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優賢院士:學過程控制 要練好“三條腿”“三工具”
2010-08-12 09:53 來源:浙江在線
第21屆中國過程控制會議于8月7—8日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舉行。來自中國控制領域的4位院士、4位國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的入選專家和450余名海內外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什么是過程控制?學術的定義是為達到規定的目標而對影響過程狀況的變量所進行的操縱。簡單地說,就是工業過程自動化。過程控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孫優賢院士笑稱,“抽水馬桶就是最原始的過程控制。一拉把手,閥門開,沖水、注水,到最后閥門關閉停止注水,這就是過程控制。”
從各類傳統和先進的制造業到電力、核工程、航天航空航海等等行業領域都少不了過程控制。而一套好的控制系統可以提高效率,節約能耗。譬如,一個優化設計的抽水馬桶,就可以幫助人們節約自來水。
本次會議主要圍繞國內外過程工業領域重大發展戰略,探索如何推進過程工業信息化、自動化,發展低碳、降耗、高效制造業,整體提升我國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發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會上,孫優賢院士指出,我國的過程控制水平雖然進步很快,可是與國際先進水平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高端領域,“我國一般的生產系統以國產的過程控制設備為主,重大工程則90%依賴國外,大型、超大型、高速、超高速的工程更是100%引進國外的了。”
孫優賢院士還給過程控制專業的學子提出了要練好“三條腿”和“三個工具”的要求。生產工藝、自動化、儀器儀表是孫院士口中的過程控制“三條腿”,“搞過程控制必須要懂生產工藝,自動化則是控制系統的理論,而沒有高端的儀器儀表,就沒有高端的過程控制,所以這是過程控制的‘三條腿’。” “三個工具”是指數學、計算機和外語。“學好過程控制的這六樣,就可以說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據悉,大會組委會共收到有效投稿論文554篇,經過40余位專家組成的審稿委員會的認真評審,正式錄用論文218篇。會議還評審產生了張鐘俊院士基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