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中央要求5年到10年根本扭轉水利建設滯后局面

2011-04-08 17:03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1月29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這是新世紀以來連續第8個中央一號文件。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決定說,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暴露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必須大力加強水利建設,現就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做出如下決定。

  一,新形勢下水利的戰略地位

  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擺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水利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注重科學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不斷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道路。

  ——目標任務: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基本建成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

  ————基本原則:一要堅持民生優先。二要堅持統籌兼顧。三要堅持人水和諧。四要堅持政府主導。五要堅持改革創新。

  三、突出加強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建設

  ——大興農田水利建設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

  ——抓緊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

  ——提高防汛抗旱應急能力

  ——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繼續實施大江大河治理

  ——加強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

  ——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

  ——合理開發水能資源

  ——強化水文氣象和水利科技支撐

  五、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

  ——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

  ——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水利

  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

  ——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

  七、不斷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

  ——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

  ——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

  ——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

  ——積極推進水價改革

  八、切實加強對水利工作的領導

  ——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

  ——推進依法治水

  ——加強水利隊伍建設

  ——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水利工作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今后10年水利投入翻番

  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 張辛欣)新世紀以來中央指導“三農”工作的第8個中央一號文件29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個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文件明確了新形勢下水利的戰略定位,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

  一號文件全文約8000字。共分八個部分30條,包括:一、新形勢下水利的戰略定位;二、水利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三、突出加強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建設;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五、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七、不斷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八、切實加強對水利工作的領導。

  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

  文件強調,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大力發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水利現代化道路。

  文件提出,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發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各級財政對水利的投入的總量和增量要有明顯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水利資金。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完善水利建設基金政策,延長征收年限,拓寬來源渠道,增加收入規模。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支持農業發展銀行積極開展水利建設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業務。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文件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建立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把節水工作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

  文件強調,要把水利工作擺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重點城市和防洪保護區防洪能力明顯提高,抗旱能力明顯增強。全國年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明顯降低,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灌溉系數提高到0.55以上。

  權威解讀中央一號文件:10年將投4萬億用于水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9日22:15  新華網

  為了我們的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權威解讀中央一號文件

  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 林艷興)2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關注“三農”的第八個“一號文件”,也是新中國成立62年來中央文件首次對水利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權威解讀“一號文件”的“水利亮點”。

  新戰略定位:“國家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一號文件指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

  水利部部長陳雷說,這是第一次在我們黨的重要文件中鮮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

  “這樣的定位,是對我國基本國情和基本水情的準確把握,是我們黨對水利認識的又一次重大飛躍。”陳雷說。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表示,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國家安全的高度,這是文件的突出亮點。對水利的新戰略定位,不是就農說農、就水利說水利,定位準了才能明確公共財政為什么要把水利作為投資重點,水利發展為何主要依靠公共財政。

  糧食安全:將有更可靠的“水利保障”

  “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力爭通過5年至10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基本完成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說,2010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0982億斤,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糧食產量“七連增”。總體而言,我國糧食總產量略大于消費量,但在品種和地區分布仍存在嚴重的結構失衡。大興農田水利建設,有利于增加灌溉面積,增加播種面積,提高糧食產量。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糧食產區中心分布就已經從南方轉移到了北方,但新興糧食主產區的農田水利又沒有及時跟上,加強這些地方的農田水利建設,將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生產1斤小麥,需要耗水1000斤。”陳錫文說,在我國三大作物中,即使是小麥這樣耗水最少的品種,至少要灌水4次,每次每畝約需水100立方米,而其平均畝產只有400公斤。“顯然,要確保糧食安全,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農業生產提供足夠的水源,至關重要。”

  水利建設:10年將投4萬億元

  公共財政如何確保水利投入?一號文件提出,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陳錫文說,2010年我國水利投資是2000億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億元,未來10年的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按照目前財政收入的增長態勢,只要統一加快水利改革思想認識,未來實現上述目標是可以達到的。

  一號文件還提出,各級財政對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要有明顯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水利資金,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充分發揮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土地整治資金的綜合效益。

  “按照目前全國每年土地出讓金收益算,10%就是700億元左右,這是水利投入的一大來源。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其他就要靠各級財政投入、金融支持,并廣泛吸取社會資金投資水利。”陳錫文說。

  根治水患:2020年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

  一號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重點城市和防洪保護區防洪能力明顯提高,抗旱能力顯著增強;“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易發區預警預報系統建設。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顯示,2010年,全國有437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洪澇導致全國受災人口達2.1億。

  一邊是洪澇,一邊是干旱。2010年我國重旱區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內蒙古中部等地,受旱面積占全國的九成以上。特別是西南地區受旱時間長達半年之久,歷史罕見,受旱面積一度超過1億畝。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李茂松說,近年來極端氣候正日益頻繁地發生。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有利于告別過去“頭痛醫頭”、“臨陣磨槍”的災害應對思維,根本上減少災害發生,減輕災害影響。

  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凸顯“最嚴格”

  “中國耕地資源稀缺已眾所周知,但實際上我國水資源與其相比更加稀缺,卻少為人知。一號文件明確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就是要全社會像重視18億畝耕地一樣,重視水資源保護和管理。”陳錫文說。

  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國年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城鄉供水保證率顯著提高,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明顯降低,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為實現上述目標,文件劃定“三條紅線”,一是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二是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三是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一號文件還明確,縣級以上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負總責。

  “沒有這樣的限制是絕對不行的。”唐仁建說,與之相應,就是要建立三種制度,包括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

  陳雷表示,2011年水利部將在重點流域和區域率先劃定三條紅線,在用水總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方面提出量化指標。

  水價改革:促進水節約減輕低收入群體負擔

  隨著中國資源價格改革的逐步推行,如何發揮水價在水資源配置利用中的調節作用也成為人們的關注點。

  一號文件提出要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工業和服務業用水要逐步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制度,拉開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水價差價。合理調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穩步推進階梯式水價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探索實行農民定額內用水享受優惠水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的辦法。

  水利部水資源司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供排水價格仍然過低,難以反映水資源的稀缺價值。一些地方和行業“用多用少一個樣”,有的耗水大戶也享受著財政補貼。推進水價改革,實行梯級水價,讓用水多的多花錢,用價格杠桿促進資源節約。

  對于水價改革會不會增加低收入群體負擔,專家認為階梯水價比較科學,具體實施時要考慮低收入群體的承受力。水價改革涉及千家萬戶,需要審慎穩妥地推進。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