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業面臨發展機遇
2009-03-31 17:08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放緩使人類更多地開始注意與思考環境保護的問題。在近日召開的“搜狐綠色8226;綠色產業的勃興與使命”論壇上,與會專家提出,在金融危機爆發的情況下,正是思考人類今天乃至未來發展方向、修正價值體系及發展模式的一個最佳時機。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經濟發展模式、消費模式,以及價值體系的建設和規則制定,都值得深入地思考。借金融危機休養生息,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不僅是環保業界的共識,也是經濟界專家正深入思考的問題,這同時也對政府、企業及公眾的作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環保部宣教中心副主任賈峰說:“對于經濟危機下的中國而言,目前無論是太陽能發電還是風力發電,乃至其他的低碳的能源利用技術和環保產業,都面臨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他指出,這正是中國企業家利用全球經濟低迷和產業流動資金這種減緩的良好時機,走出去購買國外高端的可再生能源制造業的絕好時機,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去購買其核心技術和研發機構并大量引進人才,進而實現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
金融危機的暴發顯著地減緩了全球的經濟發展速度和資源消耗的速度,人類解決某一個環境挑戰可能加大。如氣候變化,如果原來設定一個時間期限,那么這個期限將隨經濟放緩而增加了一點,人類的準備時間稍微變長了一些。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以解決一系列金融危機造成的減緩為借口,而置環境于不顧。
當搜狐網綠色頻道主編馬向陽提出在休養生息中詮釋綠色產業發展這一命題時,賈峰提出,從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能源環境政策可以看出,加強環保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基本的理性的共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室主任周宏春提出,綠色產業是一個政策性產業,需要國家政策引導的同時,公眾意識也要提高。通過公眾意識提高,促進政府提高環境排放質量,形成環境產業的需求,包括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鏈發展。也就是說,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每個人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除了政府引導、公眾參與外,更主要的還是企業。企業怎樣通過技術進步來推進成本降低,讓綠色產業才能壯大起來,進而通過產業發展改善人類的環境。
賈峰提出,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既要有大棒也要有葫蘆,既要通過政府的行政管制又要加上經濟上的刺激,才能讓做環保的企業或者說從事綠色產業開發的企業,既具有道德上的至高主義同時又有經濟上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