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2008-03-07 11:02 來源:中電新聞
科學發展之一
編者按在3月5日上午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一次重申,必須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他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我們要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統籌兼顧,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只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2008年是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面對日趨加大的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和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之間的矛盾,電力工業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科學發展?本報今日約請部分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圍繞這個話題暢談。
策劃統籌:本網記者任春
采訪執行:本網記者任春謝毅趙棟段貴恒楊雅潔熊威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電力公司總經理費圣英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湯文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電網公司名譽總工程師黃其勵
全國政協委員、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夏忠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電力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孫丹萍
費圣英:突破創新電網技改思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電力公司總經理費圣英表示,電網建設和技術改造必須突破傳統技改思想,實現改造方式的重大轉變。
近年來,江蘇省電力公司審時度勢提出了電網創新發展新思路,明確將“增容、升壓、換代、優化通道”作為今后電網技術改造的指導思想,實施“沿路、沿河、沿海”發展的“三沿”思路,深化“三通一標”,倡導“兩型一化”變電站建設,在加快基本建設、推動外延式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技術改造,改善電網結構,提高技術含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強技改,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內涵式發展。
費圣英在談到“兩型一化”變電站建設時說,“資源節約”就是要在變電站建設、運行全過程實現節地、節材、節水、節能,從設備選型、平面布置、建筑設計和建筑材料、綠化等方面制定具體的節約資源措施;“環境友好”就是要求變電站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協調,積極應用新技術、優化設計,使變電站滿足各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工業化”就是要明確變電站工業性設施的定位,以簡潔實用為原則,控制建筑面積和裝飾標準。
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江蘇省電力公司積極探索,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一是優化通道,落實“三沿”發展思路,有效減少土地占用,便于地方政府對土地規劃綜合利用。二是統一策劃,優化美化站區出線。美化變電站周邊環境,達到節約資源和環境友好的目標,實現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三是技術革新,又好又快建設強網。積極采用同塔多回路、緊湊型線路技術、倍容量導線、大截面導線、鐵塔基礎搶修、高強鋼鐵塔、500千伏變電站無人值守、數字化變電站、變電站程序化控制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全面提升江蘇電網的品質。四是依法和諧地建設綠色城市變電站。針對居民比較關心的電磁環境與噪聲污染問題,開展專題研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達到國家相關環保規范的要求。
湯文全:電網科學發展要把握客觀規律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湯文全認為:推進電網企業科學發展,必須正確認識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在遵循電網發展自身特有規律的同時,自覺地把電網發展客觀規律納入到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中去把握,正確履行一個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企業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實現電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相協調、相促進。
