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成長路線圖”力推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2009-02-26 16:55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春節前夕,武漢市科技局與國開行湖北省分行、漢口銀行以及創投機構一次簽下了8個科技投融資合作項目。據此,武漢市財政以1億元創投引導基金,成功引進了社會投資機構10億元,引導社會總投資規模達到了20億元,放大了20倍。這是武漢市科技局去年啟動科技創業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以來最大一項“戰果”。
1989年,孟慶南、王麗麗等8人和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以集資的方式用3萬元總資本創立了武漢凡谷電子技術研究所。他們把目光瞄準了當時并不起眼的移動通信射頻器件,19年過去了,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華為的訂單占到凡谷電子總收益的97%以上。凡谷電子成了國內最大、世界第四大移動通信天饋系統射頻器件供應商,并成為武漢高科技企業中的納稅大戶。2007年12月7日,武漢凡谷電子在深交所上市,造就了4位億萬富翁、1位千萬富翁、47位百萬富翁,成為擁有百萬富翁最多的湖北上市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武漢凡谷電子董事長孟慶南一躍成為湖北新的首富。
凡谷電子是從孵化器走出的企業,在武漢科技企業孵化器多達54家,其中國家級就有10家。2008年在孵企業技工貿總收入達到84億元,在孵企業中產值過千萬元的有145家,過五千萬元的有40家。經過孵化器的培育、發展,走出了凱迪電力、凡谷電子、大西洋連鑄、楚天激光、三特索道、銀泰科技、團結激光等一大批頗具影響的畢業企業。凡谷電子在武漢打破了民營科技企業自我設限的窘境,為科技創業企業做大做強樹立了標桿。
武漢市科技局局長楊新年說,市委、市政府把“全民創業”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于加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高成長性,同時存在較大的生存風險,需要政府采取切實措施給予扶持。
楊新年說,武漢設立“成長路線圖”計劃的目的,是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細化支持其發展的手段,共同推出包括創業培訓、項目資助、融資擔保、風險投資、上市輔導等多方位、分階段的實施計劃,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構建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的“全程孵育體系”。
武漢“成長路線圖”計劃自2008年起至2010年,每年投入科技三項費8000萬元,集聚和整合全市現有扶持科技創業企業成長的各類資源,傾力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和創新。以“科技攻關”“大學生創業計劃”“初創科技企業培育工程”“民營科技企業百星工程”和“上市輔導培育計劃”等6類科技計劃為支撐,統籌各相關計劃項目和經費,建立支持科技創業企業由小到大迅速成長的梯次推進機制,著力解決其在技術創新、投資融資、組織管理、市場開發等方面的瓶頸問題。
在1月6日武漢科技投融資合作簽約儀式上,武漢科技創業天使基金正式設立,為大學生創業贏得了5000萬的基金。據介紹,天使基金是專門投資于企業種子期、初創期的一種風險投資,它的作用主要是對萌生中的中小企業提供“種子資金”。武漢市的天使基金主要用于資助在校大學生及畢業生以其科研成果或專利發明創辦的企業,以推動大學畢業生走上創業的道路。《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