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經濟基本面:仍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2008-12-16 15:15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9.9% 新華社圖表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加劇,對世界經濟增長和穩定造成嚴重沖擊。溫家寶總理近日指出,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和經濟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中國政府將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堅決維護經濟穩定、金融穩定和資本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就是中國應對這場危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當危機到來的時候,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要貴重。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在認真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我們要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為什么我們說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到底受到了哪些影響?國家統計局權威人士和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專家們對此進行了解讀。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
● 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為9.9%,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普遍低迷形成鮮明對比。
● 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逐步回落,表明我國控制通貨膨脹的成效十分明顯。
● 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1.9萬億美元,是國際支付能力最強的國家。
● 前三季度我國就業計劃完成情況比較好。
今年第三季度,國民經濟的一些指標出現回落,而比指標回落更令人擔憂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形勢惡化,不僅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更挫傷了人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對中國經濟我們究竟應該悲觀還是樂觀?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的回答非常肯定:“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我們務必要保持信心!”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基本態勢是好是壞,國際通行的分析方法是看四個方面。一看經濟增長速度,二看物價狀況,三看國際收支,四看就業形勢。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9.9%,高于改革開放以來9.8%的年平均增速,而且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普遍低迷形成鮮明對比。再看物價,盡管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為7.0%,但從動態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自5月份以來已經連續5個月回落,9月份同比漲幅已回落到4.6%,逐步回落的趨勢明顯。從歷史上看,1985年—1986年,物價從8%以上回落到5%以內,用了12個月;1987年—1990年,物價從8%以上回落到5%以內用了29個月;1992年—1997年,從8%回落到5%,用了59個月。今年從2月份8.7%的高峰值,調控到目前的5%以下,我們只用了6個月時間,中國控制通貨膨脹的成效十分明顯。在國際收支方面,盡管今年出口增幅出現了明顯回落,但前三季度出口額仍達到10741億美元,增長22.3%, 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1.9萬億美元,是國際支付能力最強的國家。前三季度我國就業計劃完成情況也比較好:城鎮新增就業人員936萬人,為全年目標任務的94%;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409萬人,為全年目標任務的82%;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人數119萬人,為全年目標任務的119%。
盡管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但面對國際國內的不利環境,各方面信心降到近幾年的低點。外需減弱、國內資本市場大幅下挫導致投資者信心受到傷害;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減緩、房地產不景氣則影響了消費信心。那么,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從何而來?
首先,從供給的角度看,改革開放為我國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存在著牢固的基礎。30年來,我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明顯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大大提高。我們建成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產品供給能力強大。農業、能源、原材料不斷改進發展,供給能力邁上新臺階,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形成了縱橫交錯覆蓋全國的網絡體系,水利環境、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設施顯著加強。其次,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不僅要有能力保證,更要需求支撐。我國基礎設施、居民生活水平雖然都有了顯著改善,但人均水平較低,投資和消費都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從投資需求看,交通、住房等仍需要大量投資,從消費需求看,居民在耐用消費品和服務消費方面仍有較大潛力,特別是農村的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低,潛力更大。第三,體制機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成就了30年來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也必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第四,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明顯增強,應對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的及時性有效性大大提高。加之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已近2萬億美元,居民儲蓄超過20萬億元。掌握了充足的資金,宏觀調控空間也比較大。
面對金融危機加深的挑戰,要增強我們的信心,除了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外,還要主動利用市場壓力,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近日,沿海地區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已經開始在壓力下自我調整。馬建堂認為,只要保持信心,不僅可以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還可以把這場百年一遇的世界經濟危機,變成中國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契機。
從宏觀調控政策看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10月3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這是央行月內第二次降息。這是我國近年來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采取的重大舉措之一。
一年來,宏觀調控政策從“雙防”,向“一保一控”和“保增長”的轉變,凸顯了黨和政府為了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民生的不斷改善,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的前瞻性、及時性和靈活性。
“雙防”政策: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國經濟自2003年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經濟增長速度從2003年的10%一路上漲,2006年突破11%,并于去年達到11.9%。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使得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改善,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但經濟偏快增長也帶來一系列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經濟增長有可能由偏快轉為過熱等問題。
為消除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去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新的宏觀調控政策: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正是著眼于“雙防”的目標,實施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財政支出要主要用于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認為,提出防通脹,就是為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物價水平相對穩定本身就是經濟平穩增長和投資穩定的一個外在條件。
正是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物價水平呈現出走低的趨勢,保證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大局的穩定。
我國經濟自2003年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經濟增長速度從2003年的10%一路上漲,2006年突破11%,并于去年達到11.9%。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使得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改善,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但經濟偏快增長也帶來一系列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經濟增長有可能由偏快轉為過熱等問題。
為消除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去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新的宏觀調控政策: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正是著眼于“雙防”的目標,實施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財政支出要主要用于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認為,提出防通脹,就是為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物價水平相對穩定本身就是經濟平穩增長和投資穩定的一個外在條件。
正是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物價水平呈現出走低的趨勢,保證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大局的穩定。
“一保一控”:避免大起大落
今年年初,我國南方地區出現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震級達里氏8級的特大地震,這次特大自然災害造成人員重大傷亡,房屋大量損壞,基礎設施大面積損毀,工農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不斷加深,對我國出口、金融領域的影響逐步顯現,國內許多外向型出口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出口持續出現下滑勢頭。
上半年經濟增長開始放緩,GDP同比增長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7.9%。這表明國家從緊的貨幣政策已見效,但通脹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7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即“一保一控”。
為了緩解紡織企業的困難,穩定出口,保障就業,7月31日,財政部等部門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1%。
8月初,央行調增了全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隨后,央行又決定從9月16日起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以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說,我國經濟前三季度同比增長9.9%,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速為9.8%,如果考慮到今年中國經濟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這一成績的取得是“來之不易”的。
“保增長”: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5年多來首次低于10%。這既有我國主動調控的因素,也有世界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從持續升溫轉入降溫狀態。”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升級為世界金融危機,西方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危險不斷加大,國內房地產、鋼鐵、汽車等重要支柱產業產銷大幅度下降。如何保證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成為當前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盡快出臺有針對性的財稅、信貸、外貿等政策措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此后,一攬子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措施密集出臺:
——為了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刺激農村消費,擴大內需,國家發展改革委10月20日宣布,國家將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組織開展主要農產品收購,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產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較大幅度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
——為了增加投資,擴大內需,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核準了公路、機場、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建設項目,決定加快南水北調中、東線一期工程建設進度。同日,為穩定出口,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將從今年11月1日起,適當調高紡織品、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涉及3486項商品。次日,為改善民生,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財政部宣布,國家有關部門將出臺10項措施,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措施,加大資助困難學生、優撫救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實保障低收入群眾和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
此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還宣布對個人住房交易環節的稅收政策作出調整,降低住房交易稅費;中國人民銀行還宣布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和擴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
10月25日,溫家寶總理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我國已經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把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時兼顧抑制通貨膨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針對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趨勢,中國政府采取了很多調控政策。雖然效果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充分顯現,但只要政策調整不斷保持下去,明年中國經濟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張立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