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藍海” 讓自動化走得又快又好
2010-11-04 11:13 來源:中華工控網
導讀:沒有資金,技術便得不到應用;即使技術過硬,沒有資金,其產業化也存在“邁不開步”的問題。中國自動化行業發展的難題不是沒有成熟的技術,而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做研發、去創新,導致技術得不到產業化。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下,一些企業就通過“價格戰”來維持生存。
如何更好地創新融資途徑,成為當前國內自動化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借機上市融資便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埋頭苦干”專注自動化技術的精神要繼續保持,但更要有“拿來主義”的精神,一切有助于自動化發展的新事物都要“為我所用”。
自動化行業市場容量不斷擴大
受益于制造業產業升級,自動化領域市場空間廣闊。自動化裝備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而相關儀器儀表是實現自動化的重要載體,受我國國民經濟和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發展的影響,我國工業自動化儀器儀表行業增長較快,行業市場容量不斷擴大。目前,中國市場已成為國內外從業企業競爭的重點。
裝備自動化方面,我國裝備自動化需求超過 1000 億元,其中汽車行業對自動化裝備需求達到 500 億,高端自動化設備的進口依靠度較高。隨著汽車行業需求加大,勞動力成本上升,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采用自動化技術進行升級改造,降低成本。
節能降耗方面,中國發電總量的66%消耗在電動機上,有約1.015億KW的電機處在浪費運行狀態,而變頻器能使電機的能耗平均降低20%左右。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變頻器配置率不足10%,變頻器市場至少在10年以后才能趨于飽和,總體市場潛力為1200億元至1800億元。
電力設備方面,根據電力行業權威人士透露, “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將重點發展大電網和配電網,還將加強農網建設。加強配電端建設,意味著配電端電力設備市場將大幅擴容。同時,一旦智能電網技術核心獲得實質性突破,都需要大量更換原有電力輸送設備和配電端設備。中國電力聯合會相關人士表示,預計火力發電的需求還會增長。結合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的方針,如果煤電方式仍然繼續發展,那么火力發電企業必然要進一步提升環保指標,發電企業對環保設備的需求將持續保持旺盛。
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工業事業部負責人修德華對記者表示:“工業自動化行業市場前景廣闊, 2020年前中國的工業自動化行業增幅將保持在年均增長20%左右的水平,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工業自動化技術向更節能、更智能的方向轉變,以獲得更強的、可持續的競爭力。”
創新融資為企業創新注入活力
自動化控制系統是高科技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應用水平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制造業的競爭力,雖然國內企業在DCS市場上已經具備了相當強的競爭能力,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工廠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還在較大的程度上依賴跨國供應商, PLC就是一個突出的領域,中國企業通過數次的努力都沒能成功,今天,跨國品牌仍占據著大部分的市場。
沒有資金,技術便得不到應用;即使技術過硬,沒有資金,其產業化也存在“邁不開步”的問題。中國自動化行業發展的難題不是沒有成熟的技術,而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做研發、去創新,導致技術得不到產業化。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下,一些企業就通過“價格戰”來維持生存。
和利時集團副總、新聞發言人邵柏慶一語道出公司現今許多自動化企業的窘境, “想做的人沒有資金,有資金的人又不愿投入或者沒技術沒經驗。”
如何更好地融資,成為當前國內自動化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借機上市融資便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埋頭苦干”專注自動化技術的精神要繼續保持,但更要有“拿來主義”的精神,一切有助于自動化發展的新事物都要“為我所用”。讓我們來看看如今已經上市的自動化企業吧,從中我們不難看到上市給自動化企業帶來的發展機遇。
國電南瑞通過上市融資,決定擬投資13,000萬元新建智能配電網技術研發中心及公司總部項目,產業布局呈一體兩翼。即以中國(南京)電力自動化工業園(國電南自總部新模范馬路38號)為龍頭,以國電南自(江寧)高新科技園、國電南自(浦口)高新科技園為兩翼;以“三足鼎立”的發展模式致力于打造電力自動化產業、新能源及節能減排產業、智能化一次設備產業三大業務板塊,使公司步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
目前已是國內變頻器品牌第一的英威騰借上市之機,突破國外品牌的封鎖,積極開拓國內變頻器市場,“做一個中國變頻器品牌的世界夢”,在 5到10年內,非常有信心在中國市場超越他們。
同樣,開啟資本市場大門的科遠股份,資本之旅正式揚帆起航,迎來了嶄新的發展篇章。“隨著科遠新園區的建成、募投項目的逐步達產以及公司幾個重點培育產品的逐步投放市場,今后幾年,科遠股份將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通道。”
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技術導向型配電設備及控制制造商北京科銳系搶占發展先機,用上市募集到的資金供技術研發,以期在智能電網全面建設階段和完善提升階段獲得快速發展,為實現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目標奠定硬件基礎。
大連智云募集的資金將投向"大連智云技術中心及配套建設項目"及"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用于做大做強公司現有主業。項目建設期滿后第1年新增營業收入9,600萬元,新增凈利潤2,131.69萬元,第2年及以后年度年均新增營業收入12,000萬元,年均實現凈利潤2,664.61萬元,投資利潤率26.64%。
堪稱中國機器人“第一股”的新松機器人成功登陸深圳創業板,邁出了“機器人”走入資本市場做強做大的歷史性一步。新松公司成功登陸創業板,為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拓寬融資渠道、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
“我們計劃三年上市。”身上技術味很濃的力太科技CEO李善通說。“將來的公司我控不控股都無所謂,只要能把中國制造業這塊干起來,我股份哪怕是1%也沒關系。實際上,中國肯定不能再依靠勞動力優勢去生產,有了這個信息化以后,大量數據都被我采集上來,管理人員去分析數據,來改善我們的生產,包括生產裝備和生產管理。”(文/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