湯文全分析說,目前湖北三分之一電量由網供提供,隨著國民經濟對電力需求的增長,必須優先建設堅強的電網。這是因為:一是堅強的電網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物質基礎,湖北電網地處華中乃至全國聯網的中心,保證湖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意義十分重大。二是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需要堅強的電網,目前我國正在著手實施大水電、大火電、大核電、特高壓戰略,這些可以大大提高我國能源生產、轉換、輸送和使用效率,增強能源供給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目前,特高壓落點湖北,將為湖北提高300萬千瓦的電力供給,給資源匱乏的湖北提供新的電源支撐,“一特三大”的能源戰略與湖北省的能源需求相一致。三是綜合利用水電的需要,特別是應對省內西電東送的局面,需要強大的電網作為輸出支撐和安全支撐;同時在火電和核電發展不足的情況下,大量電力需要由周邊電網提供,必須加強輸電和受電網絡的建設。四是由于缺乏地區電源,資源缺乏和全省電源布點的失衡,需要建設堅強電網,滿足輸送能力和分區負荷平衡。
夏忠:加大水電發展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夏忠認為,科學發展觀強調可持續發展,無論水電資源還是煤炭資源,都是有限的。企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需要長遠謀劃。據介紹,黃河水電公司除了水電開發以外,已開始著手進行風電和太陽能項目的規劃和前期建設工作。目前,該公司開始在青海建設萬噸級的多晶硅項目,在陜西規劃建設100萬千瓦級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項目,在新疆、寧夏、甘肅,青海進行一批風電場的規劃設計。
夏忠介紹說,作為國家專門成立的在黃河流域實行梯級滾動開發的企業,黃河水電公司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繼續做好發展大文章,做好水電項目前期規劃及籌建工作。目前,該公司進行前期準備的項目規模有1000多萬千瓦,正在建設的項目規模有500多萬千瓦,已經建成的項目規模有500多萬千瓦。
夏忠表示,企業貫徹科學發展觀也要以人為本。在新形勢下要抓好企業員工的培訓工作,以適應設備、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并通過企業快速的發展給員工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施展才華的平臺。同時要相應地鼎力支持地方政府工作,加強地區之間、工作之間的合作與團結。
[page_break]
孫丹萍: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電力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孫丹萍表示,要調整電源結構,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加大本地電源建設,完善電網架構,將電源點引入負荷中心,對核心區域提供電力支持,對重要用戶及集中耗能用戶采用分布式能源站,即使遭受自然災害甚至戰爭仍可孤網運行,適當保留LNG及柴油機組作為電網黑啟動的備用電源。
據孫丹萍介紹,分布式能源系統作為先進技術應用的產物,是世界能源發展的新趨勢,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一般采用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減少環境污染;二是通過能量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在負荷中心集中生產和消費,減少能源傳輸損失;四是分布式能源供電相對獨立,可以有效抵御大電網故障及帶來的能源供應中斷,作為大電網供電的補充,有利于提高社會能源系統的整體供應安全;五是根據熱、電、冷等不同能源負荷需求特性,綜合優化能源供應系統,提高能源供應系統使用效率。
孫丹萍表示,在當今世界,能源供應面臨著結構、效率、安全和環境四大問題,分布式能源能夠成為解決能源短缺的一種可能手段。未來能源發展面臨著更為緊迫的結構調整、效率提高、安全供應、保護環境等任務。發展分布式能源,將是我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優化電網結構、實現能源集約化發展、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我國的分布式能源系統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分布式能源的運營模式與現有的能源集中供應體系及其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系統與大電網并聯,向區域內用戶直接供電的運營方式與《電力法》有較多的抵觸。但根據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要求,“逐步推進輸配分開、開展零售競爭”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將為未來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黃其勵:電網發展應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電網公司名譽總工程師黃其勵認為:應把電網發展和電網安全提高到國家應有的戰略高度,納入各級政府的發展規劃中,經政府批準的電網發展所必需的條件,如線路走廊和變電站用地,要作為戰略資源予以保證。目前由于電網、電源建設不同步,使有的大機組建成后卻不能及時發電,給企業和國家帶來了損失。而在嚴重自然災害或其他異常情況下,電網的重要性遠超過大電源。為此他建議,應積極貫徹“三同時”方針,將電網與電源建設“打捆”審批,二者能“同時起步、同步進行,同期發揮作用”。
黃其勵建議國家進一步研究能源安全戰略,從應對災害的角度研究電力系統規劃,包括電源、電網乃至煤、運的優化配置,以及區域大電網、重要城市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有機協調,強化和優化電力規劃及布局。
黃其勵認為,目前制約電網建設進度的因素突出表現在核準前的前期工作。為建設堅強的各級電網,建議國家在政策層面上支持電網建設,包括電網建設資金籌措、項目核準機制改進、建設用地規劃等。此外還要嚴格執行國家的用地、拆遷補償標準等。
另外,黃其勵建議要高度關注配電網建設,提高重要負荷的供電可靠性。他認為,保障重要用電部門的可靠供電,應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科學規劃,建設雙回至幾回可靠的、各自獨立的供電線路;采用多端供電加備用電源自動投入;有條件的城市、部門,可考慮采用電纜線路等。充分發揮配電網架作用。
為保證安全可靠供電,黃其勵建議要合理配備分布式電源和緊急備用電源。有條件的區、省級電網,要建設中小水電、抽水蓄能電站或可再生能源發電電源,兼作黑啟動電源;鐵路、交通、醫院、交通樞紐、廣播電視、電信、金融、黨政應急指揮中心等重要部門和單位,應建設必要的應急移動電源或分布式電源。
