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帶給人類的三點啟示
2010-10-09 17:15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暑期來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學生又迎來了夏季“學術大餐”。中科院院士、化學家白春禮面對莘莘學子卻講起了科普,介紹化學發展的真諦,剖析化學學科的未來趨勢。
7月9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階梯一五”教室座無虛席,白春禮開始上課了。坐在他面前的研究生中,有學化學的,有學化工的,也有學材料的。“今天不是給同學們講太高深的化學前沿科學,而是講一堂科普課——化學:發現與創造的科學。”
“火藥是從中國經阿拉伯傳入歐洲的,但其威力較小,又不易引爆。1864年,被認為是‘科學瘋子’的諾貝爾發明了雷管——雷酸汞引爆裝置,這是黑火藥發明后炸藥科學上最大的進展。這一發明被廣泛地用于工程建設、采礦等行業。”白春禮告訴同學,百年化學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就是化學是帶來重大發明創造的中心科學。
白春禮指出,化學支撐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給我們的第二點啟示,石油的開采、核技術的應用、電池的發展、航空材料的制造等都是例證。第三點啟示是化學引領了相關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在化學理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等多個分支學科。20世紀中期以后,化學與生命、材料、能源、環境、信息等學科交叉融合,又催生了生物化學、材料化學、環境化學等眾多新興的交叉前沿學科。
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白春禮從化學與人類生活、中國化學進展、百年化學啟示、未來化學發展趨勢等方面,向研究生們全面講述了化學這一基礎學科的“前世今生”。
在談到未來化學發展的趨勢時,白春禮對同學們說,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世界各國可獲得的自然資源和所擁有的環境容量,與越來越大的需求相比,變得越來越緊缺。從源頭上消除污染、節省資源為核心的綠色化學,必將引起化學化工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做法截然不同,綠色化學是從源頭上消除污染、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更高層次的化學,它要求合理地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白春禮的講課,是中科院研究生院2010年夏季學期“納米與生物技術前沿系列講座”的其中一部分。該校每年的夏季學期,都有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在內的著名科學家登臺授課。在今年為期5周的夏季學期中,共開設了256門課程,58位兩院院士、近200位“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及“長江學者”將參加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