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PM2.5監測儀石家莊造
2012-06-11 10:45 來源:長城網
時下,PM2.5監測已成熱點話題。包括石家莊在內的河北省省7個設區市已于6月1日起對外發布PM2.5研究數據。可您知道嗎,我國首臺自主生產的、可監測PM10與PM2.5等顆粒物的空氣質量監測儀,就誕生在河北石家莊。
據了解,廠家名叫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河環保”),坐落于石家莊開發區。該國產監測儀集納了業內多項國內首創研發專利技術。該公司是測定PM10和PM2.5國家標準頒布后,通過PM2.5關鍵技術切割器國家認證的首家企業。之前一直監測PM10顆粒物的儀器,配備PM2.5切割器后就可監測PM2.5數值。因此可以說,是國內首家研發出PM2.5監測儀器的企業。
此前,國內PM2.5監測設備被國外企業所壟斷。PM2.5監測儀國產化后,將使PM2.5監測成本降低,利于加密監測點,使監測數據更及時準確。截至目前,“石家莊造”顆粒物監測儀器已遍布北京、上海、山西、河北、山東等國內1000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
記者發稿前獲得最新消息,先河環保已被財政部列入國家PM2.5推薦供應商名錄。
顆粒物通過“煙筒蓋”(空氣采樣泵),經采樣管傳到“微波爐”
昨日(6月10日),記者走進首臺國產PM2.5監測儀的“娘家”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河環保”),探秘國產PM2.5監測儀。研發工程師講解監測流程時透露,國產PM2.5監測儀絲毫不遜于洋貨,而且可通過獲得的PM2.5數據查找污染源。
“煙筒蓋”、“微波爐”的秘密
記者在先河環保見到了其自主研發的PM2.5自動監測儀。該儀器露天部分像極了一個“煙筒蓋”(學名:空氣采樣泵),上面吊著空氣濕度瓶、細管(學名:采樣管),用三角架固定;細管“捅破”房頂,連接到室內的一個“微波爐”(學名:數控監測顯示儀)上,“微波爐”表面的藍色顯示屏上顯示著當前的工作情況空氣流量、采樣溫度、大氣壓值、工況濃度和標況濃度等分度值。打開“微波爐”,其內部由玻璃纖維制成的濾紙帶等簡單零部件組成。
先河環保研發工程師介紹了這部具有多項專利技術的PM2.5自動監測儀的工作流程,流動的空氣經過鑲在“煙筒蓋”上的切割器后,PM2.5顆粒物被吸入采樣管,再經“微波爐”里的濾膜排出。PM2.5等微小顆粒物沉淀在濾膜上,用β射線照射,透過微小顆粒物的β射線必然會衰減。通過對衰減量的測定,就可計算出顆粒物的濃度。
“照過β射線的顆粒物的影子會被印在濾紙帶上,每小時產生一個黑色或灰色的圓圈。”該工程師介紹,圓圈的顏色越淺,說明PM2.5含量越少,反之就是越濃。
可通過監測數據查污染源
“這臺自動監測儀能像‘變形金剛’那樣,組合成更為強大的系統。它可連接軟件分析系統,也可與其他儀器聯網,借助污染擴散、預報等模型,分析監測數據,進而找出污染源頭。”
“這臺自動監測儀能像‘變形金剛’那樣,組合成更為強大的系統。它可連接軟件分析系統,也可與其他儀器聯網,借助污染擴散、預報等模型,分析監測數據,進而找出污染源頭。”
先河環保總裁助理劉國云介紹,可從源頭控制環境空氣顆粒物中的PM2.5等微粒子污染,并根據數據模型分析,向監管部門提供大氣復合污染物的防治對策。
劉國云告訴記者,監測PM2.5只是手段,“關鍵是要通過監測,呼吁全社會行動起來遏制空氣污染,通過推動污染企業治理,從源頭上治理污染。”
國產監測儀不比洋貨差
目前,國內生產研發PM2.5監測儀器的企業多采用4種監測方法,分別是紅外光散射法現場監測、紅外光散射法在線監測、β射線法、采樣稱重法。
目前,國內生產研發PM2.5監測儀器的企業多采用4種監測方法,分別是紅外光散射法現場監測、紅外光散射法在線監測、β射線法、采樣稱重法。
“從監測精確度上講,不好評說哪個方法更精準。”先河環保研發工程師告訴記者,僅從應用領域上看,紅外光散射法適用于小型手持式監測設備;采樣稱重法適合空氣采樣;β射線法應用范圍要廣泛些。
該工程師還介紹,盡管國外對PM2.5監測早于我國,其監測設備的研發也先于我國。但通過長期對比試驗研究發現,國產監測儀與進口產品實際監測結果沒有差別,石家莊造’并不遜于洋貨。”
馬上就訪
監測點“扎堆”學校與公園不會造成PM2.5數據失實
自全國各地陸續公布PM2.5監測數據以來,關于監測站點設置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有人質疑,一些監測點“扎堆”學校、公園等“太綠”、“太生態”地帶,影響了實際數據,不夠客觀。對此,先河環保相關人士昨日接受采訪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中小學附近和公園均是人口密集地區,兒童和青少年以及老人是污染物敏感人群,在這樣的地區布點是符合規范要求的。”天河環保研發工程師表示,學校和公園附近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并不比其他地區低,“空氣是流通的,交通干道等各類排放源所釋放的污染物,隨著空氣的擴散在附近一定區域發生混合、疊加,影響到公園、學校的空氣質量。這類看上去‘太綠’、‘太生態’的監測點位,能夠代表附近各類排放源綜合影響的結果,不存在數據失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