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變壓器商錢洪金之謎

2011-05-19 10:16 來源:電氣中國

   引言:一個占地面積25.8萬平方米的企業,創造了年畝均納稅180萬元的佳績,成為變壓器行業的排頭兵,這家企業就是江蘇華鵬集團有限公司。然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25年前,這家公司還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奄奄一息。

  促成這種變革的,是華鵬集團董事長錢洪金。從初中剛畢業的農村小伙到一位經歷14年軍旅生涯鍛打的軍官,從一個對市場經濟完全陌生的軍隊干部到一位在商海中乘風破浪的掌舵者,從一個家境貧寒的后生到一位億萬富翁……在很多人眼里,錢洪金的經歷和成功,都是一個謎。

  在變壓器行業,有一個難解之謎: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機電廠,既無地域優勢也無技術優勢,卻在不知不覺間成長為一個資產達20億元、銷售額在行業名列全國第一的企業——華鵬集團(江蘇華鵬變壓器有限公司)。它的實力可以和進入中國市場的同行業國際巨頭如西門子、ABB相抗衡。華鵬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錢洪金甚至在一次行業會議上充滿自信地向那些外國企業宣布:“再過十年,我們要把你們統統擠出去!”以致這些公司都在研究:華鵬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要破解這個謎,就必須讀懂錢洪金。

  這個過去幾乎完全不懂經營的軍轉干部連續救活兩個瀕臨倒閉的企業,而且成就了自己在變壓器行業的半壁江山,他的所有行為都曾是業界的關注點;他被業界關注的每一個點,都是橫看成嶺側看成峰,都是一部成功者的大書。

  一個嚴酷的夏日,筆者坐在了溧陽華鵬集團董事長錢洪金的辦公室。我們沒有詢問他創業的驚人之舉,也沒有細察他非同一般的創業理念,而是掀開他心靈的一角,把他那些和一般人并無二致的凡人瑣事寫在筆底,從最普通的層面撥彈他生命的琴韻,幫助大家解開被業界稱之為“錢洪金之謎”的謎底。

  謎面:創業之路坑坑洼洼

  觸摸錢洪金創業過程中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我們才發現,錢洪金走上創業之路純屬被動和偶然。但,一路走來,他所獲得的成績足以成就一個生動的創業之謎,而他一路走來的印跡也足以為他的成功做出最美麗的注腳。仔細品讀他的創業之路,我們會發現,謎底有時就來自謎面本身,謎面也就是謎底的一部分。

  “你這個人太壞了”

  錢洪金永遠忘不了他人生轉折的那一天:那是1982年底,天氣特別寒冷,他早早地起來,和往常一樣吃過早飯就騎著一輛破自行車上路了。

  他很快到了單位,把自行車停進車棚,掏出鑰匙打開辦公室的門,然后開始打水、擦地、抹桌子。一切皆如往昔。

  然而,就在他剛剛在辦公桌前坐下、準備開始這天的工作時,領導把他叫過去,對他說:“你到軋鋼廠去上班,現在就走。”

  錢洪金只覺得腦袋“嗡”的一聲,但領導的話他聽得清清楚楚。于是二話沒說,他騎上自行車,離開他工作了四年的單位——溧陽市工業局,到了軋鋼廠。瀕臨倒閉的溧陽軋鋼廠新一任廠長就這樣上任了。

  其實,領導對錢洪金的突然任命并不是毫無征兆:就在前一天的單位會議上,大家討論派誰下去管理軋鋼廠,錢洪金還偷偷往領導的筆記本上瞄了一眼,看到了一個“錢”字。錢洪金剛開始還擔心這個“錢”會不會指自己,但后來想想,單位還有一個人姓錢,是個大學生,比他大10歲,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也比他豐富;再想想自己:初中文化水平不到,盡管在部隊經歷很豐富,修過裝備,當過機關參謀,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還呆了三年,但在工業管理方面,他的經歷只有短短的四年。于是,錢洪金很放心:肯定是派那位錢老兄去啰!他為此還暗暗慶幸,幸虧不是派自己去。很多年后他才知道,原來領導看重他在部隊錘煉出來的管理和協調能力。

  錢洪金之所以不愿意去軋鋼廠,因為那是一個誰也不愿意去的“破廠”,虧損好幾百萬元不說,員工還結成幫派,成天打架鬧事,是個沒人愿意接管的“爛攤子”。

  “既然當時您不愿意去,為什么還騎上車就走?您可以跟領導談談您的想法,跟他們說您不想去呀。”記者禁不住問錢洪金。

  “我是共產黨員,黨組織交給的任務,能說不去嗎?組織叫咱干啥就干啥唄!”錢洪金一臉的認真。

  “您也不收拾收拾,帶上點您自己的東西過去?”我們又問。

  “帶啥?我什么也沒有,都是國家的東西,我把鑰匙給了領導就空著手出來了。”錢洪金又一臉的認真。

  “那您就這樣上班嗎?不向領導表示一下自己的想法?”

