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中小企業生死線掙扎 解決融資難成突圍關鍵1
2009-08-19 16:55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陳乃醒認為,除了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專業銀行,拓寬中小資業融資渠道外,更重要的是放寬對中小企業的行業準入限制,在競爭中增強企業經營活力,陳乃醒還建議,中小企業多是私營企業,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和政策層面創新,跟進,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
中國銀監會浙江監管局局長楊小蘋告訴記者,不良貸款率全國是11.61%,這個數字很驚人,同時楊小蘋認為,各地的銀行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根據當地的實際來探索你自己的小企業支持的模式,給小企業支持的機制。
目前,我國約有99%的企業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對GDP的貢獻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然而,前不久在中國社科院發布了一組數據,全國中小企業大量倒閉,仍有大量中小企業正在生死線上徘徊,這些中小企業能否走出生死線,中小企業面臨著怎樣的考驗?我們先來中國社科院的調研結果。
在全國420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很大一部分企業缺乏可以抵押的資產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乃醒:“很大一部分企業處于很艱難的境地,甚至有一部分已經倒閉了,而且這個倒閉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正常年份,在我看來在正常年景下,中小企業由于政策也有倒閉,基本上是在5%左右。如果稍微遇到一點問題,那就是超過10%以上了,但是現在我覺得我們對于中小企業造成倒閉的現象仍然超過結構了,超過這個數字了。”
陳乃醒,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復蘇中的作用”課題組負責人。陳乃醒說,此次調研他們從去年年底開始,進行了半年時間,報告的最終結果還須過一段時間才能正式公布。但是根據相關媒體透露,社科院報告顯示,目前中小企業在金融風暴沖擊下40%已經倒閉,另外還有40%正在生死邊緣掙扎,要想走出生死一線,中小企業必須得到巨大的支持。
陳乃醒:“投融不足應該也是個原因,也是有些企業,它有市場,有訂單,但是由于資金缺乏,所以不能生產。”
今年六月份,經濟半小時欄目曾趕赴廣東、江浙等地進行了實地調查。在深圳安捷倫電子科技公司,記者也聽到了同樣的聲音。
深圳安捷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定:“我們在高速成長的時候,也碰到最多就是這種資金鏈問題,資金難問題。”
深圳安捷倫電子科技公司主營監視器、攝像頭等安防產品,雖然只是一家中等規模企業,卻已成長為中國第二大安防出口企業,由于金融風暴引發的危機加劇,歐美等國對家用、商用安防產品需求大幅上升,企業出口供不應求。然而,看著源源不斷的訂單,王永定卻發起了愁。
王永定:“我們找發展銀行,工商銀行,他一說就要你什么的這樣抵押,那樣抵押。”
記者:“你們的抵押物是有哪些?”
王永定:“抵押物就是房子這些,因為我們的廠房都是租來的。”
王永定說,他的資金缺口只有1000萬元,然而由于沒有抵押物,盡管有十多年的經營歷史,信用記錄良好,王永定還是只能一次次吃“閉門羹”。
王永定:“所有銀行不用這個做依據,稅收也不能做依據,海關的押稅也不能作為依據,沒有這個,銀行沒有這個項目,沒有這個,所以說銀行也有待開發一些新品種,比如說我們交了多少稅,前面稅收的記錄,我們出口的記錄都可以作為一種誠信的抵押物的話,OK,我們就有辦法了,問題是,銀行絕對不會要那個。”
在浙江杭州,大豐家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王保國碰到了和王永定同樣的難題。2002年,王保國以3萬元起家,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把這個租來的養豬場變成了擁有1000多萬元資產的家具廠。如今,王保國想再上一條生產線,然而,他卻拿不出任何抵押物來。
王保國:“那初步了解一般銀行現在都是一個需要抵押,抵押物來做抵押貸款。”
抵押物不足,銀行不給放貸,很多企業找到了擔保公司進行擔保,然而擔保公司也無法完全解決他們的融資問題。深圳好家庭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海生告訴記者,企業發展需要5千萬資金,他們找到了擔保公司,在經過嚴格的反擔保程序,繳納擔保費、中介費一系列費用后,他們只拿到了1千萬的貸款。
深圳好家庭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海生:“剛才我說的一千萬,那也是有擔保機構介入,再加上我們自己的房產,因為房產實際價格并不高,這樣放在一起能做個那么一千萬,再大就基本放大不了了,因為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它擔保額度,每一家也都有額度限制的,也都高不了多少。”
事實上,在融資過程中,有些企業還因為擔保公司抽逃保證金,背負了沉重的融資成本。2007年6月,杭州超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擔保公司向銀行申請了一筆200萬元貸款,當時對方提出20%即40萬元的反擔保金。然而,當貸款按期償還后,企業索要保證金時,得到的答復卻是公司沒錢了,最終企業把對方告上了法庭。
王愛萍:“當時那一天訴訟的時候,后面接著好幾家,還有80萬的,60萬的,我還不是最多的,他們法律顧問,根本就沒走,就一個接著一個(調解)。
在經歷了漫長的訴訟、調解、執行過程后,2008年8月法院終于下達了民事裁定書:“由于擔保公司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此案終結執行,今后若發現可執行財產,可再重新申請執行。”
