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indSphere看工業物聯網生態
2017-06-23 16:27 來源:中華工控網
在越來越多的場合,西門子都在稱自己是“歐洲第二大軟件公司”, 這很大程度顛覆了大家過去多年對西門子的認知。在更多傳統的自動化人眼里,西門子一直是一家電氣和自動化設備公司,絕大多數時間里,西門子給公眾的形象就像他們生產的設備那樣“硬”。
而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工廠數字化服務總監李漓看來,這些年在西門子的從業環境中,大家深切地感受到軟件改變業務模式的案例越來越多,軟件及軟件相關事物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軟件開始逐漸嵌入到工廠的生產和運維之中。“最終,我們需要依靠軟件來解決新的問題,應對新的挑戰,產生新的價值。”李漓說。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工廠數字化服務總監李漓
筆者去年參觀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適逢西門子對外隆重發布工業云MindSphere,一年后,同樣也在漢諾威,西門子以酷炫的方式對外展示了50種工業APP。2017年6月初,西門子在中國總部首度對外高調亮相MindSphere,再度引發業內關注。
說到APP,大家很快能想到手機里各種各樣的應用,比如微信,比如共享單車,這些應用會讓你滿足各種需求,而就在幾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今天的手機會改變大家的生活方式。這是因為技術在不斷進步,當數據網絡、智能終端這些基礎設施發展成熟,一切變得水到渠成,手機也不再是簡單的通話工具,圍繞智能終端的產業鏈生態圈得以形成并飛速發展。
未來,工業領域也將很快迎來這么一天——打開工業應用商店,里面有監視、分析能耗的APP,也有分析整條生產線的APP、或是監控某臺設備位置和狀況的APP等等……可想而知,這將是對傳統工業領域商業模式的顛覆,而工業服務領域新的生態鏈也將會逐漸形成。
MindSphere生態系統
既然是新的生態鏈,那么生態鏈上的每一家,都應該有自己的價值體現。
舉例說,作為OEM設備商,過去都是通過賣設備給最終用戶賺得收益,未來可以通過新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價值的同時賺得增值的服務費用。而作為最終用戶,則有了更好的使用體驗,比如——設備更高效地運轉、更好地進行資產管理等等。
事實上,每一臺設備在運轉過程中都可以產生出大量的數據,過去,這種數據要么沒有被集中采集,要么沒有真正用來做更深入的分析,何況分散的單臺的設備數據并不能讓數據分析得到最大的價值,而通過云將各種數據匯集后經過一定的分析模型,是可能做到讓設備乃至工廠更優化的運轉。
李漓為大家舉了個例子:
過去,一臺機床在使用過程中,刀具會隨時間磨損,可是這種磨損不容易被檢測到,一旦超過臨界壽命值,可能會對加工工件的質量以及效率有所影響。而未來可能會有這樣的場景,設備的進刀力度、加工時長、刀具壽命等細節參數都有效納入監控范圍,通過建立算法模型預測出刀具壽命,優化管理。而設備商將獲得新的服務業務的機會,對于最終用戶來說,通過合理安排維護能讓設備更加高效、優化流程。
那么,如何真刀真槍地開發一款工業領域的APP?
首先,要進行深入調研、需求分析。
事實上,只有深耕于垂直市場的最終用戶才會對具體應用場景里的規律有自己最精專的洞見。
獲得需求后,就要考慮如何獲取應用所需的現場數據,一般來說,這是我們傳統自動化人的強項。
西門子依托自身在行業中的優勢,有自己的廣譜的產品線,每條產品線都有自己的大量裝機市場覆蓋廣的優勢。加之其正在努力支持各種設備通訊,大量第三方的設備會成為其重要數據源。
相信連接自身設備,西門子推出的MindConnect Nano網關已經能勝任,如何解決第三方設備的接入成為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對此,西門子一方面提供了即插即用的MindConnect網關,并且支持OPC UA,極大地簡化了西門子設備和海量第三方設備的數據連接。而數據采集端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Connectivity API)則賦予了MindSphere極其廣泛的向下(現場設備層)兼容性,使得數采端合作伙伴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另一方面,MindSphere面向平臺即服務(SaaS)層也開放了應用開發編程接口(AppDevelopment API),除了軟件開發人員,甚至設備制造商和最終客戶都可以開發應用程序。這意味著,像研華等精于IPC和數據采集的企業和其產品在生態圈中也會毫無違和感。
接下來,IT要登場了,應用軟件開發者針對具體場景中的具體問題,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把知識轉變成高度可視化的環境,以軟件應用的形式呈現給用戶。
就在前述西門子工業云發布會活動當天,源訊(AtoS)、微軟等西門子MindSphere合作伙伴在現場接受了觀眾咨詢。
源訊是一家來自法國的年收入約120億歐元的軟件公司,2011年,源訊接管西門子IT服務業務(SIS),作為源訊最大的股東也是最大的客戶,西門子也正在通過源訊開發自己的一系列工業APP。
據源訊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從想法到實現最快12周就能完成,其中包括1天的案例評估研討會,概括出工業4.0帶來的可能性并識別具有發展前景的應用和使用案例;大約4周的使用案例模型,最快再經過8周就能完成案例實現。
MindSphere如何收費?
“按需使用、按使用計費”是云應用的常規收費模式,但目前來看,筆者猜測MindSphere還沒有成熟的收費模式,更像一種放水養魚、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狀態,相信只有大量的應用場景被挖掘,MindSphere這種生態平臺的巨大威力/價值才能充分展現出來。
盡管MindSphere目前被劃在西門子數字化工廠集團,但相信從制造業應用場景出發,MindSphere未來將會拓展到交通、樓宇、能源等更為廣闊的應用領域。
西門子希望圍繞MindSphere構筑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只要你有自己在某個特定領域、特定垂直市場、特的應用場景里的專精知識,我們歡迎你加入MindSphere的生態系統,以協作的方式共同開發應用軟件。”在MindSphere北京活動現場論壇,李漓向到會者拋出橄欖枝。筆者了解到,除了設備制造商、最終用戶,現場還有眾多來自IT界的開發者參與。從現場互動的情況看,他們對未來新生態帶來的新機會表現出相當的好奇。
由此看來,圍繞MindSphere平臺,整個工業領域中的設備制造商和最終用戶、數據采集開發者、系統集成商、應用開發者、渠道合作伙伴都是這條生態價值鏈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多個利益關聯方的積極推動,這一切可能比我們想象中來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