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結構和技術進步正為江蘇省帶來新的綠色空間
2010-07-14 15:24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江蘇省對能耗總量進行細化解析,發現全省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63家企業,全年能耗約占全省工業能耗的31.5%,占全社會能耗的25.6%;列入省百家企業節能行動的107家企業,全年能耗約占工業能耗的19%,占全社會能耗的15.5%。兩者相加,170家企業的耗能幾乎占了全省工業能耗總量的一半。對耗能大戶進行精細管理,使其成了節能大戶,并仍有很大潛力可挖。而在未來,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帶來的節能減排空間,將永無止境。
給耗能“第一方陣”多壓擔子。“十一五”期間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20%,今年下降4%。這兩個數字十分簡單,但分解開來,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而實現關鍵目標,不可能遍灑花露水,需要將有限的資源放在刀刃上,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項目,都要優先投向重點企業和領域。
工業企業能耗占全省總能耗的80%,按年耗能5000噸標煤的標準,全省有2600多家企業屬于“重點能耗企業”,實際運行中,電力、石化、建材、鋼鐵、紡織、造紙等行業的企業年耗能遠遠超過5000噸標煤,按年耗能18萬噸標準煤和6萬噸標準煤,國家和省里分別劃定了“千家企業”和“百家企業”,它們成為全省節能降耗的“第一方陣”。
循環經濟、技術改造、強化管理,讓江蘇很多重點耗能企業從中受益。2004年生產1噸鋼要購買497千瓦時電,到2009年只需買280千瓦時電。而投入16億元實施的五大節能技改項目,讓南鋼的噸鋼綜合能耗從2005年的770千克標準煤降至今年一季度的695千克標準煤,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8萬噸。節能降耗看似花費了很多成本,但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N:節能降耗抓大不放小
工業能耗降了,還需實行“1+N”的模式,實現交通、建筑、公共機構等領域的能耗同步下降。先看一輛車。如果做除法,每輛車的能耗確實不起眼;如果做乘法,全社會車輛的能耗就不得了。省交通廳列出一組數據:全省公交車2.8萬輛,5.8萬輛出租車,消耗的汽油超過100萬噸;除去出租、公交,57.7萬輛營運車年消耗汽柴油68.6億升;4.4萬艘船舶,年耗柴油150萬噸。節能空間很大,難度也不小。交通節能,讓每位車主都做到節能降耗,這才是關鍵所在。政策層面,全省正在加強車輛用油定額考核,執行車輛淘汰制度,引導使用節能環保型和清潔能源汽車,推進不停車收費等。再識一棟樓。南京鋒尚國際公寓,被譽為“保溫瓶”式的高科技節能住宅,房間里一年四季春意融融——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室溫常年保持在20℃至26℃之間,能耗只是普通住宅的1/5。專家指出,再好的節能產品也是耗能的,如果建筑師把采光、通風等環節設計得更加合理,加之良好的施工,就將是一座很好的綠色建筑。這方面,江蘇省新招不斷:新建12層以下住宅必須統一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廣新型墻體材料。
公共機構不僅是節能的一大重點,還應為全社會節能做出示范。而公共機構建筑多為老舊建筑,節能難度較大。江蘇省制定出臺了公共機構能源統計、能源審計和能耗分項計量等措施,開展能耗分項計量試點和既有辦公建筑能源審計,推進節能改造。今年,全省公共機構能耗要在去年基礎上再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