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經濟學家莊健:熱錢哪里去了?
2008-08-18 08:49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動蕩中,原本寄望能夠與“被感染”的老牌西方經濟體“脫鉤”的新興經濟體驟然間也似乎危機四伏:越南通貨膨脹高企、股市幾乎崩潰、熱錢出逃,東南亞各國紛紛加息,社會不安定因素再次積聚,一場由越南危機引發的經濟動蕩似乎像高舉的利刃再次懸在10前經受過金融危機洗劫的亞洲國家頭上。
這是一個前景突然模糊的時刻。對于世界經濟來說,唯一明確的就是一切都不太明確。作為新興經濟的一個代表,中國也難以置身其外。除了要負載外界因素的沖擊之外,中國還要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國內CPI的上漲、股市、樓市以及蠢蠢欲動的熱錢。中國經濟的確遇上了“最困難的一年”。
就此種種現象,《環球》雜志記者采訪了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曾在中國統計局工作了16 年、在亞洲開放銀行專門負責中國和蒙古兩國宏觀經濟分析的莊健,熟悉過去中國經濟經歷的起伏。盡管承認目前情況的復雜和難解,莊健仍對中國和亞洲經濟度過這次危機抱有信心,“經歷過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國和亞洲特別是東亞的抗沖擊能力已經今非昔比,這是我們必須要看到的。”
“越南的情況沒有想像中嚴重”
《環球》:目前這輪對亞洲再發生金融危機的恐慌,起自不久前越南發生的經濟動蕩,對此亞洲開放銀行是否提前有警覺?
莊健:這次越南經濟動蕩的觸發開關是5月下旬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發表的一篇預警報告,其中警告越南高通脹的狀況如果不改變,經濟可能發生危險,后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有一個類似的報告出來,結果導致一部分外資離開越南。
實際上,今年初亞行在馬尼拉為準備4月份的亞洲經濟展望報告開會時,我們駐越南的經濟學家就寫報告指出超過1 8%的通脹率對越南比較危險。當時中國已經在進行“雙防”的宏觀調控,但越南政府擔心調控影響經濟發展和外資投入,一直沒有什么動作,直到后來問題惡化后才趕忙采取措施。6月份,越南的通脹率已經達到了26%。
《環球》:對于越南發生的動蕩,有人指出國際熱錢是禍首,對此您怎么看?
莊健:對熱錢也有兩分法,不能簡單地把它看作是洪水猛獸。熱錢具有短期獲利的屬性,通常是流向經濟發展向好的經濟體,客觀上為這些經濟體提供了發展經濟需要的資金,有利于擴大其經濟規模。而經濟發展不好的地方,熱錢是不會去的。但由于熱錢的不穩定性和短期逐利性,它一旦集中撤出,就會對所在國的經濟運行和外匯體系產生較大沖擊,如果不能有效地承受住這種沖擊就會爆發經濟危機,所以人們對于熱錢可以說是既愛又怕。
《環球》:亞洲各國雖然經歷過1997年的金融危機,但目前很多的資本賬戶仍是開放的,他們這次能否經受住這次威脅?
莊健: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盡管資本賬戶仍然開放,但比起10年前金融危機發生時的全面、徹底的開放已經不同。現在各國政府都是進行有管理的開放,而不是放任自流。在加強資本賬戶監管的同時,各國都注意持續地增加外匯儲備,改善以往過分依賴外貿的經濟結構,改善財政收支狀況。應該說,現在東南亞各國在防范和應對金融危機上面手段比過去要多得多。
另外就是各國之間開始加強合作。2000年東盟與中日韓簽署的《清邁協定》就是要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互相提供幫助。據我所知,東亞國家目前已經建立了一個“儲備基金池”,亦即各國共同出資,哪個國家需要資金援助就予以啟動。目前越南雖然遇到了困難,但它并未提出求助于這個儲備池的申請,認為靠自己的能力仍可以撐過去。
我剛剛看到一個資料,越南在采取提高利率等措施穩定經濟形勢后,外資撤出的趨勢并沒有延續。而且就我所掌握的情況,現在能否說外資大規模撤離越南還是一個問題,目前看并沒有真正的大量撤離,否則越南就要求援了。另外,越南還是相信今年的經濟增長率仍能達到7%。如果到了年底真實現這個目標的話,目前發生的也就是一場經濟波動,還不構成經濟危機。
熱錢哪里去了?
