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太陽能飛機啟動環球飛行 中國或是第一站

2010-04-09 11:29 來源:成都商報

世界首架太陽能飛機


  載1人飛千米高翱翔90分鐘

  起飛了!!HB-SIA第一次飛上了天空!我們終于迎來了這一時刻!它的起飛過程是如此流暢、姿勢如此優美!瑞士探險家貝特朗·皮卡爾和伯特蘭正望著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皮卡爾問他,“當看到你的太陽能飛機終于真正翱翔在天空中時,你是什么感覺?”伯特蘭回答說:“我的眼中充滿了快樂的淚水,終于看到它起飛了!它是如此安靜、如此柔和。”

  試飛:真正意義上的上天

  世界上第一架完全依靠太陽能、可實現晝夜不間斷飛行的“陽光動力”飛機,在瑞士當地時間7日測試飛行成功。

  在7日的試飛中,太陽能飛機成功地上升到了大約1600米的高度,飛行速度超過了30英里每小時,駕駛員測試了幾次轉向,感覺“非常完美”。

  測試飛行時間長達90分鐘。另外一個重要的測試內容是著陸,在空中經過減速之后,測試人員通過飛機前部的攝像機搜集飛機的空氣動力數據,以設計飛機著陸的各種姿態和操作。

  按計劃,“陽光動力”飛機有望于 2012年實現環球飛行,而中國則有望成為出發點。另據“陽光動力”公司媒體經理透露,在低碳成為上海世博會最熱門的話題時,這架真正意義上的“零碳”飛機,也將通過模型以及飛行短片等形式,在中國館、瑞士館、比利時歐盟館里展出。

  去年,“陽光動力”飛機進行了首次測試飛行,然而,那次飛機只是在瑞士的一條跑道上以9.26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滑行了2000多米。因此,相比于上次"跳蚤式的蹦跶",7日的測試更被業界視為對太陽能飛機真正意義上的一次考試。

  零碳:航空業的終極目標

  這架名為“陽光動力”的飛機由一批熱心環保事業的瑞士科學家、工程師和探險家傾力打造而成,共耗資7000萬歐元。他們希望飛機能夠徹底擺脫對石油燃料的依賴,僅憑陽光便實行晝夜連續飛行。

  操縱太陽能動力飛機是一個極端困難和高風險的工作。因為在過去還沒有如此大翼展卻又如此輕的一架飛機能夠成功上天。“陽光動力”媒體經理瑞秋透露,一個專業團隊一直在日以繼夜的調整測試目標,以求把風險降到最低。

  環球飛行中國可能是第一站

  媒體經理瑞秋告訴記者,如果測試成功,公司將在今年夏天展開連續36小時的首次晝夜飛行,而這將創造歷史!“因為過去雖然也有過太陽能飛機的出現,但沒有一架可以實現真正的晝夜飛行。”瑞秋還表示,“陽光動力”將于2012年踏上備受期待的環球之旅。根據計劃,它將以70公里/小時的均速在20~25天內經過中國、歐洲、美國等地上空。“而且中國有望成為這次環球飛行的起點站,‘陽光動力’公司還就機場設施等問題與中國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國際航協也對太陽能動力飛機持積極態度。”

  參展世博推廣低碳概念

  瑞秋還透露,“陽光動力”公司還將把低碳環保的概念以及太陽能動力技術推廣到上海世博會上。“雖然真機不會抵達上海,但我們將把相關的文字介紹和圖片放在中國館、瑞士館、歐盟館的比利時展區。此外,我們還將帶來一個1:4的飛機模型,翼展可長達16 米。”瑞秋表示,“陽光動力”公司希望能在展館內設置大屏幕,將飛機進行夏季晝夜試飛的視頻在館內向來自各國的人們播放。

  此外,瑞士著名冒險家、“陽光公司”總裁波蘭特·皮卡德和首席執行官安德烈·博爾施博格都有望親臨世博會現場。屆時,對喜歡航天科技以及關注低碳能源的中國朋友都可以與這兩位冒險家交流,親身感受世界上首架太陽能飛機的魅力。

