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影院,最猛狂野性欧美XXXX,伊人精品网,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登錄

服務業發展將納入地方政府考核

2008-05-22 17:28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中心城市要逐步遷出或關閉市區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適應城市功能定位的工業企業,退出的土地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
  3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8〕11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服務業的發展帶來眾多土地、稅收、市場準入方面的“利好”。此時,距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公布整整一年。
  一年來,服務業的發展似乎并未如人意。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的數據,2007年第三產業(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39.1%,比2006年下降0.5個百分點。而2005、2006年,這一比例也呈現下降態勢。這與距離“十一五”規劃提出的2010年服務業比重,需要比2005年提高3個百分點的要求背道而馳。
  根據《實施意見》,“發改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訂服務業發展考核體系,在條件具備時,定期公布全國和分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結構等主要指標。”
  這是去年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指標下降將納入地方政府領導考核計劃后,又一個新的嚴格考核體系。
  根據《實施意見》,國家將盡快研究完善產業政策,進一步放寬服務領域市場準入,同時會進一步加快推進國有服務企業改革。在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相關服務業的試點。同時國家也將在土地、稅收、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服務業的發展各種優惠政策。
  《實施意見》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一般性服務業企業降低注冊資本最低限額,除法律、行政法規和依法設立的行政許可另有規定的外,一律降低到3萬元人民幣,并研究在營業場所、投資人資格、業務范圍等方面適當放寬條件。
  《實施意見》的出臺是否將有助于扭轉服務業占國民經濟比重不斷下降的趨勢?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山大學中國第三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李江帆曾經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過很多建議。
  工業化需要服務業快速發展
  《21世紀》:國家提出需要盡快促進“十一五”時期服務業發展主要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但是這幾年來第三產業速度發展仍落后于第二產業,服務業比重仍在下降,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李江帆:主要原因是三大產業的增長存在此消彼長的問題。中國近幾年的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發展并不慢,但是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發展更快,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中國進入工業化中期,服務業已經成為短板。而工業要升級,需要服務業較快發展。
  同時,也應該注意第三產業的絕對水平。比如人均服務產品占用比例,以及土地的服務密度,即多少平方公里能創造多少萬元的服務業增加值。這個衡量重要。比如,西安的服務業占國民經濟比重位于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但是其人均服務產品占用比例比沿海城市就低得多。所以不能唯服務業比重看問題。
  《21世紀》:《實施意見》以及去年公布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很多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措施,但是在工業化發展中期階段,工業發展仍將快于服務業,這個規律難以違背?
  李江帆:工業化是靠非農產業快速發展的,工業化不是重化工業化,而是涉及到工業化升級,三個產業協調發展,如何由工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變成三大產業協調推動經濟發展的問題。新型工業化離不開服務業的發展,不論是科技、環保還是科研工作都是。事實上中國人口眾多,要提高效率,就離不開培訓,因此工業化初期是工業片面快速發展,但是進入中期階段就需要產業升級,服務業要配套發展。
 
李江帆:各地工業化都面臨升級要求
    《21世紀》:在工業化中期,服務業如何促進產業升級?
  李江帆: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服務業發展是正當其時。
  一個方面,是改善效率。比如促進技術進步,改善流程設備,做好產品開發。過去20多年來,電腦價格不斷下降,但是性能質量不斷提升就是例子。
  二是在流通方面的作用。比如物流,能促進產品的購銷服務升級,這方面見效很快,但不是“長效藥”。但是,相對而言,第一方面的作用更加長久有效。因此工業化中期對于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紀》:國家提出2020年第三產業比重要達到GDP的50%,一些發達城市經濟以服務業為主,目前能實現這一目標的只有北京等少數城市。但這些城市似乎難以有可比性,如武漢、蘇州、青島都是工業為主,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哪些方面轉變思路?
  李江帆:各地的工業化現在都面臨升級的要求,對于城市來說,這可能有一個梯度實現的問題,可能沿海城市率先實現,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先實現,然后是中部城市,最后拓展到西部城市。
  目前,全世界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是67.7%,低收入國家的這一比例也為52%。2007年,我國的這一數據在40%以下,這說明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的確偏低。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個城市需要為了服務業而發展服務業。具體而言,需要根據各個城市的資源稟賦情況來發展。關鍵在于,即使發展工業,也可以通過延伸來促進服務業的發展,也反過來促進工業的升級。所以工業發展較快不是錯誤。
  轉變錯誤產業觀
  《21世紀》:《實施意見》提出放寬服務領域市場準入、加大財政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稅收優惠政策、實行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土地管理政策,以及促進服務業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政策。這些措施能否起到實際的作用?
  李江帆:這個問題不只是第三產業。農業、工業也涉及到了,實際上是要扭轉錯誤的產業觀。有些地方認為工業能創造財富,而服務業不會,這個觀點是不對的。具體在服務業方面,一些稅收需要減免應予減免,同時一些限制性的措施該取消的需要取消。
  政府發展服務業應該了解到一個情況,即發展服務業也是能帶動就業,創造稅收的,而不只是工業能帶動就業和增加稅收。比如旅游業本身的就業,與帶動的其他就業比是1∶6的關系,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以萬元來算,自己創造的與帶動的比例,是1∶4,所以旅游本身能帶動建筑、交通、餐飲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因此在稅收分配方面應該有優惠。
  《21世紀》:目前中國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后,是開放不夠,還是保護不足?比如目前電信、快遞等民營企業難以完全市場化,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
  李江帆:目前有些領域是開放不夠,有些領域是保護過多,很難一概而論。
  比如金融業、通訊業是開放不夠,導致競爭不充分。在這些方面提高開放度,增加效率。還有一個是保護不足,導致自然壟斷產生,邊際效率下降的問題,比如城市公共服務性事業,是否應該全部賣掉?政府是否應該管住價格,而不是完全放開?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