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科技服務產業是大趨勢

2010-10-11 13:50 來源:科學時報

  提及上半年和全國政協科協界委員到江浙一帶就“企業院士工作站”所作的那次調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仍顯得十分興奮。

  作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委員會2009年重大咨詢項目之一“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項目組的組長,歐陽鐘燦用“震撼”一詞向《科學時報》記者形容了那次考察的感受。

  所謂“震撼”,是他從來沒有如此真切地感受過企業對技術的強烈渴求:在浙江,一些企業不僅抓住了已經成熟的科研成果,還瞄上了正待開發的科研項目;在江蘇,為吸引更多的關鍵技術與產業結合,上百家“企業院士工作站”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

  歐陽鐘燦認為,這些感受和見聞對項目組撰寫咨詢報告有很多啟發;而最重要的啟發,就是要想辦法讓科技人員更多地關注產業技術需求,關注科技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所能提供的支撐作用。

  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

  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科技的顯示度從沒像這兩年如此突出。

  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2009年11月,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指出:中國要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創成果。

  2009年3月,科技部、教育部、國資委、中科院、中國科協等七部委聯合召開會議,號召組織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深入一線、服務企業。

  這些信號所釋放的,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科技與經濟互動規律越來越深的把握;而體現在戰略與舉措上,就是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中,賦予科技界更加緊迫的歷史使命。

  事實上,在為經濟轉型提供科技支撐方面,科技界正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我國科學技術經過了很多年的發展,高水平的論文產出不斷增加,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左右,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80%的轉化率差距甚遠。”歐陽鐘燦說。

  令人欣慰的是,科技服務產業升級換代、促進經濟轉型正在科技界達成更多共識。“我國現在很重視這一問題,‘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院士重大咨詢項目正在圍繞這一話題展開,也是希望能形成一些前瞻性的建議。”歐陽鐘燦表示。

  “需求”加“技術”產生的效益裂變

  可持續發展理念正深入人心,一系列以節能減排、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等為著力點的產業政策及市場驅動,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真正在科研人員身上打起主意;而擁有中國最高學術稱號的院士群體,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將自己的科技成果與地方產業需求結合起來,為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云龍鎮,是多家精密鑄造企業聚集的地方。寧波浙東精密鑄造有限公司也位于此地,但與其他企業有所不同的是,它一枝獨秀,穩居世界同業排名第三。

  “企業發展良好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重視科技的作用。”歐陽鐘燦分析說,該公司的4條企業宗旨中有一條就是“以科技為動力”,它們從1997年開始便從清華大學獲得轉讓科技成果,又在2008年成立了公司“院士工作站”,合作院士為中科院金屬所李依依。

  在挖掘機斗齒關鍵制造技術領域,寧波浙東精密鑄造有限公司與李依依合作,并同中科院金屬所就合作培養研究生、建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達成合作協議。目前,該公司的院士工作站有兩項研究項目,其中“超高硬韌性耐磨鑄鋼研究與制造技術”項目已進入生產,打破了美國壟斷。

  其實,在江浙一帶,與寧波浙東精密鑄造有限公司類似的高新技術企業院士工作站還有很多,寧波東方集團是另一個典型案例。該企業的主要產品是海底電纜。為解決220kV海底電纜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它們找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崇祺。在這里,黃崇祺領銜的專家團隊與企業研究院共同研發出國內首根110kV光電復合交聯海底電纜,并共同承擔完成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20kV及以下光電復合海底電纜和海底交聯電纜及生產裝備開發項目。就在《科學時報》記者發稿幾天前,中國第一根220kV交聯海底電纜在寧波東方海纜專用深海碼頭裝船啟運。至此,寧波東方集團已經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海纜研發、生產基地,生產規模穩居世界第三。

