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數字化嘗試:夢想走進現實
2010-10-14 09:5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早晨起床后,63歲的李志全有點頭暈,和往常一樣,他走到50米外的村衛生室測量血壓。
檢查結果很快通過終端一體機上傳進入了李志全的個人健康監測檔案和鄉衛生院系統,2個小時后,李志全在那里有一個通過村衛生室數據平臺預約好的全面體檢。不止如此,事實上,在他去鄉衛生室的時候,鄉衛生院的醫生已經通過當天早上接收的測量數據對他進行了一周的血壓對比分析。
十年前,這一幕曾經是教科書中對于未來社會數字化的美好構想;十年后,在中國北方的某個農村,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樣本”唐山
李志全是河北唐山豐南區小岔河村的一個普通村民,和那些對村衛生室的新設備還有點神秘和畏懼的鄉親們不同,每天堅持來免費量量血壓,查看自己血壓的高低已成為他現在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9年2月,唐山市正式啟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動,除在全市范圍內的健康城市建設外,小岔河村更進一步成為數字化健康社區建設的樣本,李志全和他的鄉親們成為了第一批“健康城市”的集中體驗和受惠者。
在近日召開的階段性總結會議上,衛生部副部長尹力對唐山“健康城市”給予了高度肯定。而來自公共衛生界的評價更看重的是,這種源于衛生保障的行業倡議,在回歸政府主導推動后,終于找到了城市健康發展的正確思路和幸福指數提升的根本。
“健康城市”概念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面對21世紀城市化給人類健康帶來的挑戰而倡導的行動戰略。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唐山群眾健康的知識知曉率達到了70%,健康行為形成率達到了60%,全市建成了3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0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形成了城鄉居民就醫15分鐘服務圈,并同時完成了“一縣一文化廣場、一鄉一文化站”。2009年投入5500萬元為城鄉居民體檢92.4萬人,建立健康檔案91.3萬份,制定健康計劃91萬份,并對體檢查出的21.38萬慢性病人實施了及時有效干預。
而衛生部副部長劉謙也在近期公開建議,各地應該將區域內居民健康狀況納入政府政績考核內容。實際上,北京、唐山、廣州、重慶、長春、南寧等城市都已相繼開展了健康城市建設活動。
數字夢想
劉積仁就是在這個時候走進唐山的。
作為東軟集團的董事長,劉積仁掌握的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醫療IT解決方案提供公司。“當我在德國慕尼黑和紐約中心花園看到很多人身上帶著各式各樣的傳感器收集信息、指導他們生活的時候,我就知道,不能再浪費資源了,要把這些信息整合起來,發揮它們該有的作用。”劉積仁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在對于目前醫療需求和供給的社會現實理解上,唐山市政府和東軟找到了契合點,政府投入永遠是有限的,在單純財力之外,有一些改變是可以依靠技術升級實現的。
在美國,醫療支出目前已經占到了GDP的17%,仍遠未覆蓋所有人口;我國這一數字現在維持在5%上下,但問題在于,我們還有高于美國3倍多的人口,未來能有多少財力來支撐這筆龐大的支出?
另一方面,物聯網技術、傳感技術的發展,都使得過去做起來很困難的事情今天變得更加容易。
更重要的是,在新一輪深化醫改方案中,國家把衛生信息化建設列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支撐之一。
記者了解到,東軟計劃在唐山建立一個大的平臺,基本定義為實現對個人健康的監控、醫院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衛生服務系統間的信息建設。
對這一平臺的建設前景,劉積仁的描述是,“既能監測個人身體信息,也能避免醫院間重復檢查的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地區的居民健康數據檔案,并幫助相關部門合理分配資源,以便科學決策。”
截至目前,唐山市已經在第一期工程的100個行政村內安裝了東軟的一體機,這種集各種日常健康檢查于一體的終端儀器通過內部的龐大數據庫和傳感器實現身體檢查、健康咨詢和數據進一步上傳,“比如有人檢查發現血壓偏高,終端上不僅會顯示出最近比對的數值高低,也會根據他的年齡和其他身體狀況給出個性化的建議,而后面的健康規勸往往在這時候的效果最好。”劉積仁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借助貫通數字化,工作人員可以隨時切換觀察各區縣居民健康狀況分析,比如,在頁面上顯示今天高血壓異常人群和低壓異常人群,并形成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居民健康檔案,以及疾病譜分析。
目前東軟正在海南、鞍山、鄭州、沈陽等地推進數字化健康城市建設進程,大概有600家較偏僻的縣級醫院,連接了幾個大的城市,比如廣州、上海、北京的三甲醫院,內蒙古醫院上午做的彩超,下午就有上海的專家給出評斷。
“不是通過建設更大的醫院、投入更多的醫生來解決現有的醫療問題,而是通過整合現有的資源,在節約資源的同時,也使優質資源盡可能向欠發達地區傾斜,這是我們覺得很驕傲的事情。”劉積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