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國產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成本縮減20%
2010-11-24 11:23 來源:科學時報
【導讀:由北京市科委持續7年支持的科研項目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CBTC)今年邁出產業化的堅實一步——在北京軌道交通亦莊線、昌平線得到示范應用。該系統自今年7月在亦莊線調試運行至今,始終保持著極高的安全可靠性。】
11月18日,北京市科委組織媒體記者體驗亦莊線CBTC示范應用情況,先期感受了CBTC系統在自動運營、自動防護、自動監控等方面的諸多優勢。列車從亦莊站始發,途中駕駛人員僅需做一些簡單操作,列車基本處于自動行駛狀態;如遇前方車輛,該車可以自動檢測、調整與前車的距離;列車到站停靠一步到位,而不像其他控制系統在列車停靠時要作微調才能到位。
我國已具備完全自主的地鐵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
CBTC是一種采用先進的通信、計算機技術,連續控制和監測列車運行的系統,同時也是地面控制系統和列車間的雙向傳輸系統,區別于傳統的單向傳輸系統,具有擴展性好、施工維護簡單、傳輸方式優越等優勢。“這就像把固定電話換成移動電話。”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介紹,CBTC可以時刻精確掌握列車的位置,使最小運營時間縮短到90秒,從而極大地提高列車運能。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郜春海介紹,近年來,北京新建軌道交通線路基本采用CBTC技術,所需CBTC設備全部依賴引進。如2號線和機場線用的是法國阿爾斯通的設備,4號線用的是法國阿爾卡特的設備,10號線用的是德國西門子的設備。
“全部依賴引進,不僅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還處處受制于人。而且國外信號公司的技術和設備也不是完全成熟可靠的,往往運行維護成本更高。”郜春海說,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交通大學成立的專門從事CBTC系統產業化的實體公司。
據介紹,由國外引進的CBTC系統成本為每公里1000萬~1300萬元,國產CBTC系統成本可縮減20%~30%。
據悉,2002年,北京交通大學與相關單位以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開始籌劃自主CBTC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工程化和示范應用等問題。2004年,北京市科委啟動以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為核心的“基于通信的城軌CBTC系統研究”,從而拉開了分三期支持該項目的序幕。一期項目陸續攻克了CBTC系統的關鍵技術,完成系統集成測試,并研制出國內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BTC系統樣機。2007年,CBTC系統研究成果獲得二期支持,在大連快軌和北京地鐵進行了累計達5000公里的中試試驗,實現了研發成果向現場中試試驗的轉化。2008年,市科委啟動北京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核心技術研發及示范工程,利用政府采購“首臺套政策”,建設CBTC亦莊線示范工程。
隨著年內亦莊線的通車運營,亦莊線也成為我國第一條采用完全自主知識產權CBTC系統的線路,成為城市軌道交通國產信號控制系統發展的里程碑。
伍建民表示,北京市科委將在CBTC三期科技項目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第四期項目支持,重點研究包括信號系統在內的具有高安全性的全自動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以進一步提高系統安全性、縮短發車間隔、提高運量。
CBTC項目從籌劃至今歷時近10年,經過了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成果產生、樣機研制、試驗放大、工程化開發、示范運營及產業化的完整鏈條。伍建民認為,在技術創新鏈條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項目組織形式,是此次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的突出亮點。如在初期研發階段,項目的組織實施單位以高校為主,在中試階段以用戶單位為主體,在示范應用階段以建設單位為主體。此外,政府采購等各種資源、手段的有效利用,也對CBTC系統的成功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