  “有!第二天我找到當時的工業局局長,跟他說:‘你這個人太壞了!’”錢洪金說著一臉純真地笑了起來。

  “你這小子真行”

  錢洪金走進軋鋼廠,看到這樣一幅場景:地下是一灘爛泥,車間里到處扔著廢鐵、廢鋼,墻壁已經裂開了縫隙,一臺臺停止運轉的機器已經布滿了灰塵,工人大多是當地的農民,一不留神就跑回家干農活去了,一些員工還結成幾個幫派,動不動就打得頭破血流,軋鋼廠副廠長、副書記都是技術出身,根本不把錢洪金這么一個“外行”廠長放在眼里,合計著要把他“弄下臺”。

  錢洪金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要求員工嚴格按規定時間上班,嚴守紀律,誰要是不服管,就把誰免掉。有人恐嚇、威脅他,但他無所畏懼,果斷地開除了一些遲到早退、不守紀律的員工。一段時間之后,大家老實多了,但打架、鬧事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這天,錢洪金在辦公室里聽著一幫人吵吵嚷嚷,出去一看,兩撥人就要打起來了。原來,軋鋼廠實行24小時輪班制,12小時一班,當時正是農忙的季節,工人家里都種著地,東村的麥子不成片,員工可以今天回去割一點,明天再回去割一點,不影響收成,而西村的麥子是一片一片的,必須一起割;因此,西村的工人鬧著要放假,東村的不想放假,兩邊爭得快打起來了。

  放假的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然:軋機停產需要提前幾天做好準備,否則很多東西都會被浪費,光把爐子重新加熱就要3噸煤,即使只是溫度低了重新加熱也得加30%的能耗,這對工廠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于是,錢洪金給他們下命令:“大家都開機去!要上班的去上班,不上班的就回去!”

  大家畢竟害怕丟了工作,乖乖地回到車間,開了機,但有的人嘴里仍然罵罵咧咧。

  半小時后,傳來錢洪金的命令:請大家接好班,做好準備,從后天開始放假兩天。

  員工里傳出一片歡呼聲。很多員工這時開始發現:錢廠長看似強硬,實際上是一個很人性化的人。

  在那個保守的計劃經濟時代,錢洪金在溧陽縣首先對員工實行按勞取酬制度。他剛到廠里時,員工每月收入只有30多元,一些員工說:“給我100塊錢1個月,我就天天干活。”幾個月后,他們的目標實現了。一些員工又說:“給我120塊錢工資,我就是天天加班干活也情愿。”幾個月后,他們的目標又實現了。這時,錢洪金的目標也實現了:工廠產量一下提高了三四倍。而此時,錢洪金自己還是按公務員級別領工資,一個月60多元。

  錢洪金接管軋鋼廠的第一年,就使這個過去的“爛攤子”扭虧為盈,并上繳利稅50多萬元。

  俗話說,“樹大招風”。眼看著一個破廠在錢洪金手里散發出勃勃生機,榮譽來了,風言風語也隨之來了。有人說錢洪金賄賂了銀行行長好多錢,有人說他侵吞了公司大批國有資產送給干兒子……一時之間滿城風雨。

  錢洪金絲毫沒有辯解,而是主動邀請紀委對公司賬目進行審計。歷經4個多月審查,紀委書記對錢洪金說了這么一番話:“你了不起!你這小子真行!你每次招待別人,都自己交五毛錢糧票,每次都把自己交的錢記在賬上。我自己下去還沒有這么做呢。”

  “給我三個月時間”

