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當前經濟5大熱點:能否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2008-09-01 08:56 來源:新華網

編者語: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提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將成為下半年重點工作之一。即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資規模,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新上擴能項目,加大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積極拓展農村消費,努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穩定和完善外貿政策,優化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加強煤電油氣運調節,強化和完善需求側管理,努力增加電煤、成品油生產供應,確保重點需要。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迎難而上,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勢頭。但是,當前國際環境更趨嚴峻復雜,國內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較突出。在這種背景下,經濟走勢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

  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分組審議《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結合這份《報告》,記者采訪了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業內專家和企業家,對當前五大經濟熱點進行深入解讀。

  熱點一: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0.4%,增幅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一、二季度分別增長10.6%和10.1%。上半年經濟增速的回落,引發了各界對下半年經濟增長的擔憂。

  對于上半年的經濟增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的評價是“高位平穩適度回落”。數字顯示,二季度10.1%的經濟增速,仍高于改革開放30年來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經濟增速回落也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的起伏。

  7月份的數字對分析下半年經濟走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與1至6月份相比,前7個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0.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加快0.3個百分點。同時,7月份出口增長也較上月加快9.3個百分點。

  “數字表明,面對各種國內外復雜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宏觀調控是卓有成效的,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社科院數量經濟所所長汪同三說。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長率。“今后一段時間,即使經濟進入這一輪增長的調整期,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撐,加上有效的宏觀調控和結構調整政策的支持,中國經濟仍有可能保持9%左右的增長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

  熱點二:物價過快上漲勢頭能否有效控制

  對于下半年的經濟工作,中央把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之一,要求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這次《報告》也把“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列為當前國內經濟運行中的第一大突出矛盾。

  今年以來,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在生產、流通等領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了部分地區一度出現的糧油價格過快上漲的矛盾。在各項措施的綜合作用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從5月份起已連續三個月走低。

  但是,當前我國CPI仍處于高位,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仍然較多。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仍居高位,國內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的上升增加企業的成本,加上初級產品需求較旺,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十分艱巨。

  “物價上漲是世界性的,有些因素國內難以控制。但是,國家仍要努力壓制物價上漲的速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說。

  《報告》提出,下半年將“著力抑制價格過快上漲”。具體措施包括:積極增加糧油肉菜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嚴厲查處各種違法違規漲價行為;完善和落實好對低收入群體和大學生等的補貼政策等。

  “我對下半年物價形勢的穩定滿懷信心”,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說,要看到黨中央、國務院有決心、也有能力把物價上漲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熱點三:中小企業困難能否盡快得到破解

  今年以來,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我國部分中小企業,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的困境。

  出口數字從一個側面驗證了這一點。前7個月,我國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呈現放緩跡象。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6個百分點,塑料制品出口回落14個百分點,鞋類出口回落4.3個百分點。

  “中小企業現在遇到的問題比較大,如果因為虧損倒閉使它們失去經過多年艱苦努力才占領的國際市場,那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政府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穩定發展的政策扶持。”青島即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玉蘭說。

  實際上,國家近期已經在財政和信貸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有關地方也加強了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報告》提出,國家下半年將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面對國內外趨緊的環境,一些中小企業紛紛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措施,努力緩解自身企業經營困難。但正如朱之鑫在《報告》中所說,“政策效應顯現和企業通過自我調整改善經營狀況,還需要一個過程”。

  熱點四:節能減排預定目標能否按期實現

  今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0.1個百分點;預計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將繼續保持下降趨勢。

  “也要看到當前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報告》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謝克昌提醒說。

  盡管近兩年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總體上仍比較粗放,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工業結構重型化的特征仍很明顯,淘汰落后產能的難度很大,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機制還不完善,一些方面監督管理不到位。

  為緩解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我國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而今年是完成這一指標的關鍵之年。

  《報告》特別提出,下半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加快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狠抓量大面廣的節油節電工作,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和工業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水污染處理設施建設。

  “越到后面,壓力越大,越不易見效。要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社科院數量經濟所副所長齊建國說。

  熱點五:農業生產農民增收能否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農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夏糧連續5年增產,早稻豐收,秋糧長勢普遍較好。肉禽蛋和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發展。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19.8%。

  “上半年農業獲得好收成,是在全球糧食危機的背景下取得的,農業為國民經濟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尹成杰說。

  但是,《報告》中也特別指出,“當前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依然較多”。主要包括:災害損毀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后期天氣存在不確定因素,農業病蟲害和重大動物疫情風險不容忽視。種糧比較效益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農資價格上漲較快,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

  “當前,保護糧食的生產能力非常關鍵,一方面要保護耕地,另一方面要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乾元說。

  《報告》提出,下半年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農業生產”。為此,將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力爭秋糧再獲豐收。切實做好新糧上市收購工作,加強化肥等農資市場調控和監管等。

  業內人士指出,中央一直把“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相繼采取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措施,這對于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穩定增收必將產生積極效果。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