在波恩會議后表示,在上述會議中必須解決三項問題:首先,找出在哥本哈根接近解決的議程以及可以在坎昆完成的議程;其次,雖然有很大困難,但是在《哥本哈根協議》中可以提供重要政治指導的議程;最后,那些政府間很難達成共識的議程。

  “坎昆會議必須完成哥本哈根沒能完成的事情:必須達成一個可運行的架構,從而來執行跨國界的全球氣候變化行動,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德布爾表示,今年的談判,需要包括減緩目標與行動,適應計劃,新的技術機制,資金安排,如何處理森林采伐問題,以及一個能力建設框架。

  蘇偉則表示,期待今年年底的墨西哥坎昆會議能夠達成三方面成果:一是確定《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發達國家締約方2012年后第二承諾期的量化減排指標;

  二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框架下為沒有參加《議定書》的發達國家確定與《議定書》發達國家締約方在幅度、性質和遵約機制上可相比的減排指標;

  三是通過建立有效機制,發達國家切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

  至于希望渺茫的“法律約束力”協議,羅特根表示:“還是要取得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這就是我們的立場,也是歐盟的立場;但要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意愿。”

  然而,羅特根也承認,坎昆會議不會討論具體的全球法律結構問題,會更專注于討論例如減緩、技術等,“而非那些半年之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