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工業8大猜想
2008-04-16 14:10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種種跡象預示,2008年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也是比較微妙的階段。影響中國工業的經濟因素至少存在8大猜想。
猜想一:2008年,GDP增幅繼續在10%以上?始于2007年2月爆發的美國次級債危機愈演愈烈,波及整個西方金融體系。中國出口總量占中國GDP總量44%,其中有一半是出口到美國,約占中國GDP總量20%左右。如果美國經濟衰退,無疑會對中國工業企業對美國的出口帶來負面的影響。為此,世行最近將中國2008年GDP的增幅由10.8%下調到9.6%。國內也有輿論擔憂,2008年中國GDP增幅可能回落到10%以下。
然而,會是這樣嗎?我們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美國的經濟是放緩還是衰退?美國的經濟學家至今還沒有定論。判斷經濟衰退的定義是,一國GDP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盡管次貸風波發生后,美國經濟2007年增速為2.2%,是5年來的最差表現,但并沒有出現負增長。而美國政府出臺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財政方案,可望增加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所以,現在作出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的結論,還為時尚早。中國經濟依然高歌猛進,GDP增幅繼續在10%以上,是不會改變的。
猜想二:2008年,通貨膨脹壓力再次逼近中國?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美元貶值、歐佩克限產、國際投機活躍、生物燃料產業迅速發展導致糧食需求增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石油、糧食、食用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上漲,世界各國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2月18日和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PPI和CPI數據顯示,1月PPI漲幅6.1%,創3年新高;1月CPI漲幅7.1%創11年新高。PPI和CPI聯袂走高,預示“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局面將被改寫——葫蘆和瓢有可能一起浮了起來,預示通脹壓力已經形成了上升通道,從而給工業品價格的普漲打開了想像空間。
猜想三:2008年,貨幣政策從適度從緊轉為靈活從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兩防”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在這個基調不變的前提下,一方面,2008年宏觀調控的力度明顯地加強了;另一方面,2008年宏觀調控的節奏有可能變得靈活一些。胡錦濤總書記最近強調,要正確把握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去年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6次加息的背景下,在今年美國連續大幅度減息的形勢下,特別是在我國南方遭受雪災損失的情況發生后,2008年,貨幣政策從適度從緊轉為靈活從緊,有利于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有利于改善中國工業發展的宏觀環境。
猜想四:2008年,奧運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內需?2007年,在11.4%的GDP增長中,消費、投資、凈出口分別拉動4.4、4.3、2.7個百分點。消費對GDP的貢獻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盡管消費僅僅高于投資0.1個百分點,但消費對于GDP貢獻的這一悄然變化,顯示經濟增長方式出現了拐點,其意義不言而喻。2008年是奧運之年,中國首次舉辦奧運會,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內需,從而強化消費增長這個拐點的實際意義。而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發展,完全符合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方向。
除了這4大猜想外,至少還有4大猜想值得關注:
一是,2008年,深化改革已經箭在弦上,哪些領域有可能取得實質性的、新的突破?
二是,2008年,國際油價在100美圓/桶以上的高位運行,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
三是,2008年,中國資本市場激情燃燒的牛市,能否繼續演繹?
四是,2008年是換屆之年,在政府換屆的年份,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有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應該說,所有這8大猜想,都與中國工業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生活消費的不斷升級,汽車、住宅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最終需求的強勁增長,帶動了對鋼鐵、機械、建材和化工等工業品產量需求的迅猛增長,進而又引起了對煤炭、石油及電力等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長,從而形成了一大批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導產業群。這些產業群,在珠三角地區、長三江地區、環渤海地區、中部地區、大西北地區、大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等7大區域,星羅棋布,遍地開花,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正是基于這樣一個判斷,盡管有猜想,難免有變數,但總的來看,我們仍然可以作出一個更加大膽和長遠一些的猜想:到2020年,中國工業化基本實現前,中國經濟仍然會保持9-10%以上的高速增長;中國工業化在2020年基本實現后,中國經濟也會保持7-9%以上的中速增長。這個時間跨度之長,應該不會少于30年。
最后,請允許我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詩詞,作為2008年中國工業發展報告的結束語。這句詩詞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來源:中國工業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