記者調查中發現,那家擔保公司自2003年10月成立至今,短短五年間已經歷了16次業務變更,其中僅法定代表人就頻繁更換過4次;業內人士透露,準入條件過低,導致擔保行業龍蛇混雜。
浙江省信用擔保協會副會長陳金山:“擔保的門檻比較低,又不需要哪里去審批,那么去注冊一下就成了,能做就做,不能做就可以開展其他業務。”
貸款程序復雜、手續繁瑣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因素。深圳耀群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仕明告訴記者,他們對資金要求是“短、頻、快”,雖然自己有土地可以做抵押,但辦起貸款也非常復雜。
深圳耀群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仕明:“說你的報表,不真實,要送到支行的,支行又送到分行,層層關卡,我覺得這個很羅嗦,而且講的東西,承諾東西,比如說一次性給你三千萬也好,或者五千萬或者什么借的話,講的天花亂墜,但實際操作起來,很難推行。”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中,全國有的省份貸款余額增加為零,有的增加額是負數。在深圳,今年一季度發放貸款300億,500萬以下小企業貸款占全部貸款只有2%多一點。
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楊宇清:“目前我們市60%以上企業都存在融資難困難,缺口達到1.2萬億這樣一個規模,普遍存在一千萬以下的流動資金,短期流動資金這樣的需求上。
如何進行金融創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成了最緊迫的命題
在全國420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很大一部分企業都和我們前面看到的王永定、王保國一樣,缺乏可以抵押的資產。這也加大了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截止到2008年末,全國小企業不良貸款率達到11.6%,而整個銀行業平均水平只有2%左右,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明顯偏高。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進行金融創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也就成了最緊迫的命題。
就在杭州大豐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保國為貸款發愁時,阿里巴巴和建行推出的一項新產品讓他看到了希望,這就是網絡聯保貸款。
阿里巴巴信用融資部資深經理呂薇嬿:“做這個產品的想法就是要從無抵押為突破口,一定要做無抵押的產品。”
網絡聯保就是阿里巴巴的會員企業以互相擔保的方式,共同向銀行申請貸款。阿里巴巴向銀行提供客戶網上交易數據,銀行篩選后發放貸款。建設銀行網絡銀行副總鐘愛軍認為,這種方式降低了銀行成本與風險。
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副總經理鐘愛軍:“它也是通過網絡聯保體自身,來解決我們銀行內部的成本問題,所以組圈也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他要承擔,一個人出了風險,兩個人要承擔,兩個人出了風險,另外的人也要承擔。”
而對于企業的考察與篩選,銀行則有著獨特的方式。
呂薇嬿:“他會去考察對方的太太,對方的太太有沒有賭博,對方的兒子或者是女兒那些富二代,他的發展前景怎么樣?在哪里念書,是不是名校,他真的能夠看到比銀行更深的東西。”
通過阿里巴巴的網絡聯保貸款,大豐家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王保國已經拿到了建設銀行70萬元貸款。在全國范圍內,很多銀行都開展了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中國銀行推出了信貸工廠,對中小企業貸款批量生產。江蘇農信社廣泛推廣倉單質押,通過庫存產品作為抵押取得貸款;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積極開展企業股權質押貸款。北京銀行新近推出知識產權作為質押從銀行獲得貸款。在浙江,除泰隆商業銀行外,民泰商業銀行,臺州商業銀行等幾家小商業銀行都在做小企業貸款的生意,并且浙江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率僅為1.62%。遠低于全國11.6%的平均水平。
中國銀監會浙江監管局局長楊小蘋:“我們是(不良貸款率)是1.62,全國是11.61,廣東是17.49%,天津20.53%。”
記者:“這個數字很驚人的。”
楊小蘋:“非常驚人。”
記者:“您對這種創新,您覺得能復制到全國嗎?尤其是在您剛剛看到其他省份的不良貸款率的情況下?”
楊小蘋:“我覺得是這樣,各地的銀行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當地的實際來探索你自己的探索小企業支持的模式,給小企業支持的機制。”
針對擔保公司缺乏規范的問題,有關部門也在尋求解決辦法。國家開發銀行浙江省分行與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聯手,打造了一套新型擔保體系,‘抱團增信’擔保融資模式。將多家擔保機構整合“抱團”成一個共同的擔保體系,與銀行、企業、政府四方共同組建貸款融資平臺。
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財務統計處處長盧紹基:“每個擔保機構首先要給平臺交一百萬的風險準備金,那么出問題以后,就由10家擔保機構來共同承擔。”
同時抱團增信平臺還特別設置一層監管防火墻,減少了個別擔保公司的惡意違約風險。
盧紹基:“它每個月的業務、財務報表、它整個資金的流向,都受到了風險決策委員會,就是這個平臺的嚴格的監控,也就是使它的業務,最大程度的限制在為中小企業擔保服務,而不是去做擔保以外的其他業務。”
國家開發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范顯偉:“一家擔保公司的信用能力,變成十家擔保公司的信用能力,然后再加上政府部門的引導、信用,這樣對這個貸款發放風險,我們覺得能夠降到最低。”來源:經濟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