  錢洪金的經營管理能力引起了工業局領導的注意。1986年11月,他被派去接管另一個“爛攤子”——溧陽機電廠。

  跟4年前的軋鋼廠相比,機電廠的情形更糟:工廠成立十幾年來換了十幾任廠長;到了上午10點多,有的人早早的就下班了,有的人卻剛剛來上班,上下班的兩股人流匯到了一起;幾個車間主任帶頭去外面給人打工,掙的錢多就拿回來一起分,少了就拿出來請大家吃飯;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從廠里偷東西回家,小到做變壓器的銅線,大到廠里生產的一整臺電風扇。

  和軋鋼廠一樣,這里的員工對錢洪金這么一個“外來的和尚”很不服氣,千方百計想把他弄下臺。錢洪金到廠里第一次召集黨員干部開支部會議時,一位工人拎著一臺錄音機就往會議室里闖,要給錢洪金錄音。

  “你把它拿走。”錢洪金對他說。

  “不拿!”對方態度很強硬。

  “真不拿走?再不拿我就扔出去了。”

  “你扔一下試試?”他料定錢洪金不敢。

  話音未落,只聽得“咚”的一聲,錄音機被錢洪金扔出門外30多米。

  那人一下被鎮住了,灰溜溜地跑回了車間,此后再也不敢生事了。

  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很多:一位員工在錢洪金找他談話時,兜里揣著個鋼球,隨時準備和他打架;一些員工故意把拖拉機開到工廠門口堵住大門;20多名員工聯合給有關部門寫信,要求免除錢洪金的廠長職務……但錢洪金從來沒被嚇倒,每次反而是那些鬧事的人被他鎮住了。

  錢洪金給近500名員工下的第一道命令是:上班,不管你干不干活,一定要來廠里上班,否則就扣工資。但有的人還是我行我素,一個小伙子每天起來做早點賣,賣完才去上班,每天遲到一個多小時。雖然他把自己的活干完了,但對其他員工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錢洪金扣了他10塊錢工資。

  第二天,小伙子的父母找到錢洪金家,說你把我兒子的工資扣了,我們現在沒錢吃飯了,到你家來要飯吃。

  但眼前的情形讓他們一愣:錢洪金和兒子正在吃飯,桌上只有兩盤青菜,和他們想象中的大魚大肉太不一樣了。

  “我們家里就只有這么點菜,你們愿意的話一起來分著吃。吃不吃?不吃的話我還有事要出去。”錢洪金說。

  對方沒有吃,但站在那里吵吵鬧鬧。

  “你們鬧什么?他不上班,我扣他工資,這有什么不對嗎?”錢洪金說。

  “原來人家都這樣,我兒子為什么就不能?”

  “原來是這樣,但現在不行!除非他不想干了。”

  ……

  吵嚷了半天,老兩口畢竟擔心兒子會失業,還是回家了。

  自那以后,機電廠的員工都老老實實地上班,沒有人敢遲到早退。

  錢洪金用了半年時間把廠里的規章制度建立起來,而且決心改行專業生產變壓器。但他遇到了最大的問題——產品賣不出去。他去拜訪客戶,對方指著兩臺變壓器說:“你看看,這是人家的,這是你們生產的,你一看就知道質量相差有多大了。”

  錢洪金無言以對。臨行,他跟對方說:“你給我三個月時間,三個月后如果我們的產品還不如人家,以后你就不要再買我們的東西了。”

  錢洪金一回去就抓生產質量。結果這回車間主任看錢洪金不懂技術,撂挑子不干了,等著看他笑話。

  誰說少了車間主任地球就不轉了呢?錢洪金親自上陣,到車間里盯著員工干活,看看最優秀的工人做多少,把這個數寫黑板上,誰達到這個指標就給誰發獎金。

  結果,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一下子提上去了,當年的產值就上升到1000多萬元。

  接下來,溧陽機電廠在錢洪金的帶領下一路乘風破浪向前:

  ——憑借質量、服務及價格的優勢,溧陽電機廠生產的變壓器在江蘇、上海、浙江等地迅速占領市場,1993年電機廠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而當時錢洪金仍然在工業局按公務員級別拿100多元工資。

  ——為突破技術瓶頸,1994年,錢洪金派了一批員工到擁有雄厚技術力量的西安變壓器廠學習技術,迎來了第一批專業技術人員。他們開發了拳頭產品——110kV變壓器, 并迅速占領市場,同時帶動其他產品的開發。

