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喬布斯:追求殘忍的完美
2008-06-16 14:09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當蘋果的生態系統從一個小型高科技村落演變成一個全球帝國時,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和現任總裁史蒂夫8226;喬布斯(StevePaulJobs)很自然成為主宰。
重回蘋果的喬布斯,幾乎改變了蘋果的游戲規則。
新版圖
“蘋果的產品必須持續使人欣喜”,這是喬布斯所堅持的。盡管蘋果的產品也被很多人放入口袋,但這并不能使這位億萬巨富滿意,雖然他已年過五十。
2008年5月初,喬布斯宣布同20世紀福克斯、沃爾特迪斯尼影業公司、華納兄弟、派拉蒙影業公司、環球影業家庭娛樂和索尼影業娛樂等眾多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這就意味著,在類似《鋼鐵俠》這樣的大片發行DVD的當天,蘋果用戶就可以在iTunes網站下載這些電影。
當然,只能在蘋果產品上播放。新電影的下載價格為14.99美元,租借價格3.99美元,老電影的下載價格為9.99美元,租借價格2.99美元。
電影業無法拒絕蘋果的方案,盡管他們并不十分情愿,但喬布斯能讓他們從龐大的視頻文件中獲得財源。要知道,iPod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從普通的播放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文化象征,成功占領了人們的衣袋和耳朵,而且至今長達五年的時間。
蘋果200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十分漂亮,這得益于Mac計算機和iPod音樂播放器的熱銷,蘋果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6%。
據說,蘋果公司正在研發一款類似蘋果電腦的新產品,可以與電視和家庭娛樂系統連接播放錄像,也可以通過iTunes軟件下載音樂和視頻節目。不管是索尼電視、松下DVD播放機、微軟的機頂盒還是其他音響設備,都可能面臨威脅。
《商業周刊》撰文指出,如果不是喬布斯想將孤立的蘋果世界延伸到更廣闊的地方,所有這些都不會發生。
蘋果個性
喬布斯被認為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并且以“瘋狂的高標準”著稱。他經常說:“有些業務我們能夠為之,有些則無能為力,但無論怎樣,我都感到自豪。”
當政初期,他全然不顧華爾街的滿腹牢騷,大力削減產品品種,把原有的10多個品種砍至4種。他曾要求iPhone的團隊在最快時間拿出不同的封裝設計,當時離面市已經為時不遠,據說他走進公司說:“我就是不喜歡這個東西。我無法說服我自己愛上這個玩意兒。而這是我們做過的最重要的產品。”于是iPhone成了后來我們見到的樣子。
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公司制作《玩具總動員》(ToyStory)讓喬布斯花1000萬美元,但他因為對劇本不滿,將工期暫停了5個月。
“我們讓每個人都拿著工資放大假去了。好好琢磨了一番之后,他們做出了你所看到的《玩具總動員》。”他說。
這種“停下來”的勇氣使喬布斯在其他電子產品制造商中毀譽參半,但對消費者來說,喬布斯的真正秘訣是他有著對普通消費需求的直覺,而且能夠很好地跟技術結合在一起。
