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百年日立因“綠”彌新

2010-08-13 10:38 來源:商務周刊

    日立中國總代表大野信行的辦公室位于北京發展大廈的日立(中國)有限公司總部正中。這個以黃色為主基調的房間大約30平方米左右,四周擺放著幾盆一米高的綠植。更為巧合的是,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當天,大野信行系著綠色領帶,西裝領上的徽章圖案也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大名鼎鼎的“日立樹”。

  這些似乎是在暗示日立對于“綠金”的重視程度。“環境”正是今后三年日立發展的三大關鍵詞之一,其他兩個關鍵詞分別為“全球”和“融合”。自去年4月就任日立中國總代表兼日立(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來,大野信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應該就是進一步強化了與中國發改委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合作。

  在2009年11月8日召開的“第四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日立與國家發改委簽訂了《關于資源循環與低碳經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在原有的階段性成果基礎上,下一階段雙方將把合作領域擴展到水處理和其他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太陽能、風能、智能電網等新能源領域。日立也是第一家與發改委簽訂相關備忘錄的日本企業。

  今年3月19日,“國家發改委與日立公司綠色經濟技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辦。2007—2008年,日立與發改委已經聯合召開了三次關于節能環保的技術交流會。由此帶來的實際成果,是日立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別與云南省和寧波市合作開展的節能環保示范項目。

  大野信行透露,目前日立正在與國家發改委共同選定開展新示范項目的城市。“現在已經不再是直接將產品引進中國就萬事大吉的年代了,除了一小部分產品,更多的產品需要與中國當地的機構進行合作才能完成。”他感慨到,“我們一定要加強與中國政府、地方政府、大學和企業間的合作,進一步融入到中國的社會和市場中。”

  2010年恰逢日立創立100周年。在走向新百年的過程中,日立的重心是要從綜合機電轉移到建立穩定的收益構造。而日立所謂穩定的收益部門,則是由信息通信系統與電力系統、環保和交通系統等基礎設施構成。

  去年4月,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日立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川村隆提出了“社會創新事業”戰略。具體來說,日立將利用同時在“社會基礎設施”和“信息通信”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在信息通信系統、電力系統、產業/交通系統以及城市開發系統等領域,將傳統的社會基礎設施產業與IT相融合,形成創新。2010—2012年,日立將集中投資1兆日元(約合100億美元)用于上述社會創新事業,這一數字占到了日立未來三年資本支出的70%。

  同時,日立希望通過“社會創新事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而他們制定的長期規劃《環境構想2025》也為其環境事業確定了明確目標,即到2025年度力爭實現年減排1億噸二氧化碳,其中發電等能源供應領域計劃減排7000萬噸、產業/交通/生活等能源消費領域計劃減排3000萬噸。

  與諸多跨國巨頭一樣,日立轉型的重要支點是中國。目前,日立有42%的出口和銷售來自于海外市場,日立計劃用三年時間將這一比例提升到 50%,而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已經占到日立全球的11%,未來目標是把這個比例提升到20%。

  在大野信行看來,日立(中國)已經在三個領域逐步建立了優勢并將深入發展下去,分別為電梯領域、以挖掘機為主的建筑機械領域和面向新干線、動車等的電氣產品領域。接下來,日立還將強化6個方面的業務:首先是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等在內的新能源領域;其次是智能電網;第三是水處理系統;第四是家電回收利用,包括為中央或地方政府建設家電回收再利用工廠提供咨詢服務、對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以及建立合資工廠等;第五是城市交通系統,尤其是運行管理系統;第六是以節能型數據中心為核心的綠色IT。

  日立已經展開了相關行動。今年5月份,日立與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將為天津生態城的智能電網合作開發、家居節能系統、電動汽車充電管理系統等環保型城市設施建設提供各種先進技術以及相關的解決方案。7月1日,日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營業。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繼日本、歐洲、北美后第四個日立全球咨詢業務體系核心地區。

  “我們要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提供既有良好性能,又兼備經濟性、易用性的產品與技術,并且盡量在中國本土進行研發和生產。同時,我們要加大IT、與二氧化碳減排相關的設計開發等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力度。”大野信行說,“這些工作我們都希望能夠盡量與中國企業合作進行。”

  日立中國的“變”與“不變”

  ——訪日立中國總代表大野信行

  《商務周刊》:日立發展史上曾經遭遇過多次沖擊,比如最近20年就先后有互聯網與半導體市場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現在,各界的關注點則集中于“綠色”,這又意味著一個外部環境的大變化。在日立成長為今天的百年歷程中,有哪些經驗可以應對這些變化?

  大野信行:對于日立來說有兩個因素,即“不變”和“變”。不變的是百年來日立的創業精神,即“和、誠、開拓者精神”,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此外,要與利益相關者,比如股東、銷售公司、工廠和相關政府和社區等,建立起信賴、友好的合作關系,這也是我們牢記于心的不變準則之一。但日立的百年發展史也有一些在不斷變化的東西。隨著時代的變遷,為日立做出最大貢獻的事業領域并不相同:日立創業初期,重電業務是重點;在家電化風潮中,日立的電視、冰箱和洗衣機出口到全世界;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電腦、通信、半導體成為日立的業務重點;現在,我們又在重點發展社會創新事業。這既是日立的最大特點,也是日立在中國市場能取得發展的一個要點。

  《商》:那么,您如何判斷中國節能環保市場的特點?

  大野信行:首先,中國有13億人口,市場規模很大,而且中國很可能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次,中央政府有很強的指導力,地方政府有很強的執行力,兩者會形成一種相乘效應,我們預計將有很多環保項目會同時展開。此外,近幾年來,中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對節能環保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今后環保問題會越來越深刻,大家也會越來越關注。

  《商》:圍繞社會創新事業,日立如何在與全球戰略保持一致的同時,又對中國市場有所針對性?

  大野信行: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市場之一,因此不能將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分割開,而我們在中國的經驗也可以對外推廣。日立提出了“定位于國際,著眼于當地”,這實際上是說,我們在戰略層面上要與國際形勢相統一,但又要將其轉化為符合當地實際的形式。

  從產品角度來說,日立引入中國的有兩大類產品,一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產品,二是具有普及性的產品,即擁有最好的性價比。從人才角度來看,日立有個重要特點,就是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會為被錄用的當地優秀人才提供研修機會,通過工作使他們獲得自身的提高,然后把他們放在公司的重要位置上,日立還在不斷加強這樣的人才化戰略。此外,要在中國市場立足,我們就一定要加強與中國政府、地方政府、大學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同時,要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使我們得到中國社會的認可和信賴,進而融入整個社會。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