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GDP保持8%有三大保證
2009-04-30 16:23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2009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出臺,明確提出2009年中國GDP增長8%左右。中國經濟8%的增速如何保證?地方政府債券、結構性減稅也第一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些都意味著什么?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兩會報道中,《經濟信息聯播》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所長李揚。他對這些問題做出了深入剖析。
第一次系統向國外提出我國訴求
“當然背景不同,所以我們的任務不同,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的任務,一個是系統分析當前情況,另外是戰勝全球金融危機和中國經濟下滑的系統的宣言書,我覺得它的意義在這里。”李揚說,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和往年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我們要向國內外回答很多問題。“一個是我們重申了我們同全世界人民共克時艱的立場,為了使這個立場得以實現講了三點,第一,共同遏制危機蔓延,第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第三,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我的印象是第一次系統地提出我們的訴求,這個是很重要的。”
GDP保持8%有三大保證
李揚曾參與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討論,他說,此前國內外對中國GDP能保持8%,以后能否長期持續增長都頗有異議,鑒于這樣一種狀況,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用了一大段,其中用8個“來自”回答了這樣一個疑問。
“這8個“來自”內容非常豐富,我覺得是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我們的政策和宏觀調控的層面,來自于我們對形勢的科學判斷,來自于我們從形勢發生惡化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來自于我們這樣一種能夠動員全國力量的優越的政治體制,這是一個重要的保證。
危機發生以來,西方國家每每判斷失誤,2007年我們就說今年是最復雜的一年,我們可能不知道到底會發生什么事,但是我們意識到問題不那么簡單,我覺得這點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是經濟發展僅僅說空話沒有用,必須經濟上怎么能確保你實現8%,主要講了三點,第一個來自于我們有充裕的資金,要搞經濟建設需要資金,美國現在捉襟見肘、透支未來,向全世界借債。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我們又有一個巨大的需求,城市化正在進行當中,工業化在中后期,市場化還正在深化,我們的環境保護等等,都有大量的需要錢的地方,那邊有錢,這邊又有需要的錢,所以如果能溝通這樣一種供需,我們就有望有較快增長。
第三是金融部門,中國的金融部門相對來說是相對穩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穩健就來自于我們率先完成了發達國家目前正在做的事,解決不良資產再資本化、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等等。這8個“來自”是全面系統地從意識形態、從歷史、從非常實實在在的資產來回答了我們保八的根據。”
四大計劃各有“潛臺詞”
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二00九年政府工作要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全面實施一攬子計劃。一攬子計劃包括四“大”: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大范圍實施調整振興產業規劃;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強科技支撐,增強發展后勁;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李揚說,四大計劃在報告中就是短短的幾句,但是仔細分析,每一個計劃都有很深的“潛臺詞”。
“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既顯示了我們當前啟動經濟的一個切入點,從投資切入,由誰來引領,回答這個問題。切入點和引領點,引領是由政府投資來引領,背后有一句潛臺詞,希望民間資本和信貸資本跟得上,這是今后還要做的。第二個是大幅度地提高社會保障,這能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經濟下滑,同時又增加消費的功能。第三個就是大范圍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點非常重要。仔細研究過這個規劃的指導,這個規劃不是一味地增加投資,維持現狀的規劃。它是一個調整規劃,我們對經濟有一種看法,我們這次調整不能為了經濟下滑就一味地只是花錢,而使得過去的結構矛盾固化下來。有人說這是一個瘦身計劃,把所有的產業進行兼并重組,是優化結構的。第四個特別重要,大力提高我們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這是非常有遠見的一個看法,因為這次危機,如果從深了說,實際上是一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根據就在于產業發展不協調,科技基礎不行,所以我們現在要創造這個科技基礎,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條件。”
我國已經接近分級預算體制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兩個新的詞匯出現,就是地方政府債券和結構性減稅。李揚說,以前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出現過地方政府債券是一定的,因為我們的法律到現在還不允許,這個問題在理論界談很久了。“之所以這個問題始終存在,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事情至少可以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這次刺激經濟復蘇,很多事情要在地方層面去做,而很多地方政府缺少資金,所以就有了給他們提供一個正規的籌集資金渠道的問題。討論很久,現在由于經濟下滑,形勢比較吃緊,所以就通過了,但是沒有修改《預算法》,這次還是由中央代地方去發,意思是說,還是要實行從嚴控制,但是納入了地方預算管理,這個已經很接近分級預算的體制了。”
對于結構性減稅,李揚一直持堅定的支持態度。對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結構性減稅,他說,結構性減稅可能成為09年中國稅收政策的一個關鍵詞。“結構性指的是稅率有增有減、有升有降,我覺得主題是在減稅上,減稅從當前來說,政府減稅,納稅人就獲得了更多的收益。更重要的意義就是在調整國民收入的結構,特別是初次分配的結構。我們現在的立足點是在擴大國內消費,特別是國內消費,消費是居民的行為,居民要想消費首先得有收入,而這幾十年的情況告訴我們,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的比重是下降的,所以這個事情倒過來。要想增加國內消費,必須首先提高居民的收入。所謂提高居民收入,也就是政府讓出一部分收入,企業讓出一部分收入,在這個意義上結構性減稅是非常重要的結構調整。現在很多地方有消費券,那是二次分配。”(稿件提供中央電視臺《經濟信息聯播》)
cctv2經濟頻道兩會特別報道節目 3月3日—3月13日,每晚八點四十五分播出,3月6日做客央視經濟頻道的兩會觀察員是樊綱。
樊綱 經濟學博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兼任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主攻"西方經濟學"專業;1985年至1987年赴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及哈佛大學訪問研究;198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近年來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暨"過渡經濟學"。曾主持了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等機構資助的科研項目以及國際機構、國際合作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