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唯才是舉”——自動化企業的人才觀
2011-04-21 16:45 來源:中國青年網
海爾CEO張瑞敏曾將人才分為三類:
人材——這類人想干,也具備一些基本素質,但需要雕琢,企業要有投入,其本人也有要成材的愿望。
人才——這類人能夠迅速融入工作、能夠立刻上手。
人財——這類人通過其努力能為企業帶來巨大財富。
對海爾來說,好用的人就是“人才”。
對于自動化行業來說,企業同樣渴求人才。編者在整理一些自動化企業領頭人的專訪時,發現無一例外的提到人才戰略。可見企業求賢若渴,人才已成為企業寶貴的財富。
虹潤集團董事長林善平先生說:“人才是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制高點,高素質的人才是虹潤成功的一大法寶。通過“以人為本,唯才是舉”的原則,培養并造就了一批專業理論與實際經驗兼備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在企業內部營造了一種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的良好工作氛圍。”
其中“以人為本,唯才是舉”八個字頗具分量,表達了企業廣納賢才,同時尊重、信任、關懷每一個員工的人才觀。
扎扎實實做品牌的步科電氣,企業理念便是“以人為本,追求卓越”。在以人為本方面,步科電氣提倡自由討論,平等協商,營造一個純潔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要求管理干部關懷下屬,尊重下屬,幫助他們改善績效,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建立良好的內部溝通機制,保證在部門之間和員工之間建立坦誠的、友善的、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溝通文化。
綿陽維博總經理阮賜元認為“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培養人和正確的使用人,只使用不培養對員工是一種“摧殘”。也正因如此,“維博”以向全體員工提供理想的終身職業為己任。在維博工作的員工,除以勤奮的工作獲得薪酬和其它福利外,還可以享受到足夠的培訓。公司通過一系列與工作實際相結合的培訓,來協助員工規劃未來的發展。
自動化企業只有沉靜下來打造管理、打造團隊,及時引進精英人才,形成極具競爭力的團隊,才能為為企業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打好扎實的基礎。
近年來,中國技術工人短缺現象十分普遍,企業出現了“技工荒”。現有的技術工人群體素質整體偏低,企業對高素質的技工人才求賢若渴。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報告分析,全國高職人才的缺口超過1000萬。在技術工人中,初級工占60%左右,中級工占35%,高級工僅為5%。技術工人的技術結構是典型的金字塔形,這與發達國家高級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遠。(如:制造業技術人才缺口三十萬人,目前社會對于被稱為“灰領”的技能人才需求缺口極大。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0年11月啟動的全國“工業自動化人才認證培訓”項目(簡稱IAAT項目)目標就是培養技能型、創新型工業自動化人才,以提高自動化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IAAT項目組通過對76家用人企業HR訪問了解到,更多自動化企業表示在目前高校工業自動化方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建設上建議抓住如下幾個方面:
1、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應建立在對一般課程理論學習的基礎之上,并堅持課程理論與課程實施緊密結合。
2、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應與社會就業緊密結合,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
3、自動化技術專門化課程需要及時反映企業生產一線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情況,體現針對性特征,因而,應把參與現場設備操作培訓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部分。
4、“產學合作”既是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拓寬自動化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的一個重要舉措;“產學合作”既是教學模式的探索,也是辦學模式的一種實踐,應堅持不懈。
相關閱讀: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出路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