為了“讓那些Windows用戶盡快皈依Mac門”,喬布斯決定將蘋果專賣店開到車流密集的區域。在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附近的蘋果旗艦店里,終日人頭攢動。有的人在那里擺弄產品,也有很多人在那里找把椅子看書或休息,或者什么都不干。事實上,喬布斯的想法確實奏效了。3月31日,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公司明確表示在用戶滿意度上,蘋果MacOSXLeopard戰勝了WindowsVista系統。
聽這位蘋果CEO發表演講是快樂的事情。他喜歡穿黑色高領毛衫和牛仔褲,擅長推介,他的促銷方式常常令人過目不忘。他從牛仔褲的裝飾口袋中掏出縮小版的iPodshuff,像變戲法一樣。而在2008年初的蘋果大會上,他又從信封中抽出全球最薄筆記本“MacbookAir”。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技術類公司首席執行官說:“上帝把我們分成為使用左腦或右腦的兩個群體。可是喬布斯好像既能使用左腦又能使用右腦,因此他的人生經歷非同一般。”
蘋果精心地選擇出最好的合作者。自2003年iPod銷售大增以后,蘋果就開始與一些小硬件制造商合作,包括便攜話筒、音樂播放器外殼廠商等等。2004年,寶馬首次在其年度新款車型的儲物小格中加入iPod轉接器,克萊斯勒、福特和本田等汽車制造商隨后也加入這個潮流。
超過20萬家公司與蘋果簽署了制造與蘋果相容產品的協議。70%的新款美國車都配備了iPod轉接器,大約10萬個飛機座位也將同樣配上這東西。
喬布斯的策略是一旦被市場接受,就迅速推出各種風格品位偏好和價格優勢的不同系列產品,并同樣擁有改變世界的魔力。iPhone上市以來銷量已超過400萬部。
分身統領蘋果,坐鎮迪斯尼的喬布斯,同時還繼續追求盡善盡美。對于很多人來說,與喬布斯打交道并不容易。喬布斯強求的是一種 “殘忍的完美”。據說,在蘋果為數不多的規定之一就是,每周一喬布斯將和整個管理體系回顧公司的運營情況。包括前一周的銷售項目、每個正在開發的產品,以及那些麻煩纏身的產品。
一位熟悉迪斯尼董事會內情的人士透露,喬布斯很想成為迪斯尼公司的董事長。而對于老對手微軟們來說,雖然蘋果與微軟已經達成了以1.5億美元放棄訴訟的協議,但喬布斯把蘋果最終引入消費者客廳的想法仍令人憂心忡忡。
在喬布斯的哲學里,蘋果始終是,也必須是一家能“全盤掌控”的公司。他意識到,“對未來的消費類電子產品而言,軟件都將是核心技術”。不能夠堅持做操作系統和那些悄無聲息的后端軟件,比如iTunes。
這樣的蘋果才不至于像DELL、惠普或索尼那樣,因為等待微軟最新操作系統的發布而延遲推出硬件產品。這樣的蘋果不用看著微軟干著急。而隨意修改系統,還可以為iPhone和iPod制作特別的版本。
幾乎每個大項目都有可能被喬布斯要求推倒重來,理由是“這不僅僅是工程學和科學,也是藝術”。他認為自己沒法選擇,蘋果員工也一樣沒法選擇。
“這輩子沒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絕倫。”這是喬布斯的名言。
風投之父:喬布斯做事經常一意孤行
本報記者 周惟菁
采訪很多創業企業家們時,不止一次地看到他們的辦公桌上,貼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饑,虛心若愚)——這句話,被史蒂夫8226;喬布斯在斯坦福那么一說之后,便成了無數創業粉絲們自我激勵的流行信條。
蘋果電腦創始人喬布斯的創新、激情以及成功,如同夢囈般,成為許多創業粉絲們夜夜揮之不去的夢想;同樣,發現、挖掘像喬布斯這樣傳奇式的企業家,也是許多風險投資家的夢想。
“喬布斯總能領先其他人一兩年看到一個新市場的崛起”,紅杉資本創始合伙人沈南鵬如此認為。
實際上,在研究喬布斯奇跡的同時,喬布斯和他背后的投資者們恩恩怨怨的博弈,也是創業者們和風投界的同樣津津樂道的。
