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洋科考進入“機器人時代”
2011-03-31 11:05 來源:人民日報
北京3月30日電 據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透露,我國在不久前已向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提交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申請,這是國際上首份對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的申請。
3500米無人纜控潛水器準備下水
據介紹,海底熱液活動伴生的硫化物被認為是繼多金屬結核和富鈷結殼之后又一具有廣闊開發前景的海底礦產。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國在世界上按照相關規章第一個提出礦區申請,是建立在長時間對海底熱液硫化物科考調查的基礎上。如果國際海底管理局審議順利,我國將簽訂勘探協議,對礦區進行進一步勘探。
3500米無人纜控潛水器的機械手在抓取樣品。上海交通大學供圖
另據記者了解,橫跨印度洋、大西洋的大洋22航次第一、二航段科考任務日前順利結束,在南大西洋硫化物調查和印度洋科考中取得重大進展,我國自主研發的3500米無人纜控潛水器完成了對南大西洋硫化物新區的探測工作,標志著我國大洋科學考察進入了“機器人時代”。
據本次大洋科考首席科學家陶春輝博士介紹,已完成的大洋22航次科考第一、二航段有眾多亮點,其中,首次在南大西洋中脊硫化物區成功實施高精度、高分辨率海底聲學深拖作業,標志著我國洋中脊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測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3500米無人纜控潛水器主要設計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朱繼懋介紹,該無人纜控潛水器共歷時9年研制,有7個推進器,運動能力強;配備有多個攝像頭,觀察能力強;同時帶有兩個機械手和可擴展多種功能的取樣器,作業能力強,活動半徑達四五十米。該“水下機器人”2009年在東太平洋首次試用取得成功,此次為正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