編者按在3月5日上午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一次重申,必須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他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我們要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統籌兼顧,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只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2008年是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面對日趨加大的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和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之間的矛盾,電力工業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科學發展?本報今日約請部分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圍繞這個話題暢談。
策劃統籌:本網記者任春
采訪執行:本網記者任春謝毅趙棟段貴恒楊雅潔熊威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電力公司總經理費圣英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湯文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電網公司名譽總工程師黃其勵
全國政協委員、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夏忠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電力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孫丹萍
費圣英:突破創新電網技改思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電力公司總經理費圣英表示,電網建設和技術改造必須突破傳統技改思想,實現改造方式的重大轉變。
近年來,江蘇省電力公司審時度勢提出了電網創新發展新思路,明確將“增容、升壓、換代、優化通道”作為今后電網技術改造的指導思想,實施“沿路、沿河、沿海”發展的“三沿”思路,深化“三通一標”,倡導“兩型一化”變電站建設,在加快基本建設、推動外延式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技術改造,改善電網結構,提高技術含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強技改,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內涵式發展。
費圣英在談到“兩型一化”變電站建設時說,“資源節約”就是要在變電站建設、運行全過程實現節地、節材、節水、節能,從設備選型、平面布置、建筑設計和建筑材料、綠化等方面制定具體的節約資源措施;“環境友好”就是要求變電站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協調,積極應用新技術、優化設計,使變電站滿足各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工業化”就是要明確變電站工業性設施的定位,以簡潔實用為原則,控制建筑面積和裝飾標準。
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江蘇省電力公司積極探索,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一是優化通道,落實“三沿”發展思路,有效減少土地占用,便于地方政府對土地規劃綜合利用。二是統一策劃,優化美化站區出線。美化變電站周邊環境,達到節約資源和環境友好的目標,實現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三是技術革新,又好又快建設強網。積極采用同塔多回路、緊湊型線路技術、倍容量導線、大截面導線、鐵塔基礎搶修、高強鋼鐵塔、500千伏變電站無人值守、數字化變電站、變電站程序化控制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全面提升江蘇電網的品質。四是依法和諧地建設綠色城市變電站。針對居民比較關心的電磁環境與噪聲污染問題,開展專題研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達到國家相關環保規范的要求。
湯文全:電網科學發展要把握客觀規律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湯文全認為:推進電網企業科學發展,必須正確認識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在遵循電網發展自身特有規律的同時,自覺地把電網發展客觀規律納入到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中去把握,正確履行一個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企業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實現電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相協調、相促進。
湯文全分析說,目前湖北三分之一電量由網供提供,隨著國民經濟對電力需求的增長,必須優先建設堅強的電網。這是因為:一是堅強的電網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物質基礎,湖北電網地處華中乃至全國聯網的中心,保證湖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意義十分重大。二是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需要堅強的電網,目前我國正在著手實施大水電、大火電、大核電、特高壓戰略,這些可以大大提高我國能源生產、轉換、輸送和使用效率,增強能源供給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目前,特高壓落點湖北,將為湖北提高300萬千瓦的電力供給,給資源匱乏的湖北提供新的電源支撐,“一特三大”的能源戰略與湖北省的能源需求相一致。三是綜合利用水電的需要,特別是應對省內西電東送的局面,需要強大的電網作為輸出支撐和安全支撐;同時在火電和核電發展不足的情況下,大量電力需要由周邊電網提供,必須加強輸電和受電網絡的建設。四是由于缺乏地區電源,資源缺乏和全省電源布點的失衡,需要建設堅強電網,滿足輸送能力和分區負荷平衡。
