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災給我們敲響居安思危警鐘
2008-02-27 16:55 來源:新華網
1月12日以來,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大幅度的降溫過程,寧陜晉魯豫鄂蘇皖等省份持續出現雨雪、凝凍天氣,部分地區出現大雪或暴雪。已造成8人死亡。
日前,持續的風雪天氣襲擊我國廣大地區。電力,煤炭的供應不足致使多個省份不得不拉閘限電。更有風雪造成一部分的供電鐵塔倒塌,民房被毀,農作物受災,交通中斷……這都給廣大民眾帶來了實質性的災難。民政部對此次雨雪天氣過程高度重視,及時與中國氣象局和地方民政部門溝通。針對災情,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和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安排情況,協助地方開展抗災救災工作。
可以說,政府的應急措施是及時有效的,發揮了雪中送炭、溫暖人心的作用。但從這場風雪中,我們又不得不有所反思。我們的前期準備不足,面對困難事故的應變能力不足,資源的調配不足等等。都說瑞雪兆豐年,正值喜慶的2008奧運年,老天也特別的關照。在向廣大人民祝福的同時,也更在提醒我們。不要頭腦發熱。眼下電荒就是其中的一個警鐘。
根據民政部23日17時發布的災情信息,此次雪災已造成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甘肅、新疆等10省(區、市)3287.9萬人受災,死亡8人,緊急轉移安置19.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05.9千公頃;倒塌房屋3.1萬間,損壞房屋11.5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62.3億元。其中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災情較為嚴重。當看到這一系列數據時,我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無辜的災民受難,眾多的物資就這樣被毀,這是整個中國的災難。或許大家越來越感受到,近年來身邊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嚴厲。那么,原因何在呢?
氣象專家常向我們強調一個科學常識:全球變暖是極端天氣頻發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樣保護好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成了人們的基本職責。可近年來的汽車尾氣排放,工業污染,生活垃圾。對資源的無度使用和浪費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生存的大自然已不自然了,越來越走向極端。從前幾年的海嘯,到現在世界各地出現的洪災、旱災、暴雨、冰崩……無一不是自然界無言的警示!天災也是人禍!在應對災難的同時,經歷過風雪洗禮的人民,都應該有所檢討和反思。到底是自然虐待了我們還是我們毀壞了自然。
從“13個省級電網拉閘限電”的新聞中,人們首先聯想到了去年的“油荒”。為什么一出問題就會變成這樣那樣的“荒”?這在無形中給公眾的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使公眾對我們電力主管部門的工作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懷疑。要想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就要讓事實說話。電力供應要優先保障民用。做好安民工作才是當前各個企業,機關和政府的首要任務。
雪還在繼續下,但希望災難不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