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明:綠色機器 成就未來
2012-07-03 12:19 來源:中華工控網
導讀:如何定義綠色機器?在艾小明看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機器,應該同時具備5大特征:高產、可靠、安全、經濟和環保,每個特征又包含三個標準。
初夏,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ARC中國工業論壇”群英薈萃。圍繞著整體經濟走勢、行業發展趨勢,眾多知名工控廠商各抒己見,進行了富有前瞻性的探討。
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副總裁OEM業務負責人艾小明先生發表的題為“綠色機器,成就未來”的主旨演講尤為引人關注,他激情洋溢地闡述了施耐德電氣在能效管理方面的發展戰略,并詳細描繪了施耐德電氣“綠色機器”的藍圖。
艾小明先生在ARC中國工業論壇參與核心對話
定義綠色機器
事實上,擁有自動化控制和機械設計雙學位、2000年便加入施耐德電氣,并于2009年全面負責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工業事業部策略制定與業務發展的艾小明先生,對“綠色機器”更是有著透徹的理解,并多次在不同場合以不同形式做著詮釋。
如何定義綠色機器?
在艾小明看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機器,應該同時具備5大特征:高產、可靠、安全、經濟和環保,每個特征又包含三個標準。
施耐德電氣“綠色機器”價值體系
“高產”,首先是產能和品質的提高,這很容易理解,設備易于安裝維護也很重要,另外,它應該能夠非常靈活地調整和升級”,艾小明舉了個例子:“一條灌裝線今天灌500毫升,明天可能要灌1000毫升,我們的自動化系統就要能靈活地調整生產;今天是一臺設備,明天可能要加設備,這就要求能擴展升級,系統要有更多可擴展的控制技術及接口。這就是我們對‘高產’的定義,這既是對機器的要求,也是對于我們這些自動化廠商的解決方案的一些要求。”
毋庸置疑,自動化設備的“可靠”非常關鍵,對于這個,施耐德同樣制定了三個標準:提升環境的適應性、提高生產穩定性以及延長機器壽命。機械設備處在不同的工作環境,經常有高溫,高濕,高壓,腐蝕性氣體,還有電網的波動等等,要可靠,設備對環境適應性就非常關鍵。艾小明說道:“無論機器設計本身,還是電氣自動化設計都對我們提出了高要求,我們在控制系統外圍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些環境,比如是不是要給系統增加一個風扇,要不要加個IP67的防護等級的機柜等等。”
第三個詞是“安全”。首先需要保護機器和人身安全。現在有了越來越多的安全規范,歐洲在去年11月實施了新的安全標準,實際上國內的許多行業,已經開始實施強制性的安全標準,比如沖壓機、塑機、電梯等等。這樣對于人員的安全和機器本身進行強有力的保護。這是對自動化和機械配合的雙重考驗。另外,艾小明認為這種被動的還不夠,還需要有主動的預警、提示。一旦安全事故發生,需要最快速的診斷和恢復。這就是施耐德定義的安全。
第四個詞是“經濟”。艾小明看來,經濟性不等同于便宜,而是機器從構思設計到安裝調試,再到生產銷售,以及售后服務,這整個生命周期里的經濟性。實際上縮短設備產品的上市周期就很直接。施耐德電氣會有很多的技術人員在第一時間支持客戶,幫助客戶來做研發,讓新產品盡快推向市場。第二點就是減少初始資本支出,施耐德電氣可以提供從優選到卓越三種不同性能檔次的系統配置,相比之下,很多同行往往只能提供一種:或是高端或是低端,施耐德可以讓客戶很自由的來選擇符合需要的合適的解決方案。“小馬拉不動大車,大馬也不要去拉小車,這樣就是對于初始投資最優。” 投資的部分給省了,再加上施耐德電氣的成熟方案,設備故障會降低,產品的可靠性高,壽命長,客戶的運營費用也降低了。
最后一個詞是“環保”,或者是“可持續”。“對于機器而言,要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我們最先想到機器用節能產品,就是低能耗,比如LED;再就是怎樣正確選型,比如選電機,我們再往深去想,電機的運動軌跡,怎樣去優化以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還有低能耗運行模式,比如觸摸屏在不需要調整參數的時候進入休眠狀態,有很多這樣的方式方法”,艾小明一口氣舉了好幾個例子,“當然這僅僅是從技術本身來優化,更進一層是從管理方面,我們在控制器里面已經集成了機器的能耗統計功能,它可以很輕易地對這個時間段生產多少成品、有多少能耗、分別用在哪些設備,有風機的、加熱的、照明的等等,對于機械也需要建立能源管理系統,這就是環保的第三個層面:管理。”
施耐德電氣主張的綠色機器價值體系看似簡單,但它背后有許多值得去探索的東西。在艾小明看來,這也只是開始,還有很多路要走。
給客戶傳遞價值
綠色機器的5個價值主張,15個價值標準,總結了不同層面的需求,蘊含了豐富的價值。如縮短上市時間提升了設備商自身以及最終用戶的價值,因為機器上市早,產品就比別人有先機;環保又是對社會的價值;安全是對機器的最終用戶的使用價值;機器的經濟性既是對OEM也是對最終用戶降低運營成本;高產,這個價值更多的在最終用戶…“所以仔細分析下我們綠色機器的價值觀已經充分考慮了機器的操作者、機器的生產者、機器的擁有者以及整個社會對于我們的價值取向。”艾小明非常自豪地說。
施耐德電氣會根據OEM設備特點為不同的機器投入整體方案的研發,根據不同的機型,這個過程往往要花上三個月到一年,甚至兩年時間,因為客戶的機械結構在不斷的變化,要求在不斷的改進。艾小明舉了個例子:“我們花了一年的時間跟我們的客戶一起來研制紡紗的機頭,三年之后才在市場逐漸有定單,這是一個長期的投入。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這個戰略,施耐德電氣在這上面已經有很長的歷程,機器可以被拷貝,但是這種競爭力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來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就像那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在中國,施耐德電氣也在不斷地研究中國用戶的習慣,像M218可編程控制器及GXO人機界面都是為中國用戶量身定做、最有性價比去順應中國當地的競爭,“但我們同時意識到,我們不可能無限制地往下走,因為每個品牌都有它自己的定位,我想更多的人選擇施耐德電氣可能是看重它在業界的地位、品質和品牌,這也是我們的競爭力。”
“有時候我們說了那么多,但最終還是需要‘回歸本質,創造價值’,這是我跟我們團隊說的話,另外的就是‘執行戰略,達成目標’,這是十六個字,如果要加一個橫批的話,那就是‘共同成長’,我們與客戶一同成長,我們的員工與公司一同成長,這是我們想傳遞的價值觀。” 艾小明堅持認為,價值是需要傳遞的,要傳遞價值,首先需要發現價值,要發現客戶的需求在哪,更要向客戶傳遞理念、傳遞價值觀。而施耐德正是一直致力于為客戶傳遞諸如 “綠色機器”的先進理念和它為客戶、為社會帶來的種種富有內涵的價值。(中華工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