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急于產業升級或拔苗助長 政策引導投資為上策
2009-07-30 16:56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路透深圳6月11日電---有中國"世界工廠"之稱的珠江三角洲初現危機消退跡象.不過,珠三角急于升級其銹跡斑駁的低端工業區,卻可能對其經濟復蘇帶來新的威脅.
批評者指出,此舉會引發新一波工廠倒閉浪潮,導致失業率攀升,并給這個出口占全國三分之一、經濟活動占全國十分之一的地區帶來更多傷害.
珠三角產業升級的動機非常明確.政府官員稱,在經歷了30年快速工業化進程之後,低成本、低利潤的外向型流水線制造業模式在珠三角占據了主導地位,但其可持續性日益減弱.
該地區的經濟地位目前亦已被臨近上海的長江三角洲超越,後者在吸引高科技工業投資方面更為成功.
中國海關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出口同比繼續快速滑落,但較4月環比溫和增長0.2%,為經濟或走上復蘇之路提供了新的證據.
珠三角推行產業升級的時機亦遭質疑.受歐美主要買家訂單驟減的沖擊,珠三角的業務量此前已蒸發了二到四成,導致數千家工廠倒閉.政府估算全國范圍內有超過2,300萬農民工失去工作,而珠三角地區形勢尤其嚴峻.
"整個世界都亂成一團,而廣東政府卻不合時宜地啟動產業結構更新換代,"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表示,"戰略本身就有些瑕疵,時機也是最差的."
**"騰籠換鳥"**
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正在推動擺脫"落後的生產力".即便在去年衰退惡化之時,他仍呼吁"騰籠換鳥".
廣東省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表示,"在珠江三角洲僅有這麼多土地.籠子就這麼大,可是卻要吸引先進工業,已經沒有剩馀土地了."
他對路透稱,"你能夠做些什麼?需要逐步淘汰陳舊的勞動密集型工業,以騰出更多空間."
目前淘汰陳舊制造業的戰略更像是一個指導性規劃,而非強制性措施,但其已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此前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2020"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稱將其轉型為制造和產業服務中心.
報告稱,整體工業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且整體競爭力不強.
可以肯定的是,一些企業家正在試圖提升自身在價值鏈的位置,認為低利潤制造業因成本增加而前景渺茫.
在珠三角有三家工廠的電子產品制造商信佳國際(0912.HK: 行情)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吳自豪表示,"我們需要投資于新型科技產品…這是提高產業附加值的方法."
他補充道,"這并非僅僅有關提高制造技術,我們亦需提升高利潤產品的發展能力.我覺得這很重要."
**尋找新興行業企業**
在經歷下滑後,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資將是復蘇該地區經濟的關鍵.但服裝、玩具和制鞋等低利潤行業的投資或將遭到地方官員的抵制,因後者希望吸引高利潤的行業企業.
陶冬表示,"長期看來,如能尋獲新興行業企業,那將是一件好事."他并預計,2010年前廣東最多將有三分之一的出口企業倒閉.
"如果不能吸引到這些新興企業,那在相關領域也將成為空白.從當前的經濟說,那將造成失業,以及服務總量下降,對地產市場和工資水平也會有影響."
雖然廣東是中國經濟變革的先鋒,但長三角的發展已超越廣東.長三角地區的出口份額占中國的逾三分之一,經濟活動則占中國整體將近20%.
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促進高科技行業發展上,長三角的的政策組合已被證明較珠三角更具協調性和前瞻性,成功吸引了臺灣科技企業廣達電腦(2382.TW: 行情)、仁寶電腦(2324.TW: 行情)和緯創公司(3231.TW: 行情)等.
"多數臺灣企業離開珠三角的原因主要是進行(產業)升級,和長三角對比後,他們發現珠三角提供的地方政府政策支持較少",研究珠三角地區發展的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Chun Yang表示.
"在發展IT行業方面,地方政府確實需支持全球性的生產網絡",他說.
盡管廣東的政府官員稱該計劃是由市場驅動,并沒有針對(哪一方),但小型工廠已做好改變的準備.
"傳統工業必須要有生存的空間,如果他們全部都升級,或轉行至電腦或高科技行業,那將由誰來生產服裝、日常消費品和運動鞋?轉型只能是逐步的,"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劉達邦說道.(完)
--編譯 李然/尹嫄婷/鄭及游; 審校 張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