  中國工程院院士韓英鐸團隊與江蘇省揚中市南自通華集團的合作可謂幾經周折,從最初只是“看看情況”,到后來尋求積極合作,是“為產業升級作點切實貢獻”和對院士專家求賢若渴的真誠感動了對方。目前,雙方就大功率電力電子技術合作研究的“MW級直驅風電機組柔性并網變流器”產品樣機已開發完成。而在此之前,MW級大容量風電變流器的核心技術一直由ABB、西門子、GE等國外公司壟斷。目前,南自通華集團的產品已銷往中國航天萬源集團,預計可形成年2.6億元的銷售收入。

  “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很看重研發,并且積極尋找科研人員來為企業提供服務。”歐陽鐘燦認為,正是這樣的理念帶動了江浙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打造科研產業對接新模式

  企業追求產業升級,一條重要途徑是與科研人員合作。歐陽鐘燦認為,技術可以為生產服務是企業所看重的;而如何促進企業與科研人員對接,中國科協最早推動建立的“院士工作站”模式十分有效。

  2008年,中國科協開始在全國逐步建立院士工作站。

  “這其中有兩種模式,一種是‘1+1’模式,一個院士對一個企業;另一種是‘1+X’模式,在地方工業園區中建立院士工作站,服務多個企業。”歐陽鐘燦介紹。

  就是這樣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將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產值。“院士工作站并不是只有院士一個人在工作,而是這名院士所帶領的整個團隊在為企業服務,效果非常好。”歐陽鐘燦評價道。

  另一方面,省市、區、縣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程度也決定了對接成效的大小。

  “浙江建立了24個院士工作站,已有34名院士進站工作;而江蘇已經建立了100多個院士工作站,300多名院士進站工作。”歐陽鐘燦介紹說,江蘇省和浙江省政府都特別重視科技與產業的對接,都為此專門下了文件。

  歐陽鐘燦認為,這樣的方式已經得到政府和企業認可,如能把這種模式推廣開來,就會讓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多一條路可走。

  產業需求引導科研方向

  不久前,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有引進人才的需求,歐陽鐘燦的一名學生幸運入選。

  “我的這名學生在德國做了5年科研,只發表了一篇文章,但與以往研究院所引進人才不同的是,納米中心更看重他的應用技術工作。”歐陽鐘燦說。

  遠場光學顯微鏡是眾所周知的科研儀器,但其分辨率阿貝極限0.2微米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科學發展的需要,傳統的顯微技術近年逐步發展跨入分辨幾個納米的時代。

  “這個學生在德國的5年中,參與了顯納鏡(Nanoscope,超高分辨率熒光顯微鏡)的研制工作,并最終親手把其搭建出來。”顯納鏡可以突破阿貝極限,將觀測帶入納米時代。歐陽鐘燦認為,納米中心看重的就是這個學生掌握的先進技術。現在,這個學生已經在中心開始搭建顯納鏡。

  從這個事例不難看出,我國科研機構在人才需求上,已不僅僅是追求論文數量的提升,現在,任何有創新性的應用研究都將受到格外重視。

  如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在紀念“973”基礎研究計劃10周年講話中所提出的:“過去我國基礎研究的論文導向,將轉變為應用導向。”

  歐陽鐘燦十分贊同這個觀點:“我國科研人員有4000萬,科研論文的產出也越來越多。可以看到,國家對研發的投入在不斷增加。可是,很多科研人員心里都有一桿秤,那就是對國家產業發展的貢獻還是太少。”

  如果今后我國科學界仍以論文數量作為評價機制的重要指標,則“走的還是老路,是行不通的”。歐陽鐘燦直言不諱:“現在科學家寫論文,寫一篇可以為很多項目交差,我們這么多的科研人員,不能全部都在整天寫文章、報獎。”

  在撰寫“基礎研究與產業研究”的咨詢報告時,歐陽鐘燦表示將會往應用導向上引導。

  “今后,我們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原創性工作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我們的咨詢報告會告訴其他科學家,應到產業的第一線去做工作,為國家產業發展作貢獻。”他說。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