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知識和人才為“經濟細胞”增活力
2009-05-20 17:17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我國實體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如何用科技、知識和人才為“經濟細胞”注入能量?日前,科技部等7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意見》,組織實施“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破解發展難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到企業去,到車間去,到生產一線去,匯聚成共渡危機、共謀發展的科技大軍”,已經成為科技界的共識。
那么,在本次行動中,怎樣提高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積極性,充分保障各方權益,讓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如何實現供需的有效對接?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李普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本次行動要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加快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和評價機制,形成激勵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
人派出去了,待遇、工資、評職稱是否能享受“國民待遇”?這是科技部組織相關前期調研時,廣大科技人員普遍關注的問題。
“作為支援前方科技人員的后方基地,原單位要為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廣開綠燈’?!崩钇照f,科技人員派出期間其原職級、工資福利和崗位保留不變,工資、職務、職稱晉升和崗位變動與派出單位在職人員同等對待,并把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工作業績,作為評聘和晉升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重要依據。對于作出突出貢獻的,優先晉升職務、職稱。
李普告訴記者,在此過程中,還要落實激勵科技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各項政策??萍既藛T向企業轉化職務技術成果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科技人員相應的獎勵。科技人員服務企業過程中產生的技術成果歸屬及其利益分配,應按照協議和有關規定,鼓勵企業對作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實施多種形式的激勵措施。
同時,要強化科技計劃對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支持。國家將調整科技投入結構,統籌科技資源,加大對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應用類科技計劃,要優先支持進入企業的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研發項目。
如何實現技術與需求的有效對接?李普表示,各地將根據本地實際,充分了解和征集當地的企業技術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供需對接,而并非“拉郎配”。合作各方也將堅持雙向選擇、互利共贏的原則,充分利用科技資源。
“我們希望通過這項行動,在全社會營造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良好氛圍,引導更多的科技力量投身于服務企業的創新實踐中。”李普說,各部門還將建立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統籌協調,集成資源,營造環境,形成共同推進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合力。
據李普透露,各部門和地方政府將發揮各自優勢,針對企業需求,做好本系統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組織發動和具體實施工作,并根據各自實際出臺落實政策的具體細則。(本報北京3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