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南風窗:對抗失業的戰爭

2008-11-14 17:13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當經濟不景氣來臨時,解決就業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即成燃眉之急。對于政府而言,除了審慎應對之外,更具長期性、公共性且更能體現公平性事務,一是教育,二是減稅。
  世界經濟本輪的衰退,仍在延續向下探底的頹勢。而每次經濟蕭條必然伴隨著大量失業。
  中國,以世界上9.6%的自然資源,9.4%的資本資源,1.85%的知識技術資源,以及1.83%的國際資源等,要為占世界人口26%的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毫不夸張地說,本來就是一場就業戰爭。眼下,8月歐元區失業率達到 7.5%,9月美國失業率已達6.1%,英國央行副行長賓恩則表示,“這是一生才有一次的危機,并且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擺在中國面前的這場仗,到底該怎么打?
  經濟衰退遭遇多事之秋
  國際勞工組織預計,在2009年底之前,世界金融風暴及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可能造成2000萬人失業,“這種局面將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雖然金融危機目前對中國的影響并不像歐美那樣顯著,但中國銀監會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指出,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還會繼續,“新興經濟體無法獨善其身于國際環境之外”。
  德意志銀行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國家經濟滑坡將對華帶來繼美國華爾街危機后的第二波沖擊,預計明年中國的電子、紡織和服裝業等將面臨更大的打擊。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今后一兩年內可能加劇釋放。
  而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數據則顯示,全國今年上半年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而中小企業正是我國吸納就業的主力軍,75%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員都在其中實現就業,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必然導致失業率的增加。
  中國今年的就業市場本來就不樂觀。
  10月2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保部)對外披露,9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與去年年底持平。根據人保部當日公布的數據,9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30萬人,比去年同期還減少了5萬人。單純從公布的數字看,中國的失業率處于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但數據顯然與人們對真實感知有所出入。
  中國官方定期發布的失業率為“城鎮登記失業率”,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和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并不納入登記失業率統計。如果把所有這些隱性失業全部納入統計,失業率到底有多高,這個并沒有具體統計,有學者估計接近8%甚至10%,也有學者認為僅僅5%。國家統計局2005年11月正式啟動城鄉勞動力調查制度,調查失業率能夠較準確顯示勞動力市場真實情況,由國家統計局進行調查,但并不向社會公布。
  “十一五”時期,中國進入新的人口勞動力增長高峰,5年新增勞動力總供給將達到5000多萬人,特別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會持續增長。但勞動力就業需求崗位只能新增4000萬個,勞動力供求缺口在1000萬個左右。
  相關數據顯示,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增加量,已由“九五”時期的94萬人,減少到“十五”時期的8 0萬人,并呈持續下滑狀態,2005年,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增加量只有63萬人。即使按照“十五”時期的 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80萬人就業來算,今年GDP的增長率應該不會超過10%,只能帶動新增不到800萬人的就業,顯然離設定的1000萬目標還有距離。
  目前以高校畢業生為代表的新增勞動力正在取代下崗失業人員成為中國就業壓力的最大來源之一。而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也會加劇就業壓力。按照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和要求,2008年是中國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國政府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的一年。今年全年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700多戶,涉及職工120萬人,完成今年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目標涉及60萬人。這些任務都要在下半年完成。經濟學家預計,這將會造成大量工人下崗失業。經濟增幅回落和自然災害頻發等不利因素的滯后效應將會在年底顯現,就業壓力將會進一步加大。
  發達國家農業勞動力比重大都在5%以下,而中國這個比重還超過20%。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就業困境將是中國政府長久面臨的難題。
  劉易斯拐點初現
  使就業問題變得更復雜的是中國正處于特定的發展階段。
  去年,中國社科院發布《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3/4的村莊已無青壯年勞動力可轉移,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逐年下降,預期在“十一五”期間勞動力供給長期大于需求的格局將逆轉。中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的時代轉變,這個轉變的拐點將在“十一五”期間出現,
  勞動力的這種由無限供給到短缺的轉變,在發展經濟學上叫做“劉易斯拐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劉易斯曾提出一個模型,他認為,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初期,勞動力供給是無限的,這些國家可以利用低工資、低成本的優勢,開始經濟起飛。但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勞動力供給就不會是無限的了,低成本優勢將消失。于是,經濟拐點出現了,這就是劉易斯拐點。
  其到來并非旦夕之事。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所謂劉易斯拐點并非一個確切的點,而是指一段時間,現在中國已經出現劉易斯拐點的端倪。這意味著中國開始向現代經濟邁進,所有轉型時期的矛盾將進一步激化。
  “劉易斯拐點”的經濟學前提是發展中國家內普遍存在的二元經濟格局,等到非農產業的發展把農業剩余勞動力吸收殆盡,二元經濟就會逐步變成一體化的和均衡的現代經濟。而不久前剛剛落幕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已明確指出,中國已經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可以預計,在整個“十一五”及以后若干年,中國將進入就業結構大調整時期。
  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一直存在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一些傳統行業出現大批下崗失業人員,而一些新興的產業、行業和技術職業需要的素質較高的人員又供不應求。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登記失業率之所以比較理想,原因之一就是物流、倉儲和電子商務等形成了巨大的就業規模,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淘寶網直接帶來了20萬個就業崗位,電子商務網站每年為我國直接創造的就業機會達11 0萬個,第三方物流和配送行業也帶來了上百萬人的就業機會。影視動漫人才、動畫繪制員、寵物健康護理員、室內環境治理員等諸多新興行業也在吸納勞力。
