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完備技術體系 航空工業躋身世界前列
2009-10-20 14:35 來源:中國工業報
新中國成立后,國防工業建設艱難起步。經過60年艱苦努力,我國國防工業以重點工程為依托,引領科技創新,取得了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等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其中,在航空領域,逐步形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科研、試驗、生產相配套,具備研制生產當代航空裝備能力的高科技工業體系,發展了多類型、多用途的飛機、發動機、導彈,開發了數千種民用產品和外貿產品,已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裝備,大幅度地縮小了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國已躋身于能夠研制先進的殲擊機、殲擊轟炸機、直升機、教練機、特種飛機等多種航空裝備的少數幾個國家之列。目前,我國已累計生產了幾十種飛機、16000多架飛機直升機,發動機近60000臺,導彈20000多枚,出口和援贈飛機2300多架。
2007年,我國首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支線飛機ARJ21成功下線,次年11月28日成功實現首飛,至2009年8月底,ARJ21累計具有確定和意向訂單208架。2007年2月,國家重大專項大飛機項目正式批準立項,2009年3月,相關部門已經完成大飛機研制“初步總體技術方案”,項目進入預發展階段,預計2014年國產大型客機C919實現首飛。圖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支線飛機ARJ21。
航空工業主要成就
1954年 我國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試制成功
1956年 第一架噴氣殲擊機——殲-5飛機試制成功
1958年 多用途運輸機——運-5飛機和我國第一架直升機——直-5試制成功
1959年 超音速噴氣式飛機——殲-6試制成功
1965年 自行設計的強擊機——強-5實現設計定型,轉入成批生產
1966年 2倍音速的殲擊機——殲-7試制成功
1968年 第一架自行設計制造的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飛機首飛成功
1978~1999年 軍用飛機開展了近40個型號的研制
民用飛機進行了20多個型號的研制與改進改型
非航空產品生產迅速崛起,銷售額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