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內蒙古風電市場維斯塔斯升級中國戰略
2009-05-06 10:26 來源:機電商報
種種跡象顯示,這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絲毫沒有動搖投資者繼續投資中國風電市場的信心。作為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機制造商,同時也是最早進入中國風電市場的外資企業,維斯塔斯今年將繼續擴大在中國風電市場的投資,到年末維斯塔斯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將達30億元。
4月16日,維斯塔斯內蒙古新工廠開業暨V60-850千瓦型風機下線,則是公司投資中國計劃中的濃重一筆。維斯塔斯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迪特列·英格對外宣布:“中國市場正成為維斯塔斯全球市場中最重要的一環,而內蒙古新工廠的落成及新產品的推出,也將為維斯塔斯進一步在中國打造一條完整價值鏈做出重要貢獻。”
全球首次專為特定市場研制產品
不難發現,這是具有23年風電開發經驗,在全球范圍內制造和安裝超過33000兆瓦風電設施的維斯塔斯首次專為某一特定市場而量身定制風機。在迪特列·英格看來,當下把內蒙古作為其在中國市場產業布局的重要一環,并專門為該地區設計制造新型風機,其意義非同一般。
“近年來,中國風電市場的裝機容量成倍增長,而目前內蒙古作為中國正在打造的幾個千萬千瓦級的國家級風電基地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們希望加強與該地區的合作,而為該地區量身定制一款新型風機產品是我們為此做出的第一步。”迪特列·英格表示。
據了解,內蒙古風能資源豐富,全區風能總儲量10.52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3億千瓦,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儲量的40%,居全國首位。“在該地區乃至全中國,將近75%尚未被利用的陸上風資源都是中低級風速。而這款風機的設計目標就是使其在中國可利用度最高的中低級風速條件下發揮最大效力。” 維斯塔斯中國區總裁安信誠談到,為了生產這款適應內蒙古風力與氣候條件的風機,維斯塔斯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中國各地的風力和氣侯條件差異很大。不同的氣侯條件對于風機的設計和條件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安信誠說:“V60-850千瓦型風機能適應高海拔及地形險峻地區的風力和氣候條件,不僅易于運輸和安裝,并能解決包括提高和保持發電能力、與電網平穩連接、應對極端氣候條件,以及風機安裝和風場選址的多樣化等問題。”
大力推進本土化一直是維斯塔斯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遵循的策略。目前這款風機的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而維斯塔斯的目標是實現100%的國產化。據悉,此次建設的呼和浩特新工廠將主要負責V60-850千瓦型風機的葉片和機艙的生產。工廠于2008年7月開始建設,占地面積約45000平方米,總投資額為6億元。安信誠表示,新工廠的產能預計在2010年達到年產600臺,2011年達到800臺。
激烈競爭中如何取勝
可以看出,外資風電企業布局中國的步伐正在加快,而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的競爭也正面臨進一步升級的可能。
據了解,目前我國風電設備制造商已經超過70家,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風機制造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而今年的市場需求預計在800萬千瓦左右。近年來風電產業“一擁而上”的局面將在2009年引發我國風電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中國風電市場的側重點已經從裝機容量發展到發電量的階段,前幾年我們強調風電裝機的數量,但隨著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的不斷擴大,目前我們將更加關心風電的發電量。” 世界風能理事會副主席李俊峰在概述目前我國風電發展的現狀時談到。
而維斯塔斯選擇目前這個時機繼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也正是基于對這種變化做出的快速回應。“毫無疑問,中國有越來越多的風機廠商加入了競爭的行列。”安信誠表示,“目前,風機市場的競爭已經不僅僅圍繞風機的本身,而是要考慮20年甚至更長時間風機的發電量及維護運行費用。”
安信誠表示,維斯塔斯能計算出V60-850千瓦風機20年當中的度電成本,其中包括風機的成本,也包括風電廠的建設成本、維護成本,以及整個風電廠和風機以及零部件等的替換成本。因此,也能計算出在今后20年當中使用該風機所帶來的收益。
“未來的競爭就將圍繞著度電成本展開,哪一家公司能夠做到一個最低的度電成本就最有可能在競爭中勝出。”安信誠直言,維斯塔斯新一代的風機產品正是因為具備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產能,因而會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維斯塔斯制定的全球目標是在2010年實現10000兆瓦的產量。而在2007年,已經完成5000兆瓦的裝機容量,“我們用了25年的時間從零開始實現了5000兆瓦的總裝機容量,現在要用2年實現另外50%的目標,是非常有挑戰的。”安信誠表示,繼呼和浩特工廠成功投產后,維斯塔斯還將在徐州建設一個鑄造工廠,同時繼續加大對天津工廠的投入。“為實現我們的全球目標,中國市場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