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集大成、得智慧、促創新

2009-11-01 16:40 來源:科技日報

  “我在余生中就想促進這件事情”:建立一個科學體系,并運用它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

  1999年10月,在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的大會上,錢學森說:“我們完全可以建立起一個科學體系,而且運用這個科學體系去解決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我在今后的余生中就想促進這件事情?!彼J為今天的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而且是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整個的知識體系。

  如果說,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錢學森所投入的航天事業是一場宏大系統工程實踐,那么,他早于70年代末就在繼續主導航天科技工程實踐的同時,又開始了“建立一個科學體系”的工作。尤其是80年代初錢老從一線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后,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投入到系統科學理論的探索、研究和系統工程理論的推廣和應用之中了。

  從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來看,一方面使已有學科不斷分化,越分越細,新學科、新領域不斷產生,呈現出高度分化的特點;另一方面使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之間相互交叉、結合與融合,向綜合性、整體化的方向發展,呈現出高度綜合的趨勢。系統科學就是這后一發展趨勢中最具有基礎性的學問。

  錢學森沒有把自己的思維僅僅囿于航天技術領域,而是用系統的眼光去研究社會、軍事、信息、農業、人才、經濟、環境、法治和哲學,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客觀和主觀,全部有機地囊括于他的研究視野。

  他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現代科學技術諸多領域綜合集成進行系統科學理論研究,并在實踐上推廣系統工程和總體設計部建設以加強國家層面的科學決策。

  在錢學森的積極倡導下,上個世紀80年代在全國范圍迅速掀起了學習、運用系統工程的高潮。

  1986年1月7日,航天橋西。

  原航空航天部710所一個4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座無虛席,錢學森倡導的“系統學討論班”正式開始學術活動。

  討論班這樣開展活動:主持人簡單介紹之后,邀請主講人作1到2個小時報告,大家提問討論,各抒己見,平等爭鳴,學術氣氛非常民主。每次討論,錢學森都參加,最后還由他作小結。邀請的專家不僅涉及工程、氣象、數學等自然科學,還包括哲學、心理、行為科學等諸多社會學科,多學科、上中下游交叉集成,跨度大,視野寬,話題廣泛。葉篤正、吳文俊、許國志、馬世俊等都作過報告。討論班重在討論,原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上將說,注重討論是錢老一生倡導的重要學術思想方法。

  沒有勞務費,每人清茶一杯,卻相當有吸引力。小房間經常爆滿,屋子的窗外還站滿了許多做筆記的年輕人。

  討論班最大的成果就是錢學森提出了綜合集成方法。

  在這個方法形成過程中,錢學森也對另一項實際研究工作給予關注和指導。80年代中期,710所要完成一項名為“財政補貼、價格、工資綜合研究以及國民經濟發展預測”的課題。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利用價格、工資這兩個經濟杠桿,把對農民的補貼改成由“暗補為明貼”的改革思路。但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決策,僅僅依靠經濟學家的經驗判斷遠遠不夠,必須通過定量研究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于是,經濟學家、管理專家和系統工程專家等不同領域專家通過結合、磨合,進行了一次跨學科、跨領域、跨層次的合作研究。課題組針對當時經濟體制改革中提出的熱點和難點,運用建立起來的系統模型,按照不同的環境變量(國力條件),調控變量(價格和工資),尋找最優、次優、滿意和可行的調整政策,從而定量回答調整價格與工資能否解決財政補貼問題、調整的效果如何、何時調整為宜、如何調整最有利等問題。

  各類專家共同分析,理性的、感性的、科學的和經驗的知識,相互補充。提出改進意見,反復比較,逐次逼近,最后形成了該課題的結論和政策建議。該研究報告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

  這個課題是實現“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較為成功的典型案例。課題組根據錢學森的思想觀點,把學科理論和經驗知識結合起來,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解決了當時還沒有辦法處理的復雜巨系統問題,成功實現了“人·機結合以人為主”研究方式。

  這個方法后來也用于廣泛的社會實踐。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也提供了一個例證,他曾撰文回憶負責主持上海市綜合經濟工作時,曾試圖建立和采用數學模型等科學管理方式取代“行政長官意志”,但因過分迷信、追求數學邏輯,忽視了社會系統中其他不穩定因素,數學模型與經驗性的粗略判斷差之不多。后來按照錢老所說的“求援于經驗判斷,讓定性的方法與定量的方法結合起來,最后定量”,根據眾多非經濟因素,加以綜合判斷,就符合復雜系統的實際了。

  那么,追根溯源,錢學森的系統科學理論及方法是如何成型的呢?

  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錢學森明確指出:“我們所提倡的系統論,既不是整體論,也非還原論,而是整體論與還原論的辯證統一。”

  應用系統論方法,也要從系統整體出發將系統進行分解,即“化整為零”;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礎上,再綜合集成到系統整體,即“聚零為整”;最終從整體上研究和解決問題,實現1+1>2的效果。

  這個系統論思想后來發展成為他的綜合集成思想。

  1990年在《自然》雜志第一期發表了錢學森、于景元、戴汝為的文章《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將作者20世紀80年代初對處理復雜系統所概括的“經驗和專家判斷力相結合的半經驗半理論的方法”進一步地加以提高和系統化,提煉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概念;并以系統論的觀點,在社會系統、地理系統等實踐的基礎上,提出處理“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即“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

  “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以及它的實踐方式“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研討廳”,就是把各方面有關專家的知識智慧、各種類型的信息及數據與計算機的硬、軟件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人機結合體系。它具有綜合優勢、整體優勢和智能優勢,能把人的思維、思維的成果、人的經驗、知識、智慧以及各種情報、資料、信息統統集成起來。

  “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技術”,被錢學森稱為“大成智慧工程”。這是借用了我國傳統的說法,凡把一個非常復雜的事物的各個方面綜合起來,達到對整體的認識,稱之為“集大成”。

  錢學森把運用“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的集體也稱為總體設計部,但其內涵與外延已比原航天工程總體設計部大大升華和發展了。

  總體設計部作為運用綜合集成方法、應用系統工程技術的實體部門,是實現綜合集成工程的關鍵所在。因此,錢學森的系統工程總體設計部的思想,不僅用于大型工程管理,還可用于社會系統的宏觀管理,也就是社會系統工程。

  1991年,黨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聽取了錢學森的匯報,肯定了他提出設置國家級總體設計部的建議。這些構想至今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提高國家整體決策水平,減少失誤,仍有重要意義。

  今年年初,胡錦濤親切看望錢學森。談起錢學森提出的系統工程理論時就說:“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就讀過您的有關報告。您這個理論強調,在處理復雜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從整體上加以把握,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這很有創見?,F在我們強調科學發展,就是注重統籌兼顧,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后,錢學森的系統科學思想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綜合集成方法和總體設計部,從知識創新角度來看,實際上是個知識創新主體,通過對知識資源和智慧的綜合集成,既可以進行科學創新形成綜合集成理論,也可以進行技術創新形成綜合集成技術,還可以通過應用創新用于綜合集成工程?!庇诰霸f。

  大量事實表明,現代的創新活動要把科學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組織管理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真正的創新,這也是個系統問題。

  如何形成一個具有綜合優勢和整體功能并充滿創新活力的體系,去推動國家和社會發展,這正是國家創新體系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自主創新的號角已經吹響,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破題。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撫今追昔,重讀錢學森的系統科學思想,應該會得到新的啟迪。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