  ——1998年,取“華夏之鵬”之義,機電廠改名為華鵬變壓器有限公司。在此前后,華鵬還兼并了幾個企業,并成長為一個大型的企業集團——華鵬集團。

  ——2001年,華鵬成功改制,并以更迅猛的速度向前發展,幾年間資產從1億元上升到近10億元。

  ——2005年,“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等國字號獎牌被華鵬一舉攬入懷中。

  ——2009年,華鵬獲得國內機械行業質量獎的最高獎項——全國機械工業質量獎。

  ——從2005年至2010年,華鵬連續六年被評為“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

  如今,華鵬在同行業產品中銷售量名列第一。但錢洪金沒有止步,他把目光投向阿爾斯通、西門子等跨國企業,在與他們的比照中發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在不久前的一次行業會議上 ,東芝、西門子等跨國公司代表向錢洪金道出了困惑已久的疑問:“華鵬何以能在十多年的時間里,成為變壓器行業跑得最快的企業?”

  面對疑問,錢洪金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很自信地對他們說:“10年后,我們要把你們擠出中國市場!”

  謎底:一滴水與大海,一縷晨曦與一輪太陽

  沉醉在錢洪金充滿激情和個性的創業故事中,我們發現,取得謎底的鑰匙就在他的言語和他走過的路中。他獨特的經歷和十足的個性使得“錢洪金之謎”成為一個絕無僅有的樣板,這其中的一些故事片段和只言片語也許就可以成為揭開謎底的一把鑰匙。

  軍旅生涯最甜蜜的回憶

  軍旅生涯再苦再累,那都是大多數轉業軍人一生中最甜蜜的回憶。這種甜蜜不是因為這段經歷本身的美好,而是因為它使一個無知少年變成一個成熟軍官,錘煉了一個人性格中最頑強也最出色的那些部分。

  1964年,為了達到入伍當兵體重必須達到50公斤的規定,錢洪金特意在那天早上多吃了幾碗飯,最后終于穿上了那身軍裝。隨后,錢洪金在北風呼嘯的冬天,在戈壁灘的鹽堿地上摸爬滾打,泡菜根、小米飯、饑餓和勞累是那段歲月留給他最深的感受。“不是環境改造人,而是人改造環境”,老班長這句話支撐著錢洪金走過了那段艱辛歲月,也使他在日后創業過程中勇往直前。

  軍旅生涯留在錢洪金身上的印記隨處可見:每天早上六點半到工廠,晚上十點多下班;干起事情來雷厲風行,走起路來把身邊的人累得氣喘吁吁;出差到徐州、棗莊、青島行程1000多里,他都是夜里12點出發,早上8點到達,把司機留在車里睡覺,他自己去辦事,晚上8點開始往回趕,第二天照常上班而且精神矍鑠,很多年輕小伙子都比不過他。

  難怪很多人說他是“六十歲的年輕人”。

  而在華鵬的管理中,軍事化管理隨處可見:員工剛到企業上班就要接受為期兩個月的軍事化訓練,他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節儉”;華鵬員工堅持做了很多年體操;錢洪金到車間檢查時,經常會像部隊檢查衛生一樣,用手往機器上一摸,如果發現手上有灰,相關責任人就得受罰;一次,華鵬租用公安廳的場地進行選舉活動,員工排成四隊,站了一個多小時,沒有一個人說話。公安廳有的人看了很感慨:“沒想到一個企業治理得這么好!”

  賞與罰

  在華鵬,如果一位員工由于技術創新為公司帶來了效益或節約了成本,他將得到一筆不菲的獎金,獎勵幾萬元是很常見的事情,有時甚至高達幾十萬元。為獎勵一些業績優秀的中層干部,公司會派他們到國外見習考察,華鵬90%以上的中層員工奮斗去過國外考察。而一旦出現違紀或者給公司帶來損失的事情,相關的責任人也會被罰得很慘,有時高達好幾萬元,甚至被罰得只剩下生活費。

  皮夾克、奧迪和16塊錢

  1991年,華鵬給每一位員工發了一件皮夾克。這在當時是很名貴的衣服,一般人都買不起。一時之間“皮夾克”成為華鵬員工特有的標志,使得其他人很羨慕,華鵬人很驕傲。

  1992年,華鵬有了溧陽縣第一輛奧迪車。一天午飯時間,從這輛奧迪車上走下來5個穿皮夾克的人,路人不禁側目:不知他們會到哪個高級賓館用餐?

