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憂最新航空技術流入中國?
2011-03-09 14:34 來源:中國航空報
在1 月21 日落幕的中美首腦會談之中,中美兩國簽署了450 億美元的采購和投資合同。在這些涉及飛機、汽車、軟件,以及清潔能源等在內的眾多合作協議之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工業)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旗下的航空集團,各自出資6.5 億美元在上海成立航電系統合資公司的協議,最引人注目。
迄今為止最為深入的中美合作
此項協議之所以引人注目,原因在于此次雙方合作達到了空前的廣度與深度。
此次中航工業與GE之間的合作得以達成,國產C919 大飛機項目帶來的巨大業務機遇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在雙方共同組建的名為中航-通用電氣民用航電系統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中航工業明確指出,合資公司起步時的重點工作就是為C919 大飛機項目提供一體化航空電子系統,而“中國商飛公司計劃在20 年的項目期間生產交付2300 多架C919 飛機,這為中航GE 航空電子系統提供了近20 億美元的業務機遇。”GE 航空系統集團全球總裁羅琳也表示“合資公司將為中國民機C919 提供航空電子系統和相關產品,初期將至少創造近300 個工作崗位。2011 年合資公司將形成500 人的規模。”
不過,合作雙方的愿景不限于這20億美元的業務機遇,而是希望能以為C919 大飛機項目提供一體化航空電子系統為契機進行全面合作,進而能攜手進軍全球民用大飛機航空電子市場。正是基于上述目標,在合作協議達成之后,中航工業與GE 都將放棄部分航電系統的研發、制造、銷售和售后業務,并將這些業務注入合資公司之中——GE公司將把綜合模塊化航空電子系統(IMA)民用技術全部轉移到合資公司;而中航工業除了以資金形式出資之外,還會再將自身民機航電技術進行整合,最終全面注入合資公司。
顯然,中航工業與GE的這次合作,不是僅僅針對某項具體的技術與產品進行合作,而是致力于被譽為飛機“神經系統”的航電系統的全面研發與制造,甚至還包括了后續的市場推廣與開發。或者正是因為此次合作空前的廣度與深度,所以使得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中美合作最為深入的一次。
航電系統技術一直是中國航空業的瓶頸之一,而此次中航工業與GE就航電系統的全面合作,有望使得中國在此領域獲得突破,從而獲得競爭實力的整體提升。盡管雙方合作剛剛展開,其他國家已經感受到了由此帶來的威脅。韓國《朝鮮日報》在對此項合作進行報道之時,就直呼韓國航空業將因此備受沖擊。報道之中認為,“搭載在中大型飛機上的噴氣式發動機和電子通信技術過去一直是中國航空產業最薄弱的環節”,而“中美成立航空合資公司后,如果GE向中方轉讓航空技術,中國的飛機開發日程表有望進一步提前”,如果“搭載GE航空技術的C919 如果按計劃完成,全球航空市場的版圖可能會重新改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除出口市場以外,根據本國航空的需求,可充分創造新的飛機市場。”
美國媒體則擔憂“GE此次決定會使美國的最新航空技術流入中國”。在《紐約時報》題為《GE試圖與中國共享波音787 技術》的報道之中,隱晦地對GE 的決定表示批評:“要想在中國展開事業,最大前提就是通用電氣等西方企業必須與中國共享技術和交易機密。此前,西方任何一家企業也沒有像航空業巨頭通用電氣一樣,積極向中國提供中國所追求的技術。”而中航工業與GE的合作的一種較為長遠的影響是:“隨著在全球航空航天業不斷取得進步,中國已經進入到大型商用噴氣式客機研制的競爭之中,也許有朝一日中國研制的噴氣客機能夠向波音和空客發起挑戰。”
相關圖片:C919大飛機內部很給力
這是3月7日在“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預展上展示的C919大型客機機艙。該客機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短程商用干線飛機,目前已經進入工程發展階段,計劃2014年實現首飛,2016年完成適航取證并投放市場。當日,“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始預展。新華社發(金立旺 攝)
在“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預展上展示的C919大型客機機艙。
C919大型客機內部座椅及相關設施
在“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預展上展示的C919大型客機機艙。
這是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展示的C919大型客機駕駛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