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科技創新是最好的方案
2009-08-05 17:18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繼“阿波羅”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美國再次大規模投資科技創新。美國多數人認為——投資科技創新是最好的方案。
5月2日,奧巴馬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在過去10年中,金融業利潤在美國所有的企業利潤中占據了過重分量,這種狀況不正常,應有所改變。“我們不想讓美國所有在數學方面有才能的大學畢業生都變成金融衍生品交易員”。美國輿論認為,此番講話透露出奧巴馬對未來美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構想。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經濟恢復和長期增長,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擺脫對石油的依賴,發展綠色經濟,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這是奧政府面對嚴峻的金融危機形勢所作出的抉擇。
從不同口徑估算,奧巴馬政府對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實施的投入都高達上千億美元。其中600億美元投入能源領域,包括能效、大型新能源基礎設施貸款擔保、生物燃料和太陽能等;200億美元支持電子醫療檔案;72億美元支持寬帶普及等。奧巴馬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年會上宣布,未來他將把GDP的3%以上用于支持研究開發。評論認為,這是繼肯尼迪政府實施“阿波羅”計劃和克林頓政府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以來,美國又一次歷史性地大規模投資科技創新。與奧巴馬政府實施的其他政策相比,投資科技創新的政策得到更多的積極評價和廣泛支持。
科技界:
新能源將是經濟增長的先鋒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Susan Hockfield 認為,奧巴馬指出了科學和工程更廣泛的價值,同時詳細規劃了未來發展,這說明科學與工程在這一屆政府不是掛在嘴邊的、可有可無的空話。著名的核科學工程專家Rochard Lester評價:“還有比投資研發更好的方案嗎?答案是沒有。”著名政治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Daron Acemoglu認為,能源技術將是經濟增長的巨大平臺,他說:“我確信替代能源、新的混合動力汽車、新的電力、更加完善的電網,將會是下一個十年的經濟增長先鋒”。
企業界:
創新投資有利于啟動新的市場
不僅科技界,美企業界也普遍歡迎這一政策。由于金融危機危及實體經濟,大部分企業已被迫削減研發投資,如果政府不投入資金支持,大批技術型企業將會很快倒閉。政府對研發的投入不僅在總量上保持全社會研發投資不出現嚴重下滑,以避免金融危機在產業競爭力上“傷其筋骨”,同時可以啟動新技術的市場應用和大規模示范。
以能源領域為例,2008年全美清潔能源風險投資總額僅為41億美元,而能源產業的轉型需要巨額投資,目前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無法啟動。能源部通過經濟刺激法案和年度研發預算共獲得640億美元資金,其中110億美元用于改造現有電力傳輸系統和新建智能電網,168億美元用于能源領域科學研究。IBM負責公司戰略的副總裁Martin Fleming認為,這些資金有助于啟動新的市場。比如支持電網改造能夠使電力供應更加便捷、便宜,有利于促進私人資本對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這遠比單純直接投資支持某一個產業的效果更好。在信息技術領域,政府對寬帶普及和醫療信息化的投資有利于設備制造業的恢復,同時也為網絡內容服務商提供新的市場空間,Google、Amazon等企業表示歡迎政府的這一投資政策。
勞工階層:
綠色產業帶來就業希望
美勞工階層已經看到了投資科技創新帶來的希望。美三大新聞周刊之一《US News & World Report》5月第一期以《奧巴馬給綠色崗位的綠色希望》為題,報道了近期新能源產業領域就業增長的情況。調查顯示,2007年7月至今,綠色技術崗位招聘人數增長了31%,預計到2010年綠色產業將提供580萬個就業崗位,2020年將達到690萬。綠色就業不局限于風能、太陽能產業,而且在農業(將作物轉為燃料)、制造業(生產新能源所需裝備)、建筑業(安裝新能源和能效設施)等諸多領域,都具備綠色就業潛力。
經濟學界:
應單獨制定加快科技發展方案
美國的主流經濟學家也對科技政策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美國經濟學會前主席、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Dale Horgenson認為,上世紀90年代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成本下降提高了信息技術在經濟中的作用,盡管信息技術產業本身僅占美國GDP的3%左右,但是作用是巨大的。信息技術是整個90年代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而且今后還將是最主要的力量。他更傾向于政府投資信息技術,能源轉型則主要基于碳定價和碳交易的市場機制。“新經濟理論”的提出者、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Paul Romer則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將投資科技創新政策從經濟刺激法案中獨立出來,單獨制定加快科技發展的方案,這樣能夠將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分開,更加充分地考慮如何促進科技創新。
反對意見:
科技創新投資過于龐大
有反對意見認為政府對科技創新支出過于龐大。對此,奧巴馬強調:“科學對于我們的繁榮、安全、健康、環境和生活質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總統科技助理兼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霍爾德倫表示,現有的研發規模還遠遠不能支撐美國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比如能源環境的研究、開發和示范的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都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二至十成;對衛生健康的公共投入,目前僅為國防投入的二十分之一。他呼吁國會支持政府對科技的持續大規模投入,同時通過政策激勵私人投資研究開發。
與奧巴馬政府的政策相呼應,國會的民主黨議員正在醞釀更為激進的法案,通過實施“總量控制—交易”系統(Cap-and-Trade)為碳定價,從而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建立新能源電力的國家標準;改造現有的長途電力運輸系統等。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法律的實施,預計美國的結構調整將會進入前所未有的快車道。
當然,作為一個年GDP高達十幾萬億美元的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的規模和難度是空前的。MIT《技術評論》認為,許多美國人還沒有認識到任務的規模和艱巨性,這將是一個長期的轉型,而且會十分艱難。(科技部 羅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