  卻只見他們走進了馬路旁邊的一家小飯店。店主自然也認識“皮夾克”,于是心里暗暗慶幸:今天可以發一筆小財了。

  結果,5位“皮夾克”一共吃了16塊錢。

  這樣的美談在錢洪金身上有很多。他會要求公司的銷售人員必須住三星級以上賓館,而他自己卻住最普通的賓館,甚至打過地鋪;去國外考察,14天他才買了兩次水喝。

  “我要是奢侈,工人也會跟著奢侈。我們廠里1600多人,一個人浪費一塊錢,加起來就是1600多塊呢。”錢洪金說。

  獨特的食堂文化

  錢洪金認為,員工只有吃飽了,才有力氣干活,企業才能發展。所以,在1982年接手軋鋼廠發現伙食費被貪污、員工伙食太差時,他首先整頓的就是食堂。他緊緊抓住采購環節,要求采購員記賬,干部不許到食堂吃白飯,和員工一樣自己交飯票。這樣下來,員工吃得好多了,伙食費還減少了。

  現在的華鵬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食堂文化:公司食堂為每位員工免費提供一頓午飯,兩葷兩素隨他們自己選,米飯吃多少要多少;但不許浪費,只要發現誰倒了一勺飯,就罰款50元。

  據說,一些華鵬的員工周末回家吃飯時發現家里的菜還不如單位食堂的好吃,于是騎上車,跑單位吃飯去了。

  善待供應商

  在多數生產廠家眼中,自己與原料供應商之間是“買賣關系”,供應商得巴結生產商。錢洪金卻提出,要“善待供應商”。華鵬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全國性的大型分供方會議,妥善安排食宿,從不收取會費,還給在本年度中表現優秀的供應商頒發獎狀和獎金。這在當前的買方市場中實在是少見。

  有時,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存在問題,華鵬會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幫幫助解決;供應商資金周轉困難時,華鵬在自己資金困難的情形下給對方結清1200萬元貨款。華鵬的友善換來了與供應商的共贏:帶著感恩的心情,一些供應商又全力幫助華鵬,有時原料緊張、價格上漲,供應商會主動以最優的價格留華鵬,有的還免費幫助華鵬代運貨物,節省了大批運輸費用。

  慈善企業家

  十幾年前,教育局一位員工老李因為妻子患重病欠下了一筆債務,最后妻子撒手人寰,給老李留下滿身的債務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眼看就要開學,兩個孩子的學費都沒有著落,走投無路之間,老李想起了流傳在溧陽百姓中一句這樣的話:有困難,找錢洪金。抱著一線希望,他來到了錢洪金家。

  第二天,錢洪金就讓妻子給老李送去2000塊錢。此后直到老李的兩個孩子大學畢業,錢洪金每年都會給他們一筆學習費用。

  在溧陽,得到錢洪金這樣幫助的人有不少。錢洪金還是溧陽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多年來,華鵬捐贈地方、學校、敬老院、解困基金、助學基金、建設基金等1200余萬元,其中助學基金達近300萬元。他還興辦了一個福利型工廠,解決了42名殘疾人的生活問題。

  “我永遠都是農民的兒子,忘不了曾經經歷的艱辛和苦難。所以,我愿意盡力去幫助那些如我當初一樣處于困難中的人。”錢洪金說。

  關于舊毛衣的回憶

  在華鵬員工小鄭家的衣櫥里,珍藏著一件毛衣:盡管它的樣式已經過時,但它靜靜地躺在衣櫥的一角,承載著小鄭一生中難忘的回憶……

  幾年前,小鄭離開家鄉陜北,來到華鵬工作,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幾乎一貧如洗,買不起一身像樣的衣服。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到華鵬第一天,錢洪金就讓妻子王輝帶著小鄭和幾個同來的員工,到市場上給他們買了生活用品,送到員工宿舍,還給他們每人買了一身衣服。小鄭最喜歡的就是這件毛衣,它伴隨小鄭度過了好幾個寒冬,直到后來毛衣舊了,他的生活狀況也好轉了,他讓妻子把毛衣洗干凈、疊好,放在衣櫥里作為永久的紀念。

  類似這樣的故事幾乎在每一個剛進華鵬的員工身上都發生過。

  ……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縷縷晨曦源自太陽。本文只能掀開錢洪金的人生之一角,在點滴的細節故事中折射出一個企業家的人生歷程。如果說錢洪金的人生和創業歷程是一本書,那么,本文只是其中的一個篇章;其余的部分,還需要您去細細品讀——因為他值得您去品讀。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