《環球》:對流入中國熱錢的規模歷來都是熱議的話題。今年3、4月份,中國外匯儲備猛增,一般認為其中有很多是“蒙混過關”的熱錢涌入。
莊健:現在對于熱錢的測算方法和資料獲取都有爭議。簡單的方法是用外匯儲備的增加刨去外貿順差和FDI(境外直接投資),余下的就是熱錢。但這只是一個粗算公式,比如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境外經營收入的匯回也要經過外匯途徑,但這就不能算作熱錢。而FDI中有一些是打著辦企業的旗號進入中國的,這個錢要買廠房、租用土地、買設備、搞實體投資逐步地花,但究竟是不是最終這么做了,查起來就不大容易。由于信息的不透明,目前大家也只能估算熱錢的規模,不過我相信外匯管理局等監管部門是心中有數的。
《環球》:由于中國的資本賬戶尚未開放,這對于防范熱錢的突然撤離是不是提供了天然的保障?
莊健:是這樣。相比越南這樣的國家,在中國熱錢是進來容易出去難。盡管有人說中國尚未開放資本賬戶,中國對外匯的監管體系還比較傳統甚至原始,但至少在防范由于熱錢迅速撤離而引發金融危機這一條上,這是有好處的。發生在其他亞洲國家的金融動蕩實際上反復證明,在金融體系還比較脆弱的情況下,中國不能貿然開放資本賬戶,放松外匯監管力度。
《環球》:目前比較令人困惑的狀況是,人人都在說熱錢,但股市漸熊、樓市不旺、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又困難,那么熱錢去哪里了呢?
莊健:熱錢的分布是很分散的,它一般不會整塊、巨額地出現,否則不是很容易被找到嗎?我覺得股市、樓市里面肯定是存在熱錢的,還有就是在一些FDI里面潛伏著。宏觀上要統計熱錢的規模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落實在微觀上我覺得不是難事。那些基層政府的業務員、銀行分支機構的辦事員多走幾趟就能搞清楚賬目上錢的性質。關鍵的問題是他們愿不愿意去這么做。另外還有一個難題是,找到了熱錢你準備采取什么政策。中國現在已經開放了,融入了全球經濟,難道你要再關起門來把這些錢趕出去嗎?恐怕這樣也不行。
《環球》: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目前中國面臨這一波的物價上漲?
莊健:目前的主要因素一是成本推動,二是由于原油、大豆等漲價輸入傳導所致,第三才是流動性過剩。當然,通貨膨脹最終來說是過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商品,現在收縮流動性是預防流動性過剩的趨勢發展下去的預見性舉措。按照一般規律,一個經濟體高增長持續5年就面臨流動性過剩的局面,所以現在的舉措也是應該的,不過還需要輔助以其他更有效的政策抑制通膨。
《環球》:現在有人提出來一次性將人民幣升值到位,以斷絕升值預期從而防止熱錢涌入,對此您怎么看?
莊健:這樣是肯定不行的。首先是中國政府講過不再搞突然的升息舉動,這事關國家信譽,不能冒背棄國家信譽的風險一次性升值到位。另外,誰也不知道一次性升值升到什么位置才算合適,如果你升值“到位”后人家還要給你施壓進一步升值怎么辦呢?
《環球》:2008年已經過半,面對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很多人看不清楚中國經濟的走向。作為亞行專職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的專家,您是持一個什么判斷呢?
莊健:我的觀點是,即便沒有今年發生的種種內外不利因素,中國經濟也會減速。去年中國GDP增長達到了11% 多,這是一個高峰了,以后的速度勢必要下來一些;而且在高增長下各種資源要素都已經繃得很緊了,這個速率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目前正按照既定的調控路線進行,今年發生“硬著陸”,也就是經濟從熱猛然轉向冷的概率,我覺得不到30% 。真要出現硬著陸得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事實上美國經濟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差,不僅沒有衰退還有些許增長,三、四季度可能企穩;二是調控過度,收得過緊;三是股市、樓市崩盤。
如果這三個情況同時發生,可能導致GDP增長率低于8%。但目前看,這個狀況不會發生,中國的宏觀調控也會保持靈活性,會注意防止調控過度。今年中國GDP增長達到10%,明年達到9%的可能性非常大,物價下降的速度則會慢一些。來源:《環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