  解剖太陽能飛機

  空客的翅膀 汽車的重量

  2003年,兩個瑞士人希望制出一架完全靠太陽能驅動的飛機。經過一個70人的小組6年的緊張工作、計算、模擬和測試后,他們完成了這架史無前例的飛機,并將其命名為“陽光動力”。如今,波蘭特·皮卡德和安德烈·博爾施博格要讓這架飛機飛遍全世界。

  真正實現晝夜飛行

  從外形上看,“陽光動力”飛機并無任何出奇之處。實際上卻凝聚了無數最新科技成果:機身由超輕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翼展長達 63.4米,堪比一架波音747-400。然而,擁有如此大翅膀的飛機,即使包括飛行員在內,其重量亦不超過1600公斤,僅相當于一輛普通家用汽車,只需兩個成年人便可將其骨架抬起。

  整個寬闊的機翼上裝有的11628塊太陽能電池板,能為4臺發動機提供充足的動力,每臺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0馬力。每塊電池板都擁有一個數量超過200個的電池集群,只要有一個電池罷工,整塊電池板就會變為廢鐵。

  白天,“陽光動力”可以上升到9000米的高空,以平均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進行飛行,再將多余的太陽能電力儲存到高性能蓄電池中。到了晚上,重達400公斤的聚合鋰電池把白天的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可供飛機夜間持續飛行8小時。由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具備耐熱性高的優點,飛行員可將白天飛行高度保持在8500到9000米之間,從而達到最佳的空氣動力學效率和太陽能利用率。到了晚上,飛行高度逐漸降至1500米左右,也可以降少電量,日出之后,飛機才重新回到高空進行“充電”。

  環境惡劣 儲能成難題

  為了提高安全系數,項目小組為飛行員提供了一系列高科技裝備。例如后者專用的智能馬甲不僅具備防寒功能,而且與導航設備相連。一旦飛機與預定航向偏離5度以上,馬甲便會發出強力脈沖以喚醒沉睡中的飛行員。因此后者可以隨時進入深度睡眠,而不必擔心安全問題。此外,電池組表面的保溫層可以阻止熱量散失,從而確保蓄電裝置在8500米高空、零下40攝氏度的惡劣環境中維持正常運行。

  “陽光動力”首席執行官安德烈·博爾施博格透露,當前飛機使用的光伏面板,轉換效率大約為20%,飛機必須飛到9000米的高空才能吸取足夠的光熱。如果進行環球飛行,當處于北半球夏天,日照時間更長,但由于太陽升降期間與地平線形成的角度偏低,光伏面板其實無法在整個白天都吸取到光熱。“有長達14個小時是需要使用電池飛行的,若電池有問題或儲能不足,飛機不排除自9000米高空墜毀的可能。”此外,目前飛機的設計時速遠低于噴氣飛機的時速;此外其座位也被戲稱為“經濟艙”,只能做45度角的調整。

  因此,即使在2012年實現環球飛行,要真正令太陽能飛機商用化,也還是前路漫漫———“陽光動力”的翼展已經大得如同一架波音飛機,卻仍無法承載駕駛員以外的乘客。要么太陽能電池得到新的發展,使得動力得到增加;要么改造所有機場保證其起降。這或許才是飛機作為太陽能應用的終極挑戰。

  新聞人物

  探險家皮卡爾和他的陽光夢

  瑞士探險家貝特朗·皮卡爾現年51歲,出身冒險世家。他的祖父奧古斯特于1931年乘熱氣球升到1.6萬米高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乘熱氣球進入同溫層的人。父親雅克曾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人類潛水紀錄,深入水下1.1萬米。皮卡爾和英國人布賴恩·瓊斯1999年3月經過近20天、約4.6萬公里旅行,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完成熱氣球不間斷環球飛行。

  皮卡爾說:“我們想不分晝夜地飛行,借此告訴大家,人類可利用可再生能源無限制地飛行。”

  皮卡爾介紹,真正實現環球飛行時,飛機將在世界不同地方降落。這樣既可以讓他與勃希伯格輪換駕駛,還能讓他們借機向當地人推廣“陽光動力”號所用節能技術。

  皮卡爾說,“陽光動力”號環球飛行計劃有助于向世界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 “我在哥本哈根(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時發現,人們已經厭煩了那些大驚小怪的人和末日論者……人類需要的是解決方案,而不是麻煩。所以,我們必須給出解決方案。”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