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在京舉辦

2017-07-17 15:09 來源:中國工業報

7月15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支持、中國工業報社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成功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名譽會長顧秀蓮,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出席論壇。

EBA599B0666C4B199F657CCB83335282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出席論壇并做主題報告。工信部、商務部有關領導、行業組織以及企業代表約300人出席了此次大會。

工業是供給側改革的主戰場

顧秀蓮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的供給,增強供給結構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她特別指出,作為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的制造業,是國內資源要素最集中的領域,無疑是供給側改革的主戰場。因此推進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打造國家競爭新優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大舉措,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陳元強調,發展實體經濟沒有捷徑可走,如果沒有工業和科學技術作為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后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他指出,表面上看,近期我國制造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價格下跌,增長下行的問題,是需求不足引發的,但從本質上看還是供給側出了問題:低端供給嚴重過剩、高端供給明顯不足也成為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中的一對主要矛盾。所以要解決制造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必須要更加注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加強科技研發和自主創新,釋放制造業及其企業的動力和活力,最終實現科技、專業、工藝和資本的有機結合。

李偉指出,推進供給側改革,需要著力完善體制和機制,切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他建議可以從“退、合、升、放”四方面來進行體制和機制的完善。

其中“退”是指完善退出的機制,要以處置“僵尸”企業為突破口,建立市場化、法制化的通道,妥善處置債務和安置人員,加快企業優勝劣汰新陳代謝。“合”是指以資產重組、資本整合、產業融合為路徑,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升”是要以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為重點,加強創新激勵,鼓勵知識創造,促進技術前沿拓展和技術擴散,嚴格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真正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制造業產品質量的提升。“放”是指應加大簡政放權,營造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高效規范的行政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機制。

信息化驅動引領工業創新

李毅中在主題報告中從三方面闡述了利用信息化與工業融合,驅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

首先,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推動當代高新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是新產業的靈魂,信息技術是創新創業的助推器。

其次,信息技術廣泛集成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領域、各行業。工業互聯網把企業和市場、生產和消費無縫聯接,實現了從訂貨、設計、采購、制造、銷售、服務的全流程,以及質量跟蹤、檢測檢驗、故障診斷、安全保障、節能減排等全方位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最后,利用互聯網優化配置各種資源,引領生產方式的變革。互聯網將生產者與使用者互聯互通,把制造商、供應商、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融為一體,使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聯手共創。

李毅中強調,增加有效投資不僅是拉動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措施。近兩年,工業投資增速放緩,民間投資乏力,投資效率繼續下降等情況需要高度警惕。他認為,工業投資低落是實體經濟“脫虛向實”、工業被“空心化”、“邊緣化”的表象,與認識偏差、工業利潤走低等因素相關,當前需要盡快改變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增幅嚴重下滑的狀況。

三大分論壇聚焦當前熱點話題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指出,中國工業論壇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三屆,十幾年來論壇一直肩負著為中國工業的發展把脈引航的歷史使命,適時關注中國工業各領域在產業升級、模式創新、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為中國工業的崛起鼓與呼。

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抓手。本屆論壇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產業、行業發展,聚焦智能制造生產方式,探索中國工業從低端邁向中高端的前行路徑,旨在振興實體經濟,以智能制造帶動和引領中國工業的創新,激發產業活力和動力。

本屆論壇除主論壇外,還設立了“企業創新與發展”、“一帶一路與國際產業合作”和“智能制造”三大主題論壇,把政府人士、權威專家、知名企業代表聚集在一起,就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工業發展現狀、工匠精神的培養、“一帶一路”戰略下企業“走出去”的責任和風險、智能制造當下的現狀及未來趨勢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互動和交流。

論壇期間,主辦方還舉行了“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海西分論壇”啟動儀式。中國工業報社社長劉紅儒宣布,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海西分論壇將于今年底舉辦,他歡迎與會嘉賓屆時再共聚一堂。

同時,會議還進行了“國產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示范項目及用戶”發布與表彰活動。據了解,作為一個長期的固定項目,“首臺(套)示范項目”自第六屆中國工業論壇以來持續發布,這一活動旨在弘揚正能量、彰顯典范力量,促進工業企業以高新技術為核心,全力突破關鍵制約環節,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帶動整個產業鏈提升,從而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進行了“國產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示范項目及用戶”發布與表彰活動。圖為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左一)與受到表彰的首臺(套)示范企業代表合影。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