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成經濟發展倍增器
2011-06-21 11:44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在“十二五”國家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今年年初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此紛紛做了部署,其中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成為各地的共識。
上海市提出,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應用水平。積極運用新興網絡和信息技術,推進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著力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江蘇省提出,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重點促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等產業優化升級,全面改造提升紡織、冶金、輕工、建材等產業,推動主導產業向高端發展。
山東省提出,加快推進信息化。推動“三網融合”,加強物聯網建設,擴大增值服務。大力發展軟件產業,運用信息技術發展工業設計,加快云計算、遠程教育、遠程醫療、一卡通、無線城市等信息化工程建設。
……
“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在‘十二五’期間獲得巨大發展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李廣乾表示。
被寄予厚望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十二五”期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物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和信息服務。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在全面闡述提高信息化水平時指出,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
一方面,要構建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衛星通信等設施建設,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國家干線傳輸網絡。引導建設寬帶無線城市,推進城市光纖入戶,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全面提高寬帶普及率和接入帶寬。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加強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以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為重點,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標準,實現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促進網絡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
另一方面,要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推動面向全社會的信用服務、網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撐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推動重要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建設和完善網絡行政審批、信息公開、網上信訪、電子監察和審計體系。加強市場監管、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體系,強化信息資源的整合,規范采集和發布,加強社會化綜合開發利用。
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在信息技術的規模化發展與推廣方面受益匪淺,各類通信業務的普及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正是基于信息技術對生產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將重點扶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這意味著國家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提升社會整體水平方面寄予了厚望。
成為發展倍增器
“新一代信息技術被確立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重點推進。”業內人士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涵蓋技術多、應用范圍廣,與傳統產業結合的空間大,在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帶動作用將遠遠超出行業范疇。
“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具有特殊地位。”李廣乾表示,一方面,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對當前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創新發展,將極大地促進經濟社會的信息化發展;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其他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基礎和支撐,與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得越深,促進作用也就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說,離開新一代信息技術,一些產業難以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理應成為促進各行業發展的倍增器。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表示,從產業發展的基礎看,我國IT產業已經在世界上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從市場空間看,新應用不斷涌現,產品升級換代速度加快,互聯網日益普及,兩化融合持續深化仍將給IT產業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從產業關聯角度看,IT產業與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系十分密切。
“新一代信息技術并非單一產業,而是包含多個產業及核心技術在內的產業集群,這意味著其中某一單項核心技術一旦取得突破,都將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表示,比如物聯網,其產業鏈條很長,涉及的行業包括傳感器、芯片、設備制造及軟件應用等。
“十二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仍將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等將持續推進,這預示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也將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一方面,“十二五”期間,由于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斷提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我國居民消費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消費需求將不斷升級,對信息通信服務的需求將向廣度和深度延伸,這些無疑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市場基礎;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將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斷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等,這些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行業市場空間。
加大支持力度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信息通信產業中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改變傳統技術路線和關鍵標準,打破既有技術產業格局。業內專家表示,由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信息通信產業體系面臨重新洗牌契機,企業若能掌握主動便可在行業中獲得足夠的競爭優勢,我國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加大推進力度便可迎來與發達國家比肩起跑的機遇并增強國際影響力。
“國家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該進行戰略指導和財政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專家呂新杰認為,一方面,國家要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行戰略指導,及時總結國內外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有的發展經驗和教訓,避免國內企業陷入重復探索和盲目競爭的“泥潭”,最大限度地降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代價和成本;另一方面,國家要對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核心技術、關鍵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等給予資金支持,并出臺細化的有關稅收、融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持續發展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屬于前沿性產業,整體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不僅商業前景不確定性風險較大,而且還面臨國外同行強大的競爭,其順利發展離不開政策資源的支持。
專業人士表示,我國應加快構建暢通的技術與標準研發溝通機制,為國內頂尖的從業者搭建溝通平臺,加深對彼此優勢資源和核心需求的了解程度,充分提高各方的合作意識。另外,為進一步提升技術整體水平,我國應加強在國際化標準推進方面的參與,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全球產業鏈中保持適當的話語權。同時,優化改善企業發展環境,為相關企業提供創辦、辦公租賃、稅收、合作、推廣等方面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強對國外新一代信息產業先進技術企業的引進,在增強國內應用水平的同時加速本地企業的技術發展水平。隨著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會對我國整個經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