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信息產業:從新興工業到第一支柱

2008-12-05 10:42 來源:解放日報

    編者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上海按照國家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的戰略部署,根據調整優化全市產業結構的要求,積極推動信息產業成長為涵蓋二、三產業的綜合產業門類,使之實現了從新興工業到上海“第一支柱產業”的跨越。

  30年跨出三大步

  1、上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信息產業作為新興工業得到了積極推進。

  1978年、1988年,上海先后開展了兩次全市重點項目大會戰,推動了包括大規模集成電路、程控電話交換設備、小型及微型計算機、彩色顯像管及配套設備、光纖通信設備等在內的信息產業項目建設;通過引進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元器件等領域的先進技術,以及成立上海貝爾、上海貝嶺微電子等國內首批信息產業領域的中外合資企業,行業生產技術和設備工藝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到1990年,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57.7億元,銷售收入56.2億元,上海成為國內通信設備制造業中心之一和微型計算機制造重要基地。

  2、上世紀90年代,信息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逐步成為獨立的產業體系。

  通信設備制造被列入上海六大支柱工業,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被納入上海積極發展的三大高新技術產業,通信、信息咨詢等行業則成為上海重點發展的第三產業。市委、市政府聚焦通信、計算機等領域實施專項扶持政策,特別是借浦東開發開放的契機加大開放力度,吸引了英特爾、惠普、NEC等來滬投資,利用外資的規模快速增長。1990至1998年間,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總產值增長7倍。到1999年,上海基本形成了以微電子、通信設備、真空器件、視聽產品為主體,規模較大的信息產業體系,總產值和利潤分別占到全國的1/7和1/5;集成電路、程控交換機、光纖、彩管等主要電子信息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以一批專業軟件公司成立為標志,信息服務業開始起步,成為極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3、本世紀初期至今,信息產業全面發展,躍升為上海“第一支柱產業”。

  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初作出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決定,在全市“十五”計劃中把信息產業列為大力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首,并進一步把信息產業發展重點明確為集成電路、軟件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上海抓住全球信息產業轉移的機遇,集聚了一批國內外知名IT企業和研發機構,形成了中心城區以軟件、互聯網服務等信息服務業為主,城鄉結合部和郊區工業園區以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為主的整體布局。

  1999到2007年,上海的信息產業總規模從775億元增至7417億元,躍居全國第三,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銷售收入從617.2億元增至5914.8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從157.7億元增至1502.3億元;產業增加值從246.4億元增至1651.3億元,占全市GDP比重從6.1%提高到13.8%,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一支柱產業”;2007年信息產品出口額實現530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37%。

  重點領域在國內具有領先水平。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2001年以來保持44%的年均增速,2007年達到389.5億元,占全國的40%。軟件業從科研項目發展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門類,年經營收入2000年以來年均增長超過50%,2007年經營收入和出口額分別達到802億元、11.85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1/8和1/6。此外,上海筆記本電腦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40%。

  信息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已建的20余個國家級、市級的信息產業基地和園區,發揮了重要的產業集聚效應;信息產業70萬從業人員約占全市就業人口的7.7%。

  上海IT企業的“走出去”不再限于產品與服務出口,進入了在海外設立生產和研發基地以及到海外資本市場融資的新階段。全市共有20家信息服務業企業在海內外上市。全球500強中的41家IT企業在滬設立了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或跨國采購中心。

“信息港”擴容提速

  在上海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戰略部署中,始終把信息產業與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技術應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作為緊密關聯的內容,從整體上協調推進。

  1994年,上海在國內率先提出“信息港”概念。1996年7月,由“1520”(即一個高速和大容量的信息傳輸網絡平臺,上海信息交互網、國際經貿電子數據交換網等5項關鍵性骨干應用工程,涉及各行各業的20余個信息系統)項目組成的上海信息港工程啟動。2000年,上海信息港主體工程(包括集約化信息管線、寬帶IP城域網、聯通數據網、電信寬帶網改造、有線電視網雙向改造、寬帶信息交互中心、超級計算中心共7個子項目)被列為當年市政重大建設“1號工程”,2001年全面竣工,初步形成了滿足經濟社會運行要求的信息通信服務能力。

  此后,上海不斷優化信息基礎設施,推動全市信息通信網絡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寬帶化和廣泛覆蓋,并逐步向下一代網絡演進。目前全市近一半家庭實現寬帶上網;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從2000年的1500兆增加到2007年底的60G,有10條國際海光纜在上海登陸。

  互聯網絡接入成本的不斷降低和帶寬的持續增加,催生了許多新興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業態,盛大、攜程、前程無憂等企業在國內相關領域占據龍頭地位;同時上海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日趨完善,行業性第三方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發展迅速,電子商務企業交易額5年來增長了近10倍,2007年達到了2426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市信息委)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