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倒逼特高壓電網建設提速
2011-06-02 10:50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近期,我國東部地區多個省份出現淡季“電荒”,一些地方不得不開始拉閘限電。然而,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西部地區的富余電力難以送出。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表示,“西部窩電東部缺”的現象凸顯此次“電荒”不是全國性的真正的“電荒”,而是結構性缺電。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增加電力供應外,還要加快跨區電網建設,將西部煤電、水電、風電基地豐富的電力輸送到東部負荷中心,由過去“單純依靠煤炭運輸”向“輸煤輸電并舉”轉變,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
“電荒”成因
“今年是近幾年電力供需形勢最為緊張的一年。”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帥軍慶預測,僅國家電網公司負責的26個省份經營范圍內電力缺口就將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其中京津唐、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等10個省級電網將出現電力供應緊張局面。
煤電無法聯動是眾多專家談論最多的“電荒”原因。大連國有資產投資集團公司分析師岳陽表示,電力體制改革導致廠網分離,火電廠采購的煤炭完全按市場價格,銷售的電卻是政府定價,即便國家發改委屢次宣布上調電網銷售電價,仍無法跟上煤價上漲的步伐。
今年第一季度,火電企業利潤從去年同期的46億元大幅下降到4億元,銷售利潤率接近于零。岳陽表示,目前火電容量占比75%,發電量約占80%,但煤電聯動無法推行導致近年來火電廠處于虧損邊緣,新裝機投資動力缺乏,進而導致出現電荒。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實行煤電聯動,保證發電企業的利潤,提高其投資積極性;同時逐漸提高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的比例,用新能源填補火電缺口。
然而,事實上,作為新能源的風電近年來雖然發展很快,卻常常遭遇風電場“棄風”的苦惱。
內蒙古是我國的風電重鎮,國內排得上號的風電企業都已在內蒙古“安營扎寨”,經營數年。這些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棄風”問題。
蒙西地區的風電場年有效風時數理論上達到7000小時左右,但目前風電企業一年的生產時間約為3500小時,有的甚至更低。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經信委的統計,截至今年4月,蒙西地區電網富余電源裝機約640萬千瓦。
對此,內蒙古電網公司總經理張福生表示:“不是我們不愿意全額收購,實在是內蒙古本地無法消納這么多電力資源,而傳輸通道又嚴重不足。蒙西電網新的傳輸通道已經論證通過5年了,但到現在還沒有開工建設。”
據了解,蒙西電網現有兩條20年前建設的500千伏“網對網”東送華北的對外輸電通道,雖然這兩條線路目前的輸送能力達到430萬千瓦時,但輸送計劃僅為高峰390萬千瓦時、低谷250萬千瓦時。蒙西電網的數據顯示,蒙西電網后半夜“棄風”最高達到290萬千瓦時。
岳陽表示,我國主要能源基地集中在西北部地區,而用電需求卻集中在東部和南部地區,區域不平衡以及傳輸不暢也是導致此次南方地區出現“電荒”的原因之一。
特高壓電網建設需提速
由于近期發生“電荒”的地區主要集中于我國東部、南部的經濟發達地區,而建設特高壓電網有利于將我國西部和東北部部分窩電地區剩余電力向發生“電荒”地區傳輸,同時也可以解決電煤運力不足的問題,因此預計特高壓電網建設可能會提速。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東北、西北電網電力富余2700萬千瓦,由于沒有額外輸電通道,東北、西北電網富余電力難以支援“三華”電網,造成東北和西北大量裝機空閑和東部電力供應緊張。
因此,加快特高壓電網項目核準和建設進程,提高電網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對緩解“電荒”十分重要。對此,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已明確提出,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建成“三華”特高壓電網,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網”,并建設11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屆時,錫盟、蒙西、張北、陜北能源基地通過3個縱向特高壓交流通道向“三華”電網送電,北部煤電、西南水電通過3個橫向特高壓交流通道向華北、華中和長三角特高壓環網送電。西北地區電網電力外送規模將提高至5581萬千瓦,特高壓直流工程外送能力將達4250萬千瓦,占外送總規模的76.2%。
為了保證西部和東北地區風電并網安全,國內相關設備商做出了很大努力,積極化解并網難的問題。
金風科技并網技術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配合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打造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金風科技正努力打造并網友好型風機。目前該公司生產的直驅永磁機組采用的是全功率變流系統,具有柔性輸變電的特性,在并網友好上有先天的技術優勢,使進行低電壓穿越升級改造等并網友好性升級的過程相對容易,只要進行軟件控制策略等方面的升級更新和少部分硬件上的調整即可。
業內專家認為,風電設備企業應該加強風電場管理友好型軟件系統開發,如風能量管理平臺、風能預報系統、SCADA遠程監控系統等,同時積極尋求儲能等相關技術的突破,盡最大可能解決風電并網的現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