今年3月6日,KPCB著名投資家約翰8226;杜爾(John Doerr)表示,將向“蘋果企業家”(Apple Entrepreneurs)項目投資1億美元,專門用于扶植那些從事于iPhone和iPod Touch應用軟件開發的新興企業。
杜爾表示,這個名為iFund的投資基金足夠啟動“4個谷歌項目、12個亞馬遜”,“如果你想要發明未來,iFund可以幫助你實現它”。
這個被外界猜測為最近加入KPCB的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蘋果公司董事)從中牽線的投資,對主要負責iFund基金管理的KPCB合伙人馬特8226;默菲(Matt Murphy)是個大挑戰,歷史上投資蘋果的馬克庫拉、亞瑟8226;洛克(Arthur Rock)以及曾購入80萬美元股份的經緯投資(Matrix Partners),都在和喬布斯的關系處理上頗為頭疼。
一方面,從通用電氣杰克8226;韋爾奇,到波音CEO詹姆斯8226;邁克納尼 (James McNerney),到國內投資人沈南鵬等業界人物都在不同場合表現出對喬布斯不加掩飾的欣賞;另一方面,這位CEO可能是世界上最成功也最為捉摸不定、情緒化的人物,也讓接近其身邊的投資人和董事會成員頗費腦筋。
與第一名投資人的恩怨
對于紅杉資本(Sequia Capital)的瓦倫坦(Don Valentine)來說,1976年的那個下午,在喬布斯的車庫工作間里,錯過了對那個身穿牛仔褲、散著鞋帶、留著披肩長發和胡須的投資,或許是他作為VC生涯中最大的一個遺憾。
瓦倫坦介紹的馬克庫拉(Mike Markkula Jr.),隨后成為了蘋果真正意義上的投資人。馬庫拉在英特爾的資歷讓其意識到了未來電腦市場的潛力,他入股9.1萬美元,在后來又游說其他人投入60多萬元風險資金,以其信用幫助蘋果從銀行借了25萬美元的貸款。
此外,馬克庫拉引薦了斯科特擔任公司的經理。馬克庫拉任董事長,喬布斯任副董事長,沃茲奈克是負責研究與發展的副經理。他們3人各占公司30%的股份,成為公司的3個大股東。
這支隊伍后來馬上將業績一直往上翻,從1977年為250萬美元到1982年時已為5.82億美元。蘋果1980年發行第一批股票時,馬克庫拉當初的投入已經價值1.54億美元。而洛克所擁有的股份價值達1400萬美元。
但很快,這位天使投資人兼共同創始人和喬布斯的分歧也開始了。
馬克庫拉在1997年離開了蘋果。很多人把1997年馬克庫拉的退隱看作是喬布斯的復仇行為,之前的紛爭曾讓喬布斯在1985年退出蘋果。
在蘋果的發展歷史上,馬克庫拉曾作為喬布斯的“管理導師”,在早期起到了作用。
當喬布斯在1983年找到以一句“你是想終生都賣糖水呢,還是想要有個改變世界的機會”,招到約翰8226;斯卡利(John Sculley)的時候,馬克庫拉很快讓到一邊。
也別以為馬克庫拉是省油的燈。當斯卡利和喬布斯在公司戰略上的分歧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最后攤牌時刻,馬克庫拉站在斯卡利一邊,最后導致喬布斯在蘋果歷史上最著名的出走。
至此,兩者之間的不和就不能再完全彌合了。
喬布斯曾在一個采訪中,表示他感覺被馬克庫拉出賣了,“但是他在我心中還是留有一塊溫暖的地方”。
馬克庫拉也表達了相同的矛盾。他覺得以喬布斯“極不紳士”離開了公司,這指的是喬布斯要求帶走一些核心骨干,成立Next。當時蘋果董事把Next堪稱潛在的競爭對手,并且最后對喬布斯提起了訴訟,但是,多年之后,馬克庫拉開始為喬布斯的成立Next進行辯護,并且對其重新職掌蘋果表示樂觀。
但不管怎樣,是喬布斯最終宣布了馬克庫拉的出局。喬布斯在1997年的MAC世界大會上把馬克庫拉稱做“體面人”(decent people),這對喬布斯來說,已經非常難得了,因為喬布斯的字典只有“聰明”或者是“笨蛋”兩種選擇。