夏忠:加大水電發展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夏忠認為,科學發展觀強調可持續發展,無論水電資源還是煤炭資源,都是有限的。企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需要長遠謀劃。據介紹,黃河水電公司除了水電開發以外,已開始著手進行風電和太陽能項目的規劃和前期建設工作。目前,該公司開始在青海建設萬噸級的多晶硅項目,在陜西規劃建設100萬千瓦級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項目,在新疆、寧夏、甘肅,青海進行一批風電場的規劃設計。
夏忠介紹說,作為國家專門成立的在黃河流域實行梯級滾動開發的企業,黃河水電公司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繼續做好發展大文章,做好水電項目前期規劃及籌建工作。目前,該公司進行前期準備的項目規模有1000多萬千瓦,正在建設的項目規模有500多萬千瓦,已經建成的項目規模有500多萬千瓦。
夏忠表示,企業貫徹科學發展觀也要以人為本。在新形勢下要抓好企業員工的培訓工作,以適應設備、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并通過企業快速的發展給員工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施展才華的平臺。同時要相應地鼎力支持地方政府工作,加強地區之間、工作之間的合作與團結。
[page_break]
孫丹萍: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電力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孫丹萍表示,要調整電源結構,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加大本地電源建設,完善電網架構,將電源點引入負荷中心,對核心區域提供電力支持,對重要用戶及集中耗能用戶采用分布式能源站,即使遭受自然災害甚至戰爭仍可孤網運行,適當保留LNG及柴油機組作為電網黑啟動的備用電源。
據孫丹萍介紹,分布式能源系統作為先進技術應用的產物,是世界能源發展的新趨勢,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一般采用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減少環境污染;二是通過能量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在負荷中心集中生產和消費,減少能源傳輸損失;四是分布式能源供電相對獨立,可以有效抵御大電網故障及帶來的能源供應中斷,作為大電網供電的補充,有利于提高社會能源系統的整體供應安全;五是根據熱、電、冷等不同能源負荷需求特性,綜合優化能源供應系統,提高能源供應系統使用效率。
孫丹萍表示,在當今世界,能源供應面臨著結構、效率、安全和環境四大問題,分布式能源能夠成為解決能源短缺的一種可能手段。未來能源發展面臨著更為緊迫的結構調整、效率提高、安全供應、保護環境等任務。發展分布式能源,將是我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優化電網結構、實現能源集約化發展、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我國的分布式能源系統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分布式能源的運營模式與現有的能源集中供應體系及其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系統與大電網并聯,向區域內用戶直接供電的運營方式與《電力法》有較多的抵觸。但根據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要求,“逐步推進輸配分開、開展零售競爭”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將為未來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黃其勵:電網發展應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電網公司名譽總工程師黃其勵認為:應把電網發展和電網安全提高到國家應有的戰略高度,納入各級政府的發展規劃中,經政府批準的電網發展所必需的條件,如線路走廊和變電站用地,要作為戰略資源予以保證。目前由于電網、電源建設不同步,使有的大機組建成后卻不能及時發電,給企業和國家帶來了損失。而在嚴重自然災害或其他異常情況下,電網的重要性遠超過大電源。為此他建議,應積極貫徹“三同時”方針,將電網與電源建設“打捆”審批,二者能“同時起步、同步進行,同期發揮作用”。
黃其勵建議國家進一步研究能源安全戰略,從應對災害的角度研究電力系統規劃,包括電源、電網乃至煤、運的優化配置,以及區域大電網、重要城市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有機協調,強化和優化電力規劃及布局。
黃其勵認為,目前制約電網建設進度的因素突出表現在核準前的前期工作。為建設堅強的各級電網,建議國家在政策層面上支持電網建設,包括電網建設資金籌措、項目核準機制改進、建設用地規劃等。此外還要嚴格執行國家的用地、拆遷補償標準等。
另外,黃其勵建議要高度關注配電網建設,提高重要負荷的供電可靠性。他認為,保障重要用電部門的可靠供電,應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科學規劃,建設雙回至幾回可靠的、各自獨立的供電線路;采用多端供電加備用電源自動投入;有條件的城市、部門,可考慮采用電纜線路等。充分發揮配電網架作用。
為保證安全可靠供電,黃其勵建議要合理配備分布式電源和緊急備用電源。有條件的區、省級電網,要建設中小水電、抽水蓄能電站或可再生能源發電電源,兼作黑啟動電源;鐵路、交通、醫院、交通樞紐、廣播電視、電信、金融、黨政應急指揮中心等重要部門和單位,應建設必要的應急移動電源或分布式電源。