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0-01-27 15:35
對于京城廣大駕駛員來說,在行駛中能隨時看到戶外交通誘導屏上的實時路況、收聽交通臺的擁堵信息,已成為他們日常出行的一種習慣。然而這只是北京交通管理指揮系統龐大功能中的一小部分。記者今天了解到,由北京市公安交管局自主研發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揮控制系統”日前從全國數百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本市今年唯一獲此榮耀的科技項目。
面對北京道路交通迅猛發展、車路矛盾不斷加劇的形勢,本市交管部門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堅持自主創新,在智能交通管理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創新,構建起了高度集成171個應用子系統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揮控制系統”。
交通監測數字化
在全市的快速路、主干路網上,遍布了上萬個檢測線圈、超聲波、微波設備,對路面交通流量、流速、占有率進行24小時采集,一改過去依靠人工進行流量調查周期長、工作量大、精確率低的弊端,并為近年來我市交通限行等政策的研究實施提供了詳盡的數據支持。
據介紹,依托該系統,北京超大城市路網的運行狀況僅需幾個指揮人員就可全盤掌控。
指揮調度現代化
在北京奧運會和60周年國慶期間,社會交通和重大活動交通協調運轉,交管管理定位到車、交通管制精確到秒,有效保證了重大活動的交通安全、有序、順暢、準點。
交管部門的現代化交通指揮調度系統,高度集成了122接處警、GPS警車定位、無線通訊集群、視頻監控等十幾個系統,實現了可視化、扁平化、預案化的現代交通指揮體系。
遇突發事件時,預先存儲在系統中的預案隨即啟動,電視監控、交通控制、交通誘導等多個技術系統同步應用,可在最短時間發現、最快速度部署、最佳效果處置。據介紹,去年央視大火發生后,即是交通指揮系統率先發現了東三環的嚴重擁堵情況并發現了火情,然后部署執勤民警快速到達現場。
執法管理信息化
上午,在交管局指揮中心,一輛灰色面包車出現在大屏幕上,并顯示出該車未年檢的提示,隨即該車輛的車主信息也立即被調出。
記者了解到,依托交通管理數據中心,交管局已形成信息化的閉環執法系統,駕駛員、車輛、交通違法、事故等可實現全程信息化管理閉環模式。全體交警均配備了POS機、電子警員卡等科技裝備,固定式違法監測設備和移動執法車也在全市主干路普遍應用,實現了對多種違法行為的24小時自動監控。
信號控制智能化
上午9點20分,在交管局指揮大屏上,平安里十字路口的實時交通情況一覽無遺,各車道的車量排隊情況呈紅、綠兩色柱狀顯示,紅色為有車停止等候,綠色為車輛行駛暢通。隨即,屏幕切換到西二環阜成門橋,主輔路的擁堵指數分別顯示為7和1,主路入口紅綠燈呈現為開啟狀態。
打開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平臺,可以隨時查看各主要路口的放行狀態,車輛排隊長度以及路口信號控制參數,并進行人工干預,及時調整道路通行情況。目前,北京五環路內75%的路口信號燈實現了計算機區域控制,通過埋設在道路上的車輛檢測器,可隨時檢測到交通流量,系統會自動調整控制參數。較以往固定周期的路口放行模式,路網的綜合通行能力提高了15%以上。
這一系統還能自動識別出公交車,具有公交優先的控制功能,行駛至路口的公交車輛會被優先放行。
信息服務人性化
對于京城廣大駕駛員來說,在行駛中能隨時看到戶外交通誘導屏上的實時路況、收聽交通臺的擁堵信息,已成為他們日常出行的一種習慣。
記者了解到,目前,交管部門的交通信息服務不僅智能,更頗具人性化色彩,服務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除了實時路況外,臨時交通管制、道路施工信息、雨雪霧天氣的封路措施都可以通過室外可變情報信息板、互聯網、廣播電視等多種渠道及時獲取,堪稱駕駛員最得利的上路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