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航空航天,誰率先突破誰飛得高

2010-03-10 14:35 來源:《科技日報》

    大飛機產業有“工業之花”之稱,它涉及的產業非常廣泛。大飛機上使用的材料多達上千種,零部件達百萬之多,航空發動機、機電、航電、高分子材料、合金、風洞實驗和高精密加工設備等多個產業也因此獲益。

    國務院日前已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意見的報告》,對加快培育包括航天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出了總體部署。

  根據總體部署,航天產業要“大力加強統籌空間資源、地面系統和衛星應用的空間基礎設施和地面應用系統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航天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保障衛星應用的業務化需求和航天產業的市場化發展,全面提升航天產業的創新和產業發展能力。”

  ■ 視 野

  在美國,民用航空每年對經濟的貢獻大約為9000億美元,占美國GDP的9%,其中通用航空的產值超過1021億美元,占美國GDP的1%,這一數字大約和石油工業相當。

  在波音發源地美國西雅圖,聚集著上千家航空配件生產廠商,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航空產業鏈”。像波音公司一類的大公司,他們只負責研制產品的重要部件,并將一個系統的所有部件都集中到一起,將其組成一個整體,而具體的產品項目由數量眾多的子承包商來完成。

  這些子承包商中,既有像通用電氣公司這樣的工業巨頭,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機加工廠。在一個重大項目中,會有多個層次的子承包商在生產各種產品項目。

  “他們用一種非常開放的、專業的方式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我曾經到那里考察,發現大公司旁邊有數不清的小工廠,他們作為航空產業鏈上的一環發展得非常好。這些小工廠往往在某項專用產品和尖端產品方面有獨到之處”,一位專家談起美國的航空產業,認為那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帶動大量相關產業的發展。

  “沈飛將承接國產大飛機C919機體結構20%的工作量。”面對已經發布的這一消息,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永滿委員一點兒也不謙虛:“實際比這個量可能還要更多一點。”

  而此前的1月1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在航天產業基金創立慶典上透露,國務院已同意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意見的報告》,對加快培育包括航空航天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了總體部署。

  這一消息讓包括陳永滿在內的航空航天業內人士頗為振奮,在多年的坎坷發展歷程中,他們終于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而現在如果部署得當,將是“非常好的機會”。

  “很多技術革命都是航空航天工業帶來的”

  “這不僅會讓航空航天產業自身加快發展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它會帶動許多產業的發展”,業內專家如是預言。實際上,航空航天產業之所以能成為備受矚目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最關鍵的原因在于它對于整個產業鏈的帶動作用。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慶偉說:“航空航天工業產業鏈長、輻射面寬、連帶效應強,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大飛機而言,就能夠帶動新材料、現代制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能夠拉動眾多高技術產業發展,它的技術擴散率高達60%。”

  張慶偉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任,2008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他擔任董事長。

  “發展大型飛機,還將帶動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計算數學、熱物理、化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諸多基礎學科的重大進展。”張慶偉說。

  而全國政協委員、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永滿則舉例說:“大家常說汽車工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是1∶4,而航空航天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是1∶10。航空航天產業的帶動作用極大。”

  根據美國宇航局專家統計,美國有30000多種民用產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飛機發展出的技術,如GPS衛星導航定位儀、“太空食品”和“太空藥品”、衛星電視、電話等。而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人們說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但美國也是機翼上的國家。實際上美國的很多技術革命都是航空航天工業帶來的,比如數控加工、材料技術以及鋁合金技術等等都是航空航天工業產生的。”陳永滿說,“因為航空航天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對相關產業的影響,國家把它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極為正確的。”

  “對中國而言,它是‘戰略’的更是‘新興’的”

  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對中國人來說承載著太多的歷史意義,2008年5月12日,中國商飛公司成立的第二天,溫家寶總理就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讓中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以此表達幾代中國人的飛翔之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航空航天產業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有人提出航空航天產業或許是戰略產業,但是這一在西方發展上百年的產業顯然并不新興。

