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科技發展成就不僅是技術突破

2011-06-28 23:32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3月8-14日在北京舉辦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成為全國“兩會”期間的一大亮點。成就展通過600多個參展項目展示了我國在“十一五”期間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人們在領略重大科技成就的同時,欣喜地看到,一直困擾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問題在“十一五”期間得到了很大改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示范效果良好

  科技與經濟“兩張皮”一直是困擾我國科技工作的一大難題,特別是在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科技成果即使能夠轉化為商品,也難以在短期內得到市場認可,需要政府的推力加快其取代或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為此,“十一五”期間,我國實施了一大批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十城千輛’工程實施兩年來,取得了初步成效。”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司長趙玉海以“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為例,介紹了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實施的成果。

  首先,“十城千輛”工程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國家863計劃安排和實施了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在“十城千輛”工程的支持下,目前我國已經有50多家企業、200多個各類電動汽車車型進入了車輛生產企業以及產品公告。

  其次,“十城千輛”工程廣泛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國內汽車企業從戰略高度認識到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許多企業都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和產業化規劃。最近,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動力電池企業、電機企業投入了數十億元的資金加快產業化進程。

  第三,“十城千輛”工程成功地探索了科技成果轉化新途徑,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據不完全統計,在“十城千輛”工程的引導下,帶動整車企業投入50億元以上的資金,關鍵零部件企業投入80億元以上的資金,能源供給和設施生產企業投入30億元以上的資金支持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與“十城千輛”工程類似的還有“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金太陽示范工程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產業化示范效果。。

  促進科技成果走向市場

  “十一五”期間,我國科技成果數量顯著增長,本國人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第三位。如何保證大量的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實現其市場價值?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趙明鵬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我國在促進科技成果進入市場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近年來,我國頒布實施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學技術進步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目的就是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轉化科研成果。在稅收方面,我國針對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出臺了減免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政策,還包括企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扶持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等。2009年,我國針對技術轉讓和技術開發的營業稅和所得稅減免額達80多億元。

  二是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創新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科技部和國家其他部委通過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以及省部會商、部部會商等重大專項活動支持科技成果進入市場。如由科技部主管、財政部監管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15億元,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目前,科技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商議設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引導資金,引導社會資本、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三是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載體建設。“十一五”期間,科技部開通了國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平臺和中國技術交易信息服務平臺,以實現成果和交易信息的開放和共享;多部門聯動開展了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活動,扶持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開展中國創新驛站試點工作,引導各類機構協同創新。

  四是創新技術轉移工作機制。技術市場堅持有形和無形并重,不斷豐富交易形式。技術市場實現了從常設技術市場向網上技術市場和常設技術市場并重的轉變;技術交易形式從單一的買賣向拍賣、招投標、技術入股、技術股分紅等多種公開交易方式轉變。技術市場已經成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間,全國技術市場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達到13600多億元,是“十五”的2.4倍,技術合同交易額年平均增長速度達20%

  科技引領糧食豐產和民生改善

  “十一五”期間,讓科技進步惠及民生是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科技在促進農業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農業方面,我國實施了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陳傳宏表示,為使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的新品種、種植新技術應用到糧食主產區,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科技部、農業部、財政部、國家糧食局以及國家糧食主產區12個省的省政府共同組織實施了糧食豐產科技工程。該工程實施5年來,在12個省選擇了攻關田、核心試驗區、技術示范區、技術輻射區,推廣面積達8億多畝,累計糧食增產4800萬噸,產生經濟效益800多億元,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間,在社會民生方面,科技在生態保護、污染治理、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鎮發展、體育文化等領域都做出了貢獻。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表示,科技部首先實施了科技專項行動,會同14個部門實施了人民健康科技專項行動,會同有關部門實施了全民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其次,以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為載體選擇和推廣先進適用的民生科技成果,系統推進民生科技成果的示范應用。第三,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加強技術的集成、示范和應用推廣,如會同衛生部等部門建立了衛生實用技術信息網等。第四,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重點圍繞生物醫藥、健康、節能環保、海洋等產業發展,組織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開展了12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工作,建立了一批成果轉化和科技產業化基地。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