風投之父:喬布斯做事經常一意孤行(2)
“風險投資之父”的評價
蘋果的早期風險投資人,是有著“風險投資業之父”的亞瑟8226;洛克。洛克是英特爾公司背后最大的風險投資人,而洛克與蘋果結緣,則是馬克庫拉的功勞。
洛克以謹慎和挑剔的投資風格出名,他是在馬克庫拉多次“誘騙”他到電腦展去參觀之后,才同意投資的。洛克回憶說,“人們全部集中在蘋果電腦的攤位上,我連想要靠近去碰到那臺電腦都非常困難。”他形容喬布斯是他見過的最有主宰能力的一個人。
“投資于人”,是洛克一貫的投資理念,洛克坦承自己是技術的門外漢。他投資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我尋找目標的首要條件就是那人是否誠實,而這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知道。不是說這個人是不是會偷東西,或者拿了錢就逃之夭夭,而是他有沒有勇氣正視自己犯的錯誤。你如果問100個人他們想不想發財,沒有一個會說不想,但光有致富的欲望還不行,必須要有犧牲精神──‘犧牲’不僅僅是指一天工作20個小時,更是指勇于說不的能力”,洛克在一次接受采訪中,如此表達自己對創業人的評判。
洛克對投資項目非常挑剔,寧缺勿濫。他會花上一個至三個月跟創業者深談,從各個方面了解他的人品。他的案子一般來自友人的推薦;他對創業企劃書的形式也沒有行文洋洋灑灑、裝訂精美絕倫的要求,如英特爾的計劃只有短短兩頁。
1978年,洛克以每股9美分買了64萬股,投資了5.76萬美元。這些投資在1980年12月12日蘋果電腦第一次公開上市之后,價值1400萬美元,每1美元錢投資收回243美元。在洛克“點石成金”的投資史上,又增上亮麗一筆。
但即便如此,洛克對喬布斯的評價卻是,“有了想法,一意孤行去做,而不顧結果是否對公司有益”。這種讓人充滿幻想同時也帶有不確定性的創業者,總讓投資人又愛又恨。
帕洛阿爾托的風險投資家蓋斯(Jean-Louis Gasse)曾經說:“他讓人難以忍受;他把人弄哭。但他幾乎總是對的,而且即使他犯錯的時候,他的錯也是那么有創意,以致仍然讓人稱奇。”
John Doerr的新機會
可以讓John Doerr出馬,以投資“4個谷歌項目、12個亞馬遜”的金額,圍繞著一款產品的未來產業鏈進行投資,這在風險投資歷史上也頗為罕見。在亞馬遜、AOL、網景、Google身上創造了投資奇跡的John Doerr和KPCB,雖然錯過了蘋果的早期投資機會,但是卻試圖在喬布斯的新創新的Iphone世界,創造新的投資奇跡。
John Doerr在解釋成立Iphone的時候表示,之所以如此大力看好Iphone產業,是因為KPCB認為“Iphone和iPod touch,將點燃手機網絡流,這股浪潮,將是一個比PC的潛力還大的平臺”。定位服務、社交服務、移動商務、溝通和娛樂,這幾大功能領域,是iFund基金將重點投資的Iphone服務業領域。
John Doerr表示,對每家創業型公司的投資,金額將從10萬美元到1500萬美元不等。他還表示,如果1億美元不夠的話,KPCB還將考慮投入更多的資金。
在最為敏感的合作方式上,KPCB將管理這1億美元的基金,而Apple將為KPCB提供市場分析和技術。
喬布斯則表示,他已經迫不及待地希望可以和KP進行合作,找到更多的目標企業。
業界對此項合作褒貶不一,批評者認為iPhone未必需要iFund;也有極少數人擔心John Doerr能否在iFund上繼續保持KPCB的平均回報率。而John Doerr本人的感染力和對未來市場變化的判斷力,以及強勢的領袖氣質,更讓人擔心“兩個喬布斯”的合作未來。
“4個谷歌項目、12個亞馬遜”到底能創造出多少個“Iphone系公司”?(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