  而陳永滿則認為“戰略”、“新興”都是相對的概念。“美國的新興產業和中國的新興產業是不一樣的,不能說美國的新興產業就是全世界的新興產業,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問題,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國情,我們的‘戰略’、‘新興’是相對于自己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于我們國家整個的產業發展水平而言的。”

  他認為,有很多方面我們可能還在學習、追趕西方,但那對我們來說確實是新的領域。“航空航天產業對我們國家來說新到什么程度?”陳永滿說,“可以說從基礎設備到商業模式無一不新。”

  “現在似乎更是到了‘極為關鍵的時刻’”

  中國的幾代航空航天的專家們都在為改變落后現狀而努力,而現在似乎更是到了“極為關鍵的時刻”。以航空產業來說,空客A380引人注目、波音787“夢想飛機”橫空出世——大量新興復合材料的使用、新的設計理念、更先進的發動機設備等等都讓業內人士感到壓力。

  “這個行業面臨巨大的變革,航空航天的材料、空間管理技術、制造技術都在發生變化,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也在不斷變化,這些變化必將帶來新的變革,催生新的產業技術。實際上波音737和空客320遲遲不能更新換代,根本的原因就是核心技術正處于突破期。”陳永滿說。

  對此,我國的航空航天產業也在針對實際情況尋求發展之路。張慶偉就表示,希望通過自主研制大飛機的機遇,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和生產要素,通過集成世界最新技術,研制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客機,最終形成強大的航空工業。

  張慶偉希望能以發展大型飛機為航空工業的發展提供突破口和增長點,借此提高我國航空工業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促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促進創新驅動與產業發展結合。

  實際上,作為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之一,大飛機項目的牽引作用已經開始顯露。在大飛機研制過程中,眾多部門和單位參與協作配合,產業鏈拉得很長,一方面航空企業集團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另一方面也將地方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 連線

  力促通用航空 戰略新興產業政策要“精細”

  全國政協委員、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永滿:去年,我和11位同行提交了一份《關于大力發展我國通用航空的提案》,提出:國家應當逐步、適當放開空域,推動興建發展通用航空急需的基礎設施,鼓勵并扶持通用航空企業做大做強。今年我還要提這個問題,而且航空航天產業被定為戰略新興產業對于通用航空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過去我國經濟水平、消費水平比較低,通用航空自然停滯不前,但這幾年經濟發展后,中國出現了巨大的通用航空市場。如果能管理得好,未來5—10年,通用航空將成長為一個巨大的產業,但是這個市場如果不及時把握,我國的通用航空企業不成長起來,極有可能變成國外企業的市場。

  我暫時還不知道國家對于戰略新興產業會有哪些配套政策,但是我想不同的行業都應該有專門的政策才有針對性。有的行業可能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加強產學研結合,有的可能是需要通過國家戰略性投資形成戰略性平臺。

  對于航空產業來說,對應的情況可能與其他產業完全不一樣,比如航空產業亟待在原創性設計和原型機研發上有所突破。應該把產業鏈全部擺開,看看哪個環節什么樣的政策更有效。粗放型的政策不能解決問題,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每一塊都有精致的策劃,否則無法跟國外競爭。

  根治飛機“心臟病” 制定航空發動機技術發展規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孫聰:航空發動機是衡量一個國家動力研發、制造水平的關鍵領域,是大國實力的重要標志。建議將航空發動機列為構成國家實力基礎和中國軍事戰略的核心技術,制定長期發展規劃。

  中國雖已成為繼美、英、俄、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走上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道路的國家,但相比西方,依然存在較大差距。這和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基礎薄弱,缺乏持之以恒的發展國策、戰略規劃、資金支持有關,因此從國家層面采取措施扭轉被動局面迫在眉睫。

  西方少數發達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將航空發動機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并對外實行嚴密的封鎖政策。我國應當將航空發動機列為構成國家實力基礎和軍事戰略的核心技術,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加大投入,先行發展。

