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國之路
2010-07-14 14:42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剛剛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我國未來10年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
未來十幾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未來10年我國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標如何確定是編制《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我國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加具體、詳實的要求:
————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人才資源總量從現在的1.14億人增加到1.8億人,增長58%,人才資源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才素質大幅度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0%,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4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28%。人才的分布和層次、類型、性別等結構趨于合理。
————人才競爭比較優勢明顯增強,競爭力不斷提升。人才規模效益顯著提高。在裝備制造、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財會、生態環境保護、新能源、農業科技、宣傳思想文化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
————人才使用效能明顯提高。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環境基本形成。人力資本投資占GDP比例達到15%,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3%,人才貢獻率達到35%。
規劃編制工作首席專家、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研究員楊偉民說,“人才發展要緊扣國家發展總體戰略。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把我國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形成與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基礎。”
實現人才強國戰略,把中國建成世界人才強國,應該如何理解?
從人才規模方面看,中科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說:“要成為世界人才強國,就得具備一定的人才資源規模。從體量上說,我國已是人才資源大國了,進一步建成人才強國將是未來的趨勢。”有關研究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人才資源總量已達1.14億人。預計到2020年,我國人才資源總量將達到1.8億人,居世界前列。
從人才素質方面看,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認為,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必將為人才大量涌現特別是整體素質的提高奠定很好的基礎。上海交通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石金濤表示,衡量人才隊伍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看是否擁有大量的專業人才,我國現在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占人才隊伍總量已超過40%,今后還應有所發展。國家統計局統計專家王文穎分析測算后得出結論:2007年,我國主要勞動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8.6%,到2020年將達20%,接近部分經合組織(OECD)國家水平。
從人才效能方面看,武漢工程大學原副校長桂昭明教授通過對人力資本貢獻率,以及從人力資源貢獻率中分離出人才資本貢獻率的測算,認為建設人才強國的目標可行:1978—2007年間我國人才資本貢獻率約為17.03%,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到2020年,這一數據有望達到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