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危機過后的持續發展更需思考
2009-06-12 17:15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此次危機是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金融體系運行幾十年所形成的大金融泡沫一次總的破滅。”在央視經濟頻道主辦的《中國經濟信心之旅》深圳站演講中,著名經濟學家樊綱表述了對此次世界金融危機的觀點。
樊綱說,在過去幾十年中,由于美國的金融體制導致把美國金融市場的風險分散到全球。他認為,西方發達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救援措施的結果并不樂觀,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還有很多金融問題正在逐步暴露,對實體經濟影響還會進一步加深。他認為,根據最近的現象可以作出的基本判斷是,美國、歐洲、日本三大經濟體仍將有一個比較長的低迷期,預計為2~4年。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
樊綱說,中國和中國企業目前的困難,除了世界金融危機的外部影響,客觀的問題是中國經濟內部從2004年、2005年就開始努力控制過熱趨勢的調整。而從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中國經濟的調整趨勢開始逐步顯現。調整本身也會對國內很多產業、企業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必須減少一些行業的產能并消化過剩的生產能力,否則我國也會出現如美國那樣的危機。
隨著金融危機的大面積爆發,實體經濟受到了巨大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石油價格一兩個月內的跌幅達到60%~70%,很多交了訂金的訂單都被迫取消。經濟惡化、訂單消失、需求萎縮,加上我國自身進行的調整,雙重影響了國內經濟及企業。
中國經濟與眾不同之處
樊綱認為,認識當前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機遇,就要看到中國面臨的問題跟西方面臨的問題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這也是有信心恢復我國經濟的一個原因。
第一,在中國經濟過熱的時候,主動采取防過熱措施,而且有些措施力度比較大。而美國不能說沒有采取措施,雖然17次調整利率,但沒有采取更多措施。當時美國有種傾向,只要市場決定的,政府就完全不能干預。而中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相當程度上是進行了自我調整。這就帶來了一個重要結果,就是中國經濟沒有大泡沫,而沒有大泡沫就不會有大危機,也就不會有經濟硬著陸之說。
第二,我國的經濟調整與下滑,早于世界經濟下滑一年以上的時間,從2007年四季度就開始了調整。由于比較早進入周期,相對來說我國也就可以比較早的走出這個周期。
第三,因為我國進行了相對及時的調整,結果是調控的余地比較大,所處的位置相對較好。比如我國現在財政的整個狀況在世界上相對來講是比較好的。同時,這些年我國的金融政策、貨幣政策比較緊,使目前我國貨幣政策調整的余地也相對較大,銀行的情況也比較好。另外,我國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我國應對危機的定心丸。
中國經濟可率先走出危機
中國是一個大國,國內市場回旋余地也比較大。加上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于正處于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而言,“保八”不是很難的事。樊綱指出,這時我國確實有很多公共工程需要建設,比如鐵路瓶頸、農村水利設施等。在這個發展階段中,增加社保支出、建設民生工程對整個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都有好處。
有了這些在發展階段的市場保障,可以說中國經濟的泡沫不大。而較早進行調整,政策力度比較大、政策回旋余地比較大,這幾個方面的宏觀因素加在一起,再加上微觀的企業、市場改革等方面的發展,相信中國經濟經過一兩年調整后,將率先恢復相對正常的增長水平。
樊綱認為,2009年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將主要靠政府投資,是政策支撐的結果。而這些政府投資的主要作用是消化存貨及過剩生產能力。當存貨消化得差不多時,企業需求、企業投資才能起來,而這在2009年恐怕還不會完全實現。但有了2009年的支撐,到2010年,加上其他政策及整個市場復蘇,企業投資將開始增加。如果政府繼續進行投資,2010年經濟繼續保持8%的增長速度就比2009年相對正常。因為,這個8%是各種投資、各種需求都開始發揮作用的結果。如果在近一兩年我國再進行一些改革,如財稅體制改革、社保體制改革,2010年消費增長如果能更好地持續下去,我國經濟增長情況會更好。而這一結論的前提,是假定2010年我國外貿出口不會有增長(也許穩定下來)、世界各大經濟體仍然在衰退。
企業的真正問題是尋找新機遇
樊綱相信,中國企業在危機當中也有新的機遇,主要包括:原材料價格下跌、勞動成本下降;政府啟動國內市場采取的各種措施,包括房地產市場、金融政策的調整、產業振興規劃等;對消費品市場、農村消費的鼓勵等。
他認為,中國還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危機過后,中國還會有20年、30年的高增長。現在不是僅僅思考如何應對眼前危機的問題,而是應對危機之后如何使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持續發展的問題。中國企業現在需要思考的也不僅僅是怎么應對現在的危機和怎么生存下去,而是需要更多思考危機過后怎么持續發展的問題。
對于中國和中國企業來講,真正面對應是怎么在危機當中尋找新的機遇及危機過后怎么調整的問題。如在危機過后,中國企業怎么能夠進一步改善自身的競爭力,怎么在中國市場、世界市場上進一步發展,怎么克服自身的弱點找到新的增長點。樊綱表示,只有長遠思考,才能在應對危機的時候不做和大趨勢相反的事情,能夠做為未來發展打下更好基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