  此外,還應當統籌資源,加強航空發動機預先研究、基礎研究和技術驗證工作,打好技術基礎;加大對航空發動機產業的政策傾斜,以及研制經費和人力資源投入。

[page_break]

  ■ 延伸閱讀

  天津航空制造業產值112億元 增速全國第一

  天津已成為國內重要的航空航天制造業基地。2009年,天津市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完成產值112.25億元,產值同比增長14倍,增速居全國第一位。

  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提供的情況,2009年天津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產值僅次于陜西的269.55億元、遼寧的161.8億元和四川的156.99億元,居全國第四,排名較2008年提升了13位。

  作為重點培育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天津在濱海新區打造航空航天產業基地。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中航工業直升機以及無人駕駛飛機、衛星有效載荷項目等相繼落戶天津。天津航空航天產業初步形成“三機一星一箭”的產業格局。

  2009年,空客A320項目全年交付飛機11架、完成產值38.5億元;中航直升機項目完成產值60億元;新一代大推力火箭項目民品項目投產,并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興起。

  據悉,2010年,空客天津總裝線將交付26架空客A320系列飛機;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研發和總部基地項目將在濱海新區建成并投產,預計直升機項目的產值將超過100億元。(新華社)

  ■ 案例

  從夢想飛向現實

  2007年3月19日,各大報紙和網站顯著位置刊登了這樣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國務院批準大型飛機立項,同意組建大型客機股份公司,盡快開展工作。幾代中國航空人的夢想這天再次起飛。

  不單單是航空人夢想起飛。大飛機產業有“工業之花”之稱,它涉及的產業非常廣泛。大飛機上使用的材料多達上千種,零部件達百萬之多,航空發動機、機電、航電、高分子材料、合金、風洞實驗和高精密加工設備等多個產業也因此獲益。

  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中國民機事業由此掀開嶄新的篇章。

  “大型客機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復雜、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之一,技術擴散率高達60%以上,能夠拉動眾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制造業的提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壯龍介紹說。

  大飛機項目落戶上海,未來將形成民用飛機設計集成、總裝制造、客戶服務、航空運營、金融租賃、維修改裝、轉包生產等較為完善的業務鏈和產業鏈。上海市的相關領導曾一再表示:“航空產業對其他產業帶動和拉動比較明顯,因此對上海的材料裝備、控制等其他行業都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實際上,不只上海,對于全國的生產制造商來說,大飛機的發展都是機遇。我國的大飛機采用“主制造商—供應商”研制模式,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大飛機主制造商,定位于設計集成、管理體系、總裝制造、市場營銷、客戶服務、適航取證等方面,而發動機、機載設備、材料等部件都將外包。

  2009年5月26日,中國商飛和首批9家國內供應商簽訂了理解備忘錄,將在涉及起落架、艙門、機翼等大飛機機體制造中開展合作,這也意味著中國大飛機項目所帶動的民用航空產業布局開始逐步成型。

  當全國人民的目光聚焦在大飛機,將它作為民族夢想和國家意志的時候,業內人士也更多的看中它對于人才的集聚和培養,以及產業體系的完善所產生的重大意義。據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金壯龍介紹,公司在規劃當中要形成5種能力——總體設計、總裝制造、客戶服務、市場營銷和適航取證,為此,要從6000多人經過幾年達到3萬人,大體上增加將近10倍的人員。公司成立以來在同高等院校合作加快培養人才的同時,積極利用各種途徑廣泛引進海內外人才。

  “大飛機項目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培養起一支造大飛機的隊伍。另外,在這個平臺上,客戶關系、市場研究、運營服務這些以前我們缺乏的部分得到完善。”沈飛副總經理陳永滿委員說。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也曾表示,作為一個航空工業的發展說起來,研制大飛機的本身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是研發能力、一個是自主能力,我們現在進行的是在市場機制條件下的重大專項,它必須面向市場,所以我們同時要建設的是客服系統和銷售系統,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面向的不是一架大飛機本身,而是整個我們國家戰略性產業、航空產業的發展,可能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我們的大飛機專項就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