  真正明顯經歷過劉易斯轉折點的國家和地區,只有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其他國家沒有非常明顯的轉折。而相對于日、韓和中國臺灣地區來說,按經濟發展階段,中國大陸的劉易斯轉折點到來的時間似乎更早,轉折速度也較快。
  經濟周期這一短期現象和人口結構變動的長期因素相互交錯,使情況變得非常復雜,就業之戰更加難打。
  中國發展已經進入劉易斯轉折區間,因此很多政策出現了變化,這也是今年開始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更傾向于保護勞動者利益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大的發展階段來說,總有一些靠人口紅利生存的企業要被淘汰掉。但經濟危機的發生,使新《勞動合同法》某種意義上成為壓垮一些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關鏈接:
  就業戰爭考驗執政智慧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失業率達到改革以來的最高點。雖然隨后中央政府采取了相當多的措施,這一失業高潮仍延續到2003年。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失業潮將持續多久,目前人們仍未可知。
  每次危機都會帶來社會動蕩。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股災引發龐大自殺潮,當天道瓊斯指數下跌了20% ,在大崩盤發生的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此后,自殺事件接連不斷。1987年10月19日,華爾街爆發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跌幅達22.6%,數以萬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日本、韓國和香港男性自殺率上升40%。
  中國現在受金融危機影響雖然僅僅只是初露端倪,但最近發生的一些社會案件在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談中,已經多了另一種解讀,那就是社會和生活的壓力造成情緒失控。以往在高失業率的年份,中國城市的惡性治安案件通常頻頻發生。如何在危機顯現之初,出臺相應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穩定社會發展,將考驗執政黨的智慧。
  “政策的出臺還有一種市場信號的功能,企業與勞動力看到后會想,政府出臺政策了,看來形勢很嚴峻,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于是持觀望態度。這種心理預期可能會抵消國家政策。要測算政策產生的作用大,還是心理預期大。所以很多時候,靠政策調整的難度可能會比較大?!敝袊嗣翊髮W中國就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偉國如是說。
  政府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通過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就業的增長。二是通過有效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來緩解就業壓力,這可視為中觀層面。三是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這可視為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能解決的就業崗位有限,非常時期,宏觀和中觀的政策出臺是重中之重。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下,中國經濟增長下滑、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當時中央及時啟動了住房商品化改革,從而使房地產業成為中國此后10年內需擴大的主要著力點。10月22日晚間財政部及央行公布“房地產救市新政”,以期再次激活房地產市場,但和10年前不同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過近幾年的泡沫發展,已經到達崩潰邊緣,在商品房大幅度降價之前,一般的財政政策恐怕很難改變人們持幣觀望的狀態。
  還有一種看法是可以借鑒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的做法,政府大量投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加就業。楊偉國認為,“中國現在差不多處于工業化早中期水平,工業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還有投資空間,比如公路、機場、航線、地鐵、公共交通、電力基礎設施等等?!边@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看法,但很多專家同時也認為,經過30年的建設,中央政府依靠大規模的投資來減少失業,效果可能并不顯著。
  一種更為可行的辦法似乎莫過于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在信貸、稅收方面給予支持,提高其吸收就業的能力。7月28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通知,決定對從事個體經營的有關人員實行收費優惠政策,旨在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進一步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但鼓勵創業和擴大就業最關鍵的是從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門從部門利益出發與企業奪利的行為,這需要通過立法和行政體制改革的推進才可能真正解決。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重點推行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探索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等幾項工作,以期在中觀層面緩解就業壓力。2008年1月1日,《就業促進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強調,促進就業是政府的重要責任,已經列入政府的考核指標。推進統籌城鄉就業試點也在深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制定《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配套政策措施。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就業制度安排正在向著普惠制過渡。
  財政部門加大投入,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為260億,而2003年的就業補助資金只有41億。中央政府同時要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也相應地增加就業資金方面的投入。
  經濟發展戰略有兩種不同思路:一是增長優先論,這是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二是就業優先論,這是以就業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幾乎在所有的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都選擇第二種模式。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一直是屬于第一種類型,但隨著近年中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大政方針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變革、失業問題日益嚴重的逼促,必然會向第二種模式轉變。金融海